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认一认
鄒—邹 餘—余 麗—丽
複—复 寢—寝 婦—妇
觀—观 諫—谏 書—书
勝—胜 窺鏡—窥镜
◎读一读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书法讲堂
张 芝
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书法示例:
★练习:下列对“书法示例”中书法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
B.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活。
C.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
D.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
张芝《冠军帖》
◎知识拓展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例:
①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②温故而知新(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有时带宾语。例:
①臣之妻私臣(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②有所广益(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增多)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①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②锐兵刃(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①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②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③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右边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邹忌(zōu) 纳谏(jiàn) 窥镜(kuī)
B.臣妾(qiè) 面刺(cì) 昳丽(yì)
C.入朝(cháo) 暮寝(qǐn) 弗如(fú)
D.谤讥(bàng) 间进(jiān) 孰与(shú)
【解析】“间进”中的“间”应读“jiàn”。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今齐/地方/千里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C项应为:今/齐地/方千里。断句时“地方”中间要停顿。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
(2)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戴 )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同“熟”,仔细 )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指责 )
(6)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
(7)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 )
(8)期年之后( 满一年 )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明日徐公来
古义:次日,第二天 今义:明天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 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
(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今义:方位名词
6.一词多义。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
A.吾妻之美者,私我也。
B.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C.朝服衣冠,窥镜。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解析】A.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C.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D.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8.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B.与座谈。(省略句)
C.皆美于徐公。(定语后置)
D.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解析】“皆美于徐公”是状语后置句。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10.口语交际。
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征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这样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您取消了我们的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课程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不一定如您所愿。我们认为,这些课程不但不影响我们的中考,反而会让我们精神上有所放松,一张一弛才是学习之道。请您再考虑一下,恢复这些课程吧。
1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朝服衣冠 朝令夕改
B.时时而间进 黑白相间
C.吾妻之美我者 美轮美奂
D.闻寡人之耳者 闻风而动
【解析】A.早晨;B.间或,偶尔/隔开,不连接;C.认为……美/美丽,美好的事物;D.使……听到/听见的事情,消息。
13.完成下语句的翻译。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14.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生活琐事 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 自己的受蒙蔽 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一)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⑤,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5.为文中的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旱则资舟 ②夏则资皮 ③水则资车 ④冬则资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6.文种在进谏方式上与邹忌有着相似之处,都是通过 以事设喻(类比或设喻说理)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招揽和培养谋士和勇士。
【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和同姓兄弟,只要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谏说:“我听说,商人在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旱时就准备好船只,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好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四邻各国侵扰的忧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这就像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天下雨时,人们就一定会用它。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有谋略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我能够听到先生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二)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有删改)
【注】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17.查阅《古代汉语词典》,“观”有以下几个义项,“与屈完乘而观之”中“观”的意思是( A )
A.看,观看 B.游览
C.外观 D.显示,给人看
【解析】“与屈完乘而观之”的意思是“(齐桓公)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所以“观”是“观看”的意思。
18.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先告诉对方,若对方以德安抚诸侯,我们可以结盟;后告知对方如果以势压人,楚国必将凭借有利地势奋起反抗。
【参考译文】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