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4 12: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01
语文试题卷共
8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是重要生态屏障。然而,一些人在秦岭北麓私建上百套别墅,破坏山体,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甚至削平山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近日,陕西召开大会,部署开展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批示,展现出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从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到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到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之所以常常演化为顽瘴痼疾,就在于山水草木、林田湖海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总想着赚快钱,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那就是在为短期利益透支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换句话讲,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更远的将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同样是秦岭北麓,在浅山区有一座天留村,曾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然而一度发展滞后。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发天留景区,打造森林公园、薰衣草园、农家休闲体验园,打响了“山水桥南,天然氧吧”的名号,当地人说,“没想到金钥匙就藏在山上的林子里、溪流中”。这说明,要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还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搭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避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蹚出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新路。
于山水之间发现新的出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斩断陈旧发展模式的利益链条,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报告中,“主体责任”“政治责任”成为高频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压实主体责任、悬起追责利剑,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去年
7
月,中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严厉追责,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也为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敲响警钟。方此之时,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关键是地方在执行时要扛起主体责任,确保政令贯通、实现上下对称。
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因个体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消极后果,会被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分担,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正因如此,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某家企业,都不应该抱有“收益是我的,污染大家担”的侥幸想法,也不应该产生“让别人保护,自己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正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
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
才能用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明代画家仇英曾作《辋川十景图》,描绘了秦岭脚下秀美的风光、诗意的生活。保护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峻岭,既是为中国保留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在传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保护秦岭、守卫自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才能离美丽中国的目标越来越近。
(选自人民日报《保护秦岭,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北麓专项整治问题,展现出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其背后大多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
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搭上绿色发展快车。
近年来,建立和完善相关追责和管理措施,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述了当前我国各地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文章以秦岭北麓的天留村的发展为例,论证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转变思路,因地制宜。
文章从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入手,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全局意识。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的发展,必然会牺牲长远利益,这是不可持续发展之路。
虽然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但当前的问题是缺少对地方主体责任的监督。
如果斩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背后的利益链条,就能树立起“全国一盘棋”的环保意识。
只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我稍有点名气之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我婉言谢绝了。这跟人生观有很大关系。如果为了名利的话,我早就到国外去了。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在
1990
年曾以每天
525
美元的高薪聘请我赴印度工作半年,但我认为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口,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在国内工作比在国外发挥的作用更大。
上世纪
90
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荐我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可我三次都落选了。当时有人说我落选比人家当选更引起轰动,也有人为我打抱不平,但我认为没当成院士没什么委屈的。我搞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
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
有一位普通农民,年轻时对饥饿有切肤之痛,后因种植杂交水稻而一举改变了缺粮的状况。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我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说要为我塑一尊汉白玉雕像。尽管我再三拒绝,但那位朴实的农民还是为我塑了一尊像。有人问我见过那个雕像吗,我笑道:“我不好意思去看。”
至于荣誉,我认为它不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意味着“到此为止”,那只是一种鼓励,鼓励你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我对钱是这样看的: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是不能生存的。但钱的来路要正,
不能贪污受贿,不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另外,有钱是要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怎么用呢?该用的用,不挥霍不浪费,也不小气不吝啬。钱够平常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还拿那么多钱存着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有个权威的评估机构评估说我的身价是一千零八个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我觉得我现在生活很好,我不愁生活,工资足够用,房子也不错。要吃要穿都够,吃多了还会得肥胖症。衣服对我来说感觉都一样,高档的不会说穿上就舒服些。我也从来不喜欢名牌,也不认识名牌。我最贵的西装是在北京领首届最高科技奖前,抽空逛了回商场,买了打折到七八百块钱一套的西装,还是周围同事捣鼓了半天才买的。
我不愿当官。“隆平高科”让我兼董事长,我嫌麻烦,不当。我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经济,
对股票也不感兴趣。我平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杂交水稻研究,我不干行政职务就是为了潜心科研。搞农业是我的职业,离开了农田我就无所事事,那才麻烦了。有些人退休之后就有失落感,如果我不能下田了,我就会有失落感,那我做什么呢?我现在还下田。
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在吸引着你,你就不会觉得苦。
学农有学农的乐趣,我就是乐在苦中啊!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在吸引着你,你就不会觉得苦!我们搞水稻,要在水田里呆,还要在太阳下晒,工作是辛苦点。原来在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在支撑着。因为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的事情。
我今年
80
岁,现在身体还好,老骥伏枥,壮志未已。我还要进行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是第三期超级稻大面积亩产
900
公斤的目标,我们要在
2015
年实现,争取提前两到三年实现;第二是把杂交稻推向全世界,为世界人民造福。原来觉得实现这两个愿望就心满意足了,现在觉得还不够,我还有更新的打算,那就是在实现了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后,如果我体力、脑力允许,那我还希望争取在
2020
年实现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亩产
1000
公斤的奋斗目标。
(摘自《北方人》)
相关链接:
1991
年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
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名后的袁隆平说,我不是没有名利思想,说完全没有名利思想,也是不实在的,一个人真正做到没有名利思想是很难的,但是不要把它放在第一位,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把名利看得淡一点,看得很淡,就不容易受到打击,就不会为名利所累,就不辛苦。如果把名利看得很重,就辛苦,为了名利去搞研究,你一遇到挫折就要泄气。
(摘自《百度百科》)
下列关于袁隆平金钱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拥有支持自己生存、生活的金钱是必要的,没有它生存就会困难。
钱要来得光明正大,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能用不正当手段捞钱。
袁隆平认为不能用金钱评判自己的价值,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在金钱的面前,人要懂得知足,不能贪得无厌,一味追求名牌。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袁隆平拒绝国际机构的高薪聘请,这是因为他心中有祖国,始终心系人民的口粮问题。
袁隆平曾被湖南省推荐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但因为当时他水平不够三次均落选了。
虽然经常在水田里呆,在太阳下晒,但袁隆平有追求,有希望,所以他心中并不觉得苦。
袁隆平认为自己也有名利思想,但因为自己心中有理想、有信念,因而没有为名利所累。
作为著名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哪些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弘扬?请结合上面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孙紫睿
①夏日的阳光携着火辣辣的热情奔涌在眼前,蝉鸣打破了周身的寂美景色,独自漫步在树荫遮蔽的小道上,乘着金黄的流光溢彩而行,满眼是绚烂的生机。
②街边少不了花花绿绿的商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无暇顾及与自己不相干的景象,我却饶有趣味地四处张望。毕竟每天的景色不尽相同,哪里容得错过?
③一抹强烈的白色撞进眼帘,在众多纷繁的色彩里独显其朴素静雅,青瓦白墙,它默默伫立于熙熙攘攘中,自成一派清新风流。我又爱极了如此意蕴之美,便快步走向那位神秘静美的“白衣女子”。
④几步近前,方知它是一间茶舍,没有“某某茶行”的标识,取而代之的是墨色交织中“茶舍”二字。掀起细竹门帘,幽景、琴声便一齐涌至眼前、耳边,然后缠绵着钻入我那颗向往娴静生活的心。只见一女子正坐在木凳上,身直腰挺,轻捻微挑,转轴拨弦,古琴发出魔力般令人心静的弦音,灵动而真实。环顾四周,皆是古木雕刻的桌椅,尽然诠释着静心圣地之美。空气中飘转的木香、琴声,统统糅进了诗意的味道。
⑤女子见我进来,安抚了琴弦站起身来,笑着走来:“来了,就喝点茶吧。”正困窘于不买茶而无法留下来继续一饱眼福时,女子的话正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我立即狂点着头,对这一切感到心满意足。女子莞尔一笑,利索地用茶勺从柜里舀出一小撮茶叶,置入青陶色茶壶,高提起开水壶,使沸水“飞流直下”后,在巴掌大的茶壶中激荡起来,壶中青翠的茶叶翻腾跳跃着,一时间香气袅绕,空中已作九霄云雾观。我翕动着鼻翼,闭眼嗅着阵阵清香。
⑥一缕骄阳透过老式木窗抛洒在女子身上,端坐着的身影举止优雅、性情娴静,颇有几分游历万水千山后的沉稳。女子同我闲聊起来,她说她喜欢海,我随即应声道:“是啊,大海很美,青岛的海水好蓝。”女子轻笑:“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旅游过呢。那时家里条件不好,连基本生活都拮据,能上学就已经知足了。”
⑦言语间,不见对过往艰苦的不满,反而尽是释然。“后来,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美丽,
我就开始打工赚钱,钱刚攒够,就去看了海。那时候,为了去看海,有时吃饭的钱也省下来呢。”
女子一字一句地说,“看见了海,才知道海为什么能够纳百川。”她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都说海纳百川,可却没人追究其所以然,我茫然地看着她,一时不知说些什么。“不是因为海大,也不是因为海深,那是因为海的姿态低啊。”再大再深,也总有满的那一刻,可姿态低,却是它吸引无数河流的原因。那是海内在的魅力!
⑧“所以啊,我回来后,更加踏踏实实地谦虚求教。我一直觉得,我可以相貌平平、资质平平、物质条件平平,但我一定要内心充盈。拥有物质的快乐很短暂,但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永存的。”女子说罢,看了看壶里的茶。
⑨小叶茶已然沏好,青绿的茶色里蕴含着生活的五光十色,一口是苦涩,两口是回甘,三口是清淡,一杯下肚,仿佛望见了远方、品出了自然、悟出了诗意。
⑩在当下,大多数人为物质追求而夜以继日地赶路,没有人会注意人生道路上,是否会有一间不那么起眼的茶舍,抑或是一家驿站。不妨问问自己,追求怎样的远方,才会让内心真正丰裕,
让生活真正诗意。
?走时,不经意间,望见墙上挂有一幅匾额:人间有味是清欢。
结合文本下列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文章开头披景入文,由绚烂的自然生机引起对清新淡雅的生活气息的向往,从而引出茶舍。
.文章第三段以神秘静美的“白衣女子”比喻朴素静雅的独特建筑,形象生动,有形有神。
.第六段中对话由“海”切入,以“海”喻人生哲理,作者认为读懂了海,就能让人生更充盈。
D.文章结尾点题,借“我”品茶所品出的苦涩、回甘、清淡三种味道,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借写茶馆中女子的人生经历,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在作者眼中,茶馆女子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6
分)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蹑蹻①而见之。孟尝君曰;“先生远辱②,何以教文也?”冯谖曰:“闻
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③。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
长。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复问传舍
长。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居期年,谖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岁馀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忧之,
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宜可令收债。”乃进谖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
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
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
再拜。孟尝君怒而使使召谖。谖至,孟尝君曰:“文奉.邑.少,而民尚多不以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
故请先生收责之。闻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蹑(nié)蹻(jué):穿着草鞋。这里指远行。②远辱:远道辱临;意同“惠临”。是谦敬之词。③蒯(kuǎi)
緱(gōu):用草绳缠着剑柄。蒯,草名;緱,缠在剑柄上的绳索。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传舍,又称舍、幸舍、代舍,泛指古时供行人或门客休息住宿的处所。B.万户,此指孟尝君被封为万户侯,“万户侯”指古代食邑万户的侯爵。C.券书,文中指借据,古代的券常分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作为凭证。D.奉邑,指古代帝王、诸侯赏赐卿、大夫作为俸禄而可以世代继承的田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冯谖不卑不亢、拥有“奇士”风采。冯谖穷困潦倒却并不因此看轻自己,三次以弹铗作歌的方式向孟尝君提出生活待遇上的要求。
冯谖知恩图报,愿为主人分忧。当传舍长推荐他前去薛地代孟尝君收债时,在别人都不愿意承担的时候,他毫不推辞地答应前往。
冯谖深谋远虑,眼光长远。他替孟尝君收债于薛,却矫命烧券,看似失去了眼前的金钱利益,实则为孟尝君积攒了民心。
冯谖从容冷静,以理服人。孟尝君得知冯谖烧毁券书后很生气,面对盘问,冯谖冷静地为其分析利弊,最终说服了孟尝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岁馀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5
分)
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咏荆轲
(节选)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饮饯易水上,雄发指危冠。风逝寒波生,商音变羽声。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诗的前两句从太子丹养士引出荆轲,三四句写荆轲为报知遇之恩而提剑出京。
诗歌叙述了荆轲刺秦王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等场面。
“图穷”两句描绘刺秦的画面,正面描绘了荆轲的果敢和雄姿勃勃的荆轲形象。
“其人”两句直接抒情,肯定其人虽已逝去,但精神犹在,传载千古,充满赞叹。
本诗是怎样塑造荆轲的英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论语》中子夏认为做到“

”,仁德就在其中了。
《木兰辞》中说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

”,很容易分辨,但一起并排跑就不易分辨了。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用“

”描写了送别地与友人目的地的形势和风貌,意境壮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取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劳动教育是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劳动教育不只是
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这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家庭
的影响尤其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家庭都应当
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长日常生活

,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他们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生活靠劳动创造,
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期待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用双手成就美好未来。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不仅劳动教育是教会学生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
丈量”世界。
不仅劳动教育要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劳动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劳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
丈量”世界。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训练
潜移默化
竖立
言传身教
B.传授
耳濡目染
竖立
薪火相传
C.传授
潜移默化
树立
言传身教
D.训练
耳濡目染
树立
薪火相传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劳动将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B.让劳动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C.期待劳动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D.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让劳动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让劳动生根、发芽、枝繁叶茂。20.2020

12
月,国务院新闻中心新媒体平台公开征集
2020
中国年度汉字,得到网友的踊跃参
与。经过三轮投票,最终“新”字高票当选。请结合
2020
年时代背景,说说“新”字当选的理由。(不超过
80
字)(6
分)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5
分)
12

5
日,在第
35
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在成都锦城湖举行成都大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启动仪式,发布大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计划,面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我在成都等你”。赛会志愿者将积极为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以及各项赛事提供志愿服务,展示赛会志愿专业服务形象,发挥志愿服务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成都的城市活力、良好形象展现给全世界。根据赛会计划和工作需要,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共计划招募
2.5
万名赛会志愿者参与筹备和各项服务保障。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行走中成长。走出大山,我们的视野可以一马平川;走出沙漠,我们可以看到清泉潺潺;走出失败,我们可以到达成功之巅;走出阴霾,我们可以让阳光布满心田……
反之,走近大山,可以让我们敬畏自然;走近田园,可以让我们心态恬然,走近他人,可以让我们敞开心门,获取善意满满……
请以“走出
”或“走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全文不少于
8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