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参差不齐(cī)
泥淖(nào)
愀然(qiǎo)
浅尝辄止(zhé)
B.驯熟(xún)
徘徊(huái)
媛女(yuán)
骇人听闻(hài)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C.流觞(shāng)
砥砺(dǐ
lì)
白鹄(hú)
咄咄逼人(chù)
D.肄业(yì)
訾詈(zǐ
lì)
宝藏(cáng)
梵婀玲(fàn)
2.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A.旧时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黄昏”“人定”是一更、二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平明”即“平旦”,已经是五更了。
B.古人称谓,先秦时较常见的是称姓字名,如百里孟明视,就是百里视,字孟明;唐宋以后,一般称姓名字,如萧君圭君玉。
C.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影响广泛的作品集,其中《诗经》《楚辞》,都是诗歌集;而《文选玉台新咏》则是诗文总集。
D.苏轼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游赤壁,这里用干支纪年,第二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可以记述为“姿亥中秋”。
3.成语可以按来源和结构分类,下列表格中按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选项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出处
结构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A
主谓
精卫填海
狐假虎威
责无旁贷
天花乱坠
B
偏正
夸父逐日
涸辙之鲋
信誓旦旦
大千世界
C
补充
八仙过海
揠苗助长
无动于衷
火中取栗
D
并列
开天辟地
刻舟求剑
夙兴夜寐
功德无量
A.A
B.B
C.C
D.D
4.阅读下面文段,任意选择两句,标出所选择句子序号,然后对所选句子从语言文字、艺术手法、结构安排、情感思想表达等其中任何一方面进行批注。(6分)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3)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4)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5.下面是以《氓》为例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图示(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5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10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片段通过描写士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表情、情绪的前后变化,分别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2)《短歌行》借用《诗经》里恋人之间的思念来比喻对人才渴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通过描写农村“_________,_________”的常见景象,静中有动,描绘出安宁又富有生机活力的意境。
(4)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任凭小船漂荡,越过茫茫江面的情节。
(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一个人即使“_________,_________”,但如果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仍然无法到达“险远”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令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叉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柬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节选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7.下列各句中,是蔡元培先生给青年学生指明的宗旨的一项是(3分)(
)
A.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B.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C.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崇旨既乖,趋向自异。
8.下列对下面句子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解释:这个句子运用推理的方法,说明求学者要有一个明确的宗旨,进而论证了宗旨正大的重要性。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解释:外人批评北大的学生道德沦丧,品行低劣,是因为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有做官发财的思想。
C.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解释:本句与上文“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形成对比,从反面说明了“志在做官发财”思想的危害。
D.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解释:作者在这里肯定了北大学子敢作敢为的风格,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外人的议论讥讽。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9.下列对选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段中,作者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旨在说明陈腐思想观念不除,真正的改革就不会发生,改革须先从破除陈腐观念开始。
B.文中列举以“做官发财”为学习目的的弊病,从理论上说明其错误,接用正反对比论证了“宗旨不可以不正大”的论点。
C.基于对当时中国封建教育“做官发财”思想的反思,作者对青年学子望,对当时及现代的大学教育都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D.作者正告北大学子抱定正大宗旨,源于作者对大学性质的认定和对学子们使命担当的期望,旨在激励北大学子求学期间“植其基,勤其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5分)
几分钟后,卡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警醒我们的救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卡西莫多喘息着喊了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特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卡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位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石阶,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了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卡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来前一晚上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被感动了,大家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悲惨世界》)
10.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罗班·普斯潘”“妇人”“跛脚”“一个男人”“一个老妇”等人污辱卡西莫多,是因为他过去曾经在不同时间的多个场合得罪过这些身份卑微但善良的普通人。
B.卡西莫多爱上了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后来冒着生命危险将她从死刑架上救了出来,但是,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亘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没能跨越的鸿沟。
C.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形象,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跟其他人一样有强烈的爱美之心。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D.面貌丑陋而心灵高尚的人远比那些外表英俊潇洒而内心阴险狠毒的人高尚和美丽。在这个故事里,人物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相互交织,外表和心灵相互分离。
11.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对众人诅咒、凌侮卡西莫多的场面描写的作用。(6分)
12.《悲惨世界》集中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原则,请简析本节文字哪些内容能体现这一创作原则,并分析其效果。(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四则课内文言材料,完成13-16题。(13分)
(1)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3分)(
)
A.为仲卿母所遣
B.不能喻之于怀
C.何为其然也
D.而今安在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等死,死国可乎
B.齐彭殇为妄作
侣鱼虾而友糜鹿
C.自缢于庭树
渔樵于江渚之上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5.下列对原文材料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则材料言简意赅地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和结果,顺理成章地交代了《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B.第二则写作者从文章开篇的良辰美景、贤人雅事之“乐”,直到本节直抒悲情,在深沉的感慨中饱含着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C.第三则材料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其中,“客”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虚无思想和消极人生观,苏轼对此全不认同,他始终秉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第四则材料与第1段碑文读音照应,又联想到对古籍的以讹传讹,从而得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倡导严谨认真求实的治学态度。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4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泰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徒,是楚国特有的官名,因屈原曾经担任此职,后人用它来代指屈原。
B.宾客,可以指权势贵族豢养的门客、策士等,春秋、战国时期,也常用来指他国使者。
C.赋,古代文体。文中指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如班固的《两都赋》。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D.离骚,其含义,有“离愁”说,有“遭忧”说,有古乐曲说,本文取第二种说法。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屈原才高被小人陷害。他担任左徒职务,才华横溢,很受怀王信任,因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和陷害,被疏远。
B.屈原具有前瞻的眼光。在怀王将赴秦约之前,他预见到怀王此行危机四伏,劝说怀王不要前往,但不被采纳。
C.屈原高洁而不同流俗。他被降职,遇到渔父,质疑他的人生选择,但他追求高洁品格,宁可选择怀石投江而死。
D.屈原是楚国辞赋鼻祖。他死之后,因爱好文学擅长辞赋而著称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以他为著文做事的榜样。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三)阅读下面这肖古诗,完成21-22题。(9分)
月
出
《诗经·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①。舒窈②纠兮。劳心悄③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④兮。舒懮受⑤兮。劳心慅⑥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⑦兮。舒夭绍⑧兮。劳心惨⑨兮。
【注】①佼(jiāo)人:即美人。佼,同“姣”,美好。像:同“嫽”,俏丽。②舒:舒缓。窃纠:同“窈窕”,形容女子休态苗条。③劳心:忧心。悄:优愁的样子。④懰(liù):妩媚。⑤懮(yǒu)受:形容步态优美。⑥慅(cāo):忧愁,心神不安。⑦燎;明也。一说姣美。⑧夭绍:形容女子体态轻盈。⑨惨:通“躁”,因忧愁而烦躁不安的样子。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一句写月光皎洁起兴,第二句写女子容颜姣美,第三句写女子动作体态优美,第四句写女子忧愁不安。
B.全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每句只换用了一个近义词,反复描摹女主人公的形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
C.全诗上二句,每句末都用一“兮”字收束。“兮”字平和柔婉,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给人以一唱三叹、余味无穷之感。
D.诗中意境朦胧而迷离,月光如水,大地静谧,女子的情影若隐若现,触动人的心弦,令人心生爱慕,不能自己地倾吐出爱的惆怅之情。
22.请简要概述诗中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6分)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语文必修二教材中,有写景状物的现代佳作,也有记游山水的古代名篇;有精美的古代诗歌,也有被具针对性的演讲辞……选文上下千载,涵盖中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书中既有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又有实用文体的言辞简明、逻辑严谨、论理透辟、思想深刻……
本册教材学习结束后,班里准备组织一次有关课文学习的心得交流会,请你就自己本册书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最有心得的某一篇(类)课文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会上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B项,“驯”读音为“xùn”,“媛”读音为“yuàn”。C项,“咄”读音为“duō”。D项,“藏”读音为“zàng”)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C(《玉台新咏》是古诗总集,没有收录文章,不是“诗文总集”)
3.A(B“夸父逐日”“信誓旦旦”主谓关系。C“八仙过海”主谓关系,“揠苗助长”目的关系,“火中取栗”偏正关系。D“刻舟求剑”目的关系,“功德无量”主谓关系)
4.示例:第(1)句是全文的文眼,是全文情感的基调;并为下文的开展作铺垫,心中不宁静而去寻求宁静,才有了游荷塘的情节,才有寻求宁静而最终无法宁静的心理经历。第(2)句,想起荷塘,为下文张本,“满月”点明时间,天气等。第(3)句,月亮升高,点明夜已深;“孩子们的欢笑”“听不见了”,正面写静;妻拍闰儿,“哼眠歌”,侧面写静。第(4)句“悄悄”“带”写出作者的细心和体贴。(以上是不完全举例,每处3分)
5.示例:《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2分)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1分)用桑比喻容貌就是比,(1分)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1分)(或,由桑叶变化而写到女子容颜变化、感情消退,就是比兴)
6.(1)士皆垂泪涕泣
士皆瞋目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5)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
7.B
8.C(A项是说明“知大学之性质”的重要。B项的测试点有两处,一是对“腐败”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在此处不是指“道德沦丧,品行恶劣”,而是指求学观念陈腐目的功利;二是“以”,在这里不是用作虚词“因为”,而是用作动词“以为、认为”。D项蔡元培的本意是要大家加强修养,改变原来的陈腐功利观念。如是,也就不怕别人讥议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9.B(不是“从理论上说明”,而是“以事实证明”)
10.B(A“过去曾经在不同时间的多个场合得罪过这些身份卑微但善良的普通人”错。C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使卡西莫多“震撼”的说法错误。D“外表和心灵相互分离”错误)
11.①表现了众人对卡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②同时表现众人的冷酷、无聊、刻薄。③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纯洁、勇敢、有爱心,④为卡西莫多感激爱斯梅拉达做铺垫。(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2.内容:①卡西莫多外貌的丑陋和爱斯梅拉达外貌的美丽。②卡西莫多外貌丑陋和内心善良、高尚。③对卡西莫多,众人的打骂和爱斯梅拉达的宽容、善良。(4分,任答2点即可)
效果:这些善恶相对相融、美丑对立的夸张描写,既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人性的真实复杂,又形成了小说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2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13.A(被动句,其他三项皆为倒装句)
14.D(A都是为动用法,B都是意动用法,C都是介词,“在”,D前一个作词,……的样子;后一个相当于介词“于”)
15.C(“对此全不认同”错误,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此处正是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16.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由此感叹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悲”“谬”“名”“胜”各1分)
17.A
18.C(《两都赋》是汉代大赋,也称古赋,屈原的赋是骚赋)
19.D(“以他为著文做事的榜样”说法不准确,应是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即只学其为文,而未学其为人)
20.令尹子兰听到这些情况勃然大怒,最终还是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卒”“短”“迁”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熟悉接人待物的辞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已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对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屈原对怀王听觉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见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他说:“为什么要断绝了秦王的好意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但他刚一进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归路,把怀王扣留,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君能突然觉悟,不良风气也为之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表达此种心情。令尹子兰听到以上情况勃然大怒,最终还是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父看到他,就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他便写了作品《怀沙》。于是,屈原就怀抱石头,投入泪罗江自杀而死。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们都爱好文学而以擅长辞赋著名。但他们都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灭亡。
21.A(“第四句写女子忧愁不安”错误,抒情主人公应该是一位男子)
22.①先是见月怀人。男主人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触景生情,思念起心中那个美丽的女子。(思念)②接着,想象月下女子娇美的容颜、婀娜的倩影,表达对爱人的衷心赞美、热烈思慕。(赞美)③最后,思不得见,感情不可遏抑,直接抒发了男主人公忧伤惆怅之情。(忧愁)(每点2分。有其他理解,合乎诗意,也可得分。如果把抒情主人公错误理解为女子,本题不得分)
23.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