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3 18:37:16

文档简介

牡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第16届亚运会自行车男子山地越野赛决赛中,陈振兴首当其冲,以2小时11分33秒91的成绩获得金牌。
B.据调查,在时下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公务员成了韩国人眼中的烫手山芋,超过30%的韩国年轻人想当公务员。
C.无论你是用电脑还是手机,三言两语加上一个回车或发送键,瞬间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播,炙手可热的“微博”势头已经漫卷互联网。
D.“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对于大家最关心的是否身着盛装走上红地毯的问题,李宇春笑着说:“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吧,肯定不会穿裙子。”
B.他站在病床前聆听老人的遗言,向老人表示,一定要实现老人叶落归根。
C.前一段时间,人们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于报端。
D.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赞助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舞台,在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梓泽丘墟”中的“丘墟”相同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乐琴书以消忧
C.俊采星驰
D.则刘病日笃
5.下列句式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此亦飞之至也
D.莫之夭阏者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赵煚①,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雅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及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注释:①煚jiǒng ②恧nǜ,惭愧。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煚勒兵御之 勒:统率
B.坐事下狱 坐:因……犯罪
C.购之甚急 购:购买
D.朝廷以煚晓习故事 故事:旧例,旧的典章制度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表现赵煚“有勇有谋、与人为善”的一项是
①对之号恸,因执送官; ②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
③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④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
⑤上密奏,徵赖而获免; ⑥令人载蒿一年以赐盗者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孝顺父母,又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担任了重要职务。
B.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C.赵煚为官,非常得民心,常常反躬自问,以自己的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D.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9.根据原文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5分)
②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0.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9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5)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王勃《滕王阁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服。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3.(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文卡是个自私、怠惰、爱面子的人,虽然良知未泯但却不知感恩,不顾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需要。
B.文卡在进城半年以后成了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借此告诉人们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C.文卡没有给母亲寄去预算剩余的10个卢布,是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太少,不能帮母亲解决家里的困难。
D.造成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从表面看是因为母亲的来信重复、单调、无趣,实际上深层原因是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理解和关爱。
E.小说基本上采用平实的叙述语言,但平实中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6分)
(3)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6分)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4.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画饼充饥”“孤注一掷”“作茧自缚”“以貌取人”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一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5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15.请仿照示例,任选一个人物,表达人物对“英雄”的不同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6分)
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时,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七、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20070306牡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题卡
得分 1-8、(24分)12345678
9、(10分)(1) (2)
10、(5分)
11、(6分)
12、(9分) (1) (2) (3) (4) (5)
13、(1)(5分)
(2)(6分)
(3)(6分)
(4)(8分)
14、(5分)
15、(6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牡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D(D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B烫手山芋:比喻事情难办,很棘手。C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2.A(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叶落归根”后加“的心愿”;C项重复累赘,应删去“于”;D项语序不当,不符合事理顺序,应该把“施工”和“设计”对调一下顺序;。)
3.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紧跟后面①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4.B(B与例句是名词作动词;A是名词意动;C和D是名词作状语)
5.D
6.C购,捉拿
7.C(①写赵年少时所为,非体现其“有勇有谋、与人为善”;②勾结陈将吴明彻袭击安蜀为郑南乡所为。)
8.A(因果关系分析不够准确,原文并未说他“精通知识”,只是“略涉书史”。主要原因应为“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
9.⑴因为小人的谗言毁谤,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5分)(“以”翻译为“因为”、“见”翻译为“被”、“除”翻译为“被授予官职”,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
⑵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5分)(“视事”翻译为“上任,任职”、“忤”翻译为“违背”、“寻”翻译为“不久”,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赵煚,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树,煚号叫恸哭,(并坚持)把他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安蜀城以防御陈国侵袭,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用修城墙,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土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不久,赵煚借助上柱国的兵力数万在侧翼,从三雅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而后回兵。但是因为小人谗言毁谤,他的功劳没有被认可(被朝廷记录),只被授予(降职)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位。赵煚与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于是越狱而逃。帝大怒,急于悬赏将他抓回来。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如果不向北逃向匈奴,就会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帝听从了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始终没告诉他。
等到新皇帝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官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然而他上任没多久,又因为抗旨,不久就被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老百姓当中很有威信恩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安慰教导然后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赵煚于开皇十九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10.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11.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12.略
13.(1)(5分)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D得1分(D深层原因是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理解和关爱不正确,深层原因是他极度自私。B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不正确。C原因是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
(2)(6分)
①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1分)
②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2分)
③使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的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挤母亲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3分)
(3)(6分)
①情节设置出乎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3分);
②内容表达含蓄隽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布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3分)。
(4)(8分)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2分)
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2分)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来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衬“母亲”形象的作用;(2分)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2分)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2分)
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母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2分)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2分)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2分)
14.画饼充饥:饥饿难耐之时,不妨画一张饼,虽不能食,但能给自己带来活下去的勇气。孤注一掷:人生之旅哪有一帆风顺的,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作茧自缚:没有心甘情愿生活在黑暗中的蛹,哪来翩翩起舞的蝶?
以貌取人:一个人的衣着长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味、教养及精神面貌,现代人不是都讲究形象吗? (解说合理,富有新意3分;语言准确,观点鲜明2分)
15.项羽说:“英雄要有胸怀。虽然我刚愎自用,但当我无视范增高举的玉佩,任樊哙闯帐、刘邦逃走时,我就是英雄。”
诸葛亮说:“英雄要有信念。虽然我事必躬亲,但当我守着先帝遗命,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喋血五丈原时,我就是英雄。”(内容合理3分,句式相似3分)
16.立意分析:
观点一:分析“写什么”露珠枫叶-------红红地闪烁 荷花------泪滴似的透明
立意:
①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
②位置与形象(角色/价值)
观点二:从“为什么”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材料
透明的露珠因为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不同形象;因为不同的位置产生的不同的色彩;
立意:
③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
④学会选择(美丑/优劣/善恶)
⑤环境与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观点三:从其结果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
立意:
⑥正面立意:适应环境 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
⑦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
⑧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