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抽样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毒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有1000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100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比如在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病毒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你们有什么秘密武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吗?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一种可以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38-41℃,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同时,高体温也使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毒入侵,这都让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就是这些原因使得你们自身成为了毒库,但是自己却基本上不发病吗?
答:是的。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戚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毒变异。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毒繁殖。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毒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摘编自胡慧祯《编蝠采访记》)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本文通过想像与拟人的方式,采访蝙蝠,为我们答疑,生动形象。
B.蝙蝠身上有100多种病毒,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
C.病毒不敢在蝙蝠体内放肆的原因主要是蝙蝠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
D.本文从携带病毒、应对病毒、与病毒共生三个角度为人们好奇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二)写景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厘,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厘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⑤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2.梳理全文结构,在下面横线上概括填写相应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本文开头总说太湖有诗情画意,然后分别描述了太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最后总结太湖的湖光山色逸趣横生。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妙处。(6分)
(三)写人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怀乡的胃
——秋风中的张翰事件
向以鲜
①我们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会发现:数百年前或更为久远的时候,一次极为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为渴望而带来的轻微痉挛,这比蝴蝶翅膀的煽动更为微妙的颤栗,也会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溅起无数灵感的风浪。比如东晋时代的张翰吧,他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偶然的梦想和叹息,竟在他之后的千百年来的漫长时间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响:几种简单的江南菜肴和秋风中的淡薄情绪,便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色彩的历史事件,而且这个事件是如此拥有动人的生命力,几乎是带着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
②张翰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张翰像大多数魏晋名流一样,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便与他一起到了洛阳,张翰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王冏的赏识,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时的齐王势力如日中天,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但是张翰却对老乡顾荣(彦先)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名声越大,他的风险也就越大,那时你想隐退也来不及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山林间的人,我已厌倦了官场生活,希望彦先也要三思啊。顾荣执其手,怆然说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饮三江水啊!
③张翰把自己的心思对知心友人顾荣说了之后,抬头向南望去,天空一片渺茫之色,飒飒的秋风吹了过来。张翰心中一动:秋天来了,故乡吴中的菰菜、莼菜和鲈鱼早该成熟了吧?用它们来烹饪的菰米饭、莼菜羹和鲈鱼脍,是多么鲜美啊!张翰似乎突然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真谛,感叹地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适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为了区区功名而远离故乡呢?于是张翰当机立断:回家。
④不久发生政治巨变,权倾一世的齐王下了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张翰的隐退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也有人问张翰,你这样任心自适,不求当世,难道你一点也不为自己身后留名着想吗?张翰答道:要身后之名还不如要身前一杯酒呢!
⑤宋代的王贽在途经张翰老家吴江时写了这样一首诗:“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鲈鱼。”谓翰度时不可为,故飘然远去,实非为鲈也。如此说来,张翰见秋风起而想念家乡美味,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到了苏东坡那里,东坡对此则另有一番诠释:“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只为莼鲈也自贤。”苏东坡认为张翰是一个较为彻底的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机而退隐,即使仅仅为了莼鲈而弃官回家,这等洒脱与气度,也堪称大智者了。
⑥如果仅仅是美食家的选择,那么张翰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断不会如此深远的。因此张翰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怀乡。故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海德格尔说:诗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们在考察张翰事件对后来者的影响之时,发现怀乡的力量如同闪电,时时照亮孤独的异乡人黑暗的天空。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客中感怀》中说:“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这月色中的孤寂情绪,以及在异乡对莼菜的回味,可说是中国文人一种较为典型的思乡场景。
⑦张翰事件的第三层含义则是见机与隐逸。这层含义可能是张翰事件中最为本质的层面。人们对自身所处之世无法把握之时,他们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有远见的目光,因为风云莫测的时代,可能随时潜伏着危险,恰如张翰所说的:乱世纷纷,祸难未已!在这样的时候,远见和隐逸几乎是人们保全自己的最为安全的方法了。因此张翰所渴望的几种江南菜肴,后来渐渐成为中国文人尤其是中国隐士的必备佳肴。如果要给中国隐士开一桌标准的菜谱的话,那大概是离不了莼羹、鲈脍、菰饭的,当然也应有张翰好友顾荣所想往的南山蕨和三江水。几种朴素的菜肴被赋予如此微妙的隐选的气质,我们再次品味之时,是否也有了异样的感觉?
⑧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中的“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汉宫春》中之“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⑨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张翰和众多的中国文人所选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已启程。
(有删改)
5.文章开头说“他的一个偶然的梦想和叹息,竟在他之后的千百年来的漫长时间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响”,结合全文,概括“偶然的梦想和叹息”指什么,有哪些“回响”?(5分)
6.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4分)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⑧段的作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8分)
8.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谢罪
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劝告,告诫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④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B.①秦王必说见臣
说:高兴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日
危:危险
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都
C.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③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却:但是
④列坐其次
次:旁边
D.①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②若人前为寿
若:如果
③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9.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箕踞以骂
②举匏樽以相属
10.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有泉侧出
②侣鱼虾而友糜鹿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泣孤舟之蒸妇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齐彭殇为妄作
⑧火尚足以明也
A.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B.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C.①⑤⑦/②/③⑧/④⑥
D.①⑧/②⑥/③⑤/④⑦
11.对句式特点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客有吹洞箫者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⑦此天子气也
⑧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A.①⑥/②④/③/⑤/⑦/⑧
B.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C.①④/②⑧/③⑥/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郎中守宫门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选自《史记》)
12.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如果没有
B.沛公事几殆
殆:危险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
恶:厌恶
D.哙乃排闼直人
排:排列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项羽既飨军士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①乃持铁盾入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臣死且不辞
②不出,火且尽
D.①定天下,何其壮也
②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
太湖恬享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①。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②,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翠微;青翠的山色。②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5.请用现代汉语描绘一二联所写的景象。要求:不得改变诗意,想象合理,描写具体、生动。字数:70字左右。(7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2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要求:正楷书写;如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则当错别字评分。)(20分,每空1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受到下赏。
(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9)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11)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13)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1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16)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宁可马上死去也绝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15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幽僻(pì)
千里迢迢(tiáo)
脉博
九霄云外
B.譬如(pì)
引吭高歌(háng)
长篙
陨身不恤
C.执拗(niù)
一椽破屋(chuán)
寥廓
旁征博引
D.商榷(què)
涸辙之鲋(gù)
桀骜
责无旁贷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从项目处置难点来看,在遭遇延期和逾期项目变故时,信托公司普遍采取与合作方协商解决,或者采用项目本身抵押物、自有资金、股东变买资产等方式来防患未然。
B.此时,檀香缕缕在客厅缭绕,意味深长;音乐悠扬缥缈,不绝如缕,仿佛来自深山古寺。室内古色古香,充满禅意的回响。
C.因为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A.拉德万斯卡退赛,“中国一姐”李娜直接晋级半决赛。状态甚佳的小威碰上养精蓄锐的李娜,必将是一场龙飞凤舞。
D.找到了问题根源,他先后找到市北区建管局、村委、市政多个部门协调督促,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将这条曾经的“第一臭街”改造得面目全非。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B.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C.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20.下列对有关语法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根据自己的经验,你简要谈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分析:句中加点词“根据”,从词性上看,是介词,与“自己的经验”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B“仰望星空”“完全相信”“举止稳重”“伟大坚强”
分析:从短语的结构类型来看,以上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艾青的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分析:这是个单句,“诗作”是句子的主语。
D.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
分析:这是递进关系复句。
2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4分)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推崇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识。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争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以此为契机,培厚工匠精神土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必将推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
(1)概括文段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2)根据文段内容,“工匠精神”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3分)
现代化的梦想归根到底是全体人民的梦想,现代化事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业,绝不是仅靠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完成的,
①
必须紧紧依靠整个民族和全体人民来实现,必须凝聚起整个民族和全体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就十九届五中全会而言,
②
是《建议》的起草,
③
落实,党中央都十分重视汇集各方面的智慧,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接触的新事物与生活新体验也在不断丰富。进入高中阶段,来到了新校园,见到了新老师、新同学,结识了新朋友,经历了新过程,从而获得了新体验、新收获、新成长……
请选择一个角度与大家分享,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散文)
要求:①写真人、真事,抒真情,思想健康,积极向上;②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简明,描写生动、细致,抒情、议论画龙点睛;④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⑤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⑥用词贴切,句式丰富、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
参考答案
梧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抽样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30分)
(一)(4分)
1.(4分)B(原文“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100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选项少了“目前分离出”“其中有些被证实”等限制语。)
(二)(13分)
2.(3分)东山物产丰饶
西山山色奇绝
四个画面各具奇趣(答出一点给1分,三点共3分。大意对即可。注意每空不超过10个字,超字数该空不给分。)
3.(4分)运用比喻(1分)手法,把石公山比作翡翠、把太湖比作玻璃盘,(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色的翠绿(1分)及湖水的清澈(1分)。
4.(6分)①“碎锦”本义是细碎的锦缎,比喻零散知识的集合。使用比喻的修辞,“太湖碎锦”的意思是太湖的零散美景。②揭示文章的主题,表达对太湖的赞美之情。③点明对象,总领全文;奠定文章的基调。(每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13分)
5.(5分)①“偶然的梦想和叹息”指的是“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2分)②“回响”有:苏轼赞美他“为了莼鲈而弃官回家的洒脱与气度,堪称大智者”;成为“中国文人一种较为典型的思乡场景”;“张翰所渴望的几种江南菜肴,后来渐渐成为中国文人尤其是中国隐士的必备佳肴”;“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3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4分)①比喻:用长河来比喻历史,用风浪比喻灵感,语言生动形象;②类比、衬托;用蝴蝶翅膀的扇动类比(衬托)感喟和痉挛,突出颤栗的微妙;③用典:用“蝴蝶效应”的典故写出了张翰事件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每个手法1分,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及其效果即可,共4分。)
7.(4分)①引用辛弃疾的词表现“把一个末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说明“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②呼应开头“这个事件是如此拥有动人的生命力,几乎是带着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二、(45分)
(一)(8分)
8.(2分)A(B.②危:端正的。C.③却:回头、退下。D.②若:你。)
9.(2分)D(A.①之:动词,去、到;②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①因:介词,通过;②因:连词,于是。C.①其:代词,自己;②其:代词,它。D.①②同,均是连词,表示修饰。)
10.(2分)A(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⑦意动用法,③⑧形容词作动词,④⑥使动用法)
11.(2分)C(①④定语后置句/②⑧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③⑥被动句/⑤宾语前置句/⑦判断句)
(二)(10分)
12.(2分)D(排:推开)
13.(2分)C(A.既:已经,之后。B.乃:于是,就。C.①且:尚且;②且:将要。D.何:多么。)
14.(6分)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病甚”“计事”“顾”“绝”,每译对一处给1分;其余各处大意对给2分,如有1处错,即扣1分,扣完句意2分止。)
(三)(7分)
15.(7分)
参考示例:恬亭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绿树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青翠的山峦中。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互相依偎。
评分说明:
1.分两级评分
(1)基础等级:主要意象齐全,描述准确完整,每句1分,共4分。
(2)发展等级:想象合理,描写细致、生动,共3分。
2.语意欠连贯、有语病的,酌扣1分。
3.字数不足70字的扣分:每少10字扣1分,不足10字的按10字计算。
(四)(20分)
16.(20分,每空1分。有错、别、漏、添字的,或答案串位的,则该空不给分;须正楷书写,如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当错别字评分。)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能谤讥于市朝
闻募人之耳者
(4)静影沉璧
(5)采菊东篱下
(6)烽火连三月
(7)风掣红旗冻不翻
(8)思而不学则殆
(9)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0)风萧萧兮易水寒
(11)其黄而陨
(12)舳舻千里
(13)放浪形骸之外
(14)齐彭殇为妄作
(15)暖暧远人村
(16)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三、(15分)
17.(2分)C(A.脉搏
B.身不恤
D.涸hé)
18.(2分)B(A.防患未然;形容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此处时间场合不当。B.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长,也比喻事情极其危急。此处取前意,使用恰当。C.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活泼舒展。此处使用对象不当。D.面目全非:形容事物变化大。多为贬义。此处感彩不当。)
19.(2分)D(A.缺主语,把“在……中”或“使”删去一个。B.语序不当,递进分句前后换位。C.搭配不当,主语“重庆夜景”与宾语“城市之一”不搭配,去掉“夜景”。)
20.(2分)B(“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
21.(4分)(1)推崇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2分)
(2)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卓越追求(答出两个词给1分,答出四个词给2分;共2分)
22.(3分,每空1分。)
①而是
②无论(不论)
③还是
四、(60分)
23.根据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进行评分。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攻打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位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他)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酒)吗?”
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军队)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群臣看到)高祖独自枕着一个宦宫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笑着从床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