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鹰潭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说明:1、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
A.“仁政” B.“克己复礼”
C.“兼爱” D.“君舟民水”
2.汉武帝虽然亲近儒者,但对实际的重要政治任务,却不太想要儒家来担负。这自然因为儒家拘泥迂阔的作风,与他的好大喜功的性格无法配合。在政治上所信任的,乃是言利任法的法家。这一做法反映出
A.儒家政治地位仍然很低 B.法家已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C.以外儒内法为统治理念 D.儒法合流成为汉武帝的统治理念
3.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说,宣称良知即是常道,儒家的经典《六经》不过是吾心之记籍。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相合的即是真道.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未合的皆不能苟同。王阳明的这一观点
A.以儒释道为终极哲学体系 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C.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D.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
4.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不是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A.因信称义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5.达·芬奇的宗教题材画最突出的特点是
A.作品中充满现代主义色彩 B.将解剖学运用于宗教绘画中
C.使用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 D.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人性善恶
6.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B.为了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反对天主教的统治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7.17世纪时,德国媚法之风盛行,法国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康德、歌德等人努力下,德国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致历史学家答兰克鼓吹道“德 国人是奉上帝之命去发展与法国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变化说明德国
A.工业化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B.开始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C.启蒙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增强 D.十分不满法国文化的入侵
8.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
A.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钟鼎文—隶书—楷书—篆书
C.钟鼎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楷书—行书
9.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高唱人云、兴奋昂扬;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这说明
A.社会环境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 B.诗人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得益彰
C.两人的性格迥异决定诗风大异 D.唐诗意境与史实不可分割融为一体
10.宋代绘画的题材从佛仙贵族领域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职业画家必须以丰富多彩的题材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热情。这主要是因为
A.陆路对外经济交流频繁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业活动社会环境宽松 D.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1687年,哈雷帮助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面对不少人的怀疑甚至反对,哈雷运用其中的新力学理论测算了24颗彗星的轨道,而以其名字命名的一颗彗星的如期回归说服了最后一批牛顿力学的反对者。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经典力学使人们的传统认知发生改变 B.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环境还很不成熟 D.经典力学问世取决于哈雷的帮助
12.1796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出版了《宇宙体系论》。后来拿破仑问他∶"为什么在这部著作中没有提到宇宙的创造者上帝?"拉普拉斯回答说∶"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上帝创造宇宙)。"这表明
A.上帝创世学说受到近代科学的冲击 B.宗教改革阻碍了科学家的研究
C.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 D.科技进步使启蒙运动走向高潮
13.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最终结果 B.生物进化论是达尔文时代社会的一个折射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基本规律
14.近代中国有一本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编著者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的是
A.《资政新篇》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瀛寰志略》
15.康梁维新思想的主要贡献是
A.确立中体西用治国主张 B.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要求建立西方政治制度
16.晚清某论著写道:“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顽固派重申宋明理学 B.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C.维新派推崇儒家思想 D.革命派主张法治社会
17.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之所以对“纲常名教”予以猛烈抨击,是因为他们视此为辛亥革命后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伦理道德的维护和提倡,亦是将它看成了“立国之体”。据此可以判断两者都
A.鼓吹思想文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 B.认为“纲常名教”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否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功绩 D.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
18.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C.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界猛烈冲击 D.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19.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一书中对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不吝赞美之词:“马克思所著的书和所发明的学说,可说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马克思这种发明(唯物史观),有人比之牛顿所发明天文学之重心学说一样”。由此可以推知
A.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救国思想 B.特定历史环境对孙中山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认可 D.孙中山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0.孙中山表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由此说明孙中山先生实行“社会主义”的意图是
A.计划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改造
C.节制资本并防止个人垄断 D.大力推崇苏联斯大林模式
21.1957年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完全适应了多极化国际形势变化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22.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在这一讲话影响下,我国
A.原子弹研制成功并爆炸 B.文学艺术出现繁荣局面
C.正式提出了“双百"方针 D.开始进入航天强国行列
23.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B.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根本解决
C.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普及 D.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完全结合
24.有学者描述欧洲某文化流派时说:“他们留着长发,不修边幅;他们厌恶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他们一般对工业化持反对态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一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该文化流派
A.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B.充分表现现代主义
C.批判了天主教禁欲主义观念 D.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25.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I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冰山原则”这种手法
A.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 B.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
C.寓含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 D.彰显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23分,27题12分,选做题15分,共50分)
26.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三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10分)
(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孟子是怎样发展孔子“仁”的思想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情况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1~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材料,提取其中一个中外关联信息并分析原因。
请考生在28、29、30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推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オ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实行“简政”是其重要政策之一,所谓“简政”,就是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为此,屡次发布大放令,平反冤狱,释放犯人。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简政的另一方面是裁减机构与官员, 裁减了十分之一的郡国、四分之一的县级区划、十分之九的官员,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社会负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简政”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秀“简政”的作用。(9分)
2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出,“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请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概括并逐条列出)(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6分)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1961年发表了《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的讲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我们怀着无限敬佩和自豪的心情来纪念詹天佑先生。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当时有一些人虽然也主张办点工业,修点铁路,但也认为只能依靠帝国主义的资本和技术。但是詹天佑却顶住了当时这股逆流,坚定地相信中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力量。这条铁路的成功,对于当时流行的奴才思想是有效的打击,对于苦难中的我国人民则是无限的鼓舞。
——摘编自李四光《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他身上体现出的“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9分)
(2)据材料并结合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简析这篇讲话的时代价值。(6分)
鹰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B A D D C A A D A A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C A B B C A B A D C
二、非选择题(26题23分,27题12分,选做题15分,共50分)
26、(1)方案:儒家:德治、仁政、礼法并施;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变革、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法治。(10分)
(2)看法:性本善;发展:仁政。(4分)
(3)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9分)
27、信息:古代中国在秦汉至明朝前期,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科技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领先的原因: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国家,疆域广大,封建经济繁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各民族交流密切,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中外交往密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落后的原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钳制了思想文化发展;闭关自守,限制对外交往,发展迟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理性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示例只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教师酌情给分)(12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背景:王莽改制未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东汉建立,国家统一、巩固统治的需要;刘秀个人卓越的胆识才干。(6分)
(2)作用:刘秀“简政”节省了政府开支;加强了中央集权,现固了国家统一;减轻了社会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安定局面的形成。(9分)
2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观点:战略轰炸;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多种因素的综合;日本经济上的弱点;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9分)
(2)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6分)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困难:中国技术力量薄弱:部分国人缺乏信心;帝国主义在华争夺路权: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精神”:自力更生精神;勇于创新精神。
“智慧”:设计出“人”字型路线:采用直井施工方法解决隧道技术困难。(9分)
(2)时代价值:鼓舞全国人民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激励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外国封锁带来的困境;起到凝聚人心,积极应对经济困难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