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中石兽 讲练课件(幻灯片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河中石兽 讲练课件(幻灯片23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4 16:35: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版
24.河中石兽
gān

zhào 


fèi
yān
niè


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两处)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求二石兽于水中
(3)果得于数里外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求/二石兽/于水中
果/得于/数里外 
经过,经历
划(船)

埋没
冲刷
只,仅仅 
D
【点拨】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为助词“的”。 
D
6.下列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
B.(僧人)求二石兽于水中
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
D.(石兽)湮于沙上
C
【点拨】C项省略“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8.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________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__________》。
(2)《河中石兽》一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阅微草堂笔记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
兔子种了两棵萝卜。一棵叶子茂盛而萝卜却长得很小,另一棵叶子很少但萝卜却很大。 
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 
(一)
10.熟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寺僧


第二种
寺僧


第三种
讲学家


第四种
老河兵


原地水中
不可得
顺流而下 
无迹
原地沙下
无果
求之于上流
得于数里外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事于理。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
【点拨】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实际。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和常情进行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二)(2019·安徽桐城实中期末卷)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⑨绝:截断。⑩坑(kēnɡ):活埋。
倒塌
终了,最后
颠倒,错乱
曾经 
原因;缘故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那么天下的事,只是知道事情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其他方面的人(事)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15.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呢?请选用原文回答。
儿子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16.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启示: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意思对即可)
古今异义(见第5题)
考点解读:古今异义词是指某个词语古已有之,现在仍然使用,字音字形完全相同,而意义已发生了变化。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②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之中。③词义转移。指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④感彩变化。指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答题思路: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古今意义,首先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进行辨析。语境既是这个词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也指整段文字、整篇
文章笼罩下的大语言环境。其次将文中的词语含义灵活迁移出来,与课内文言文里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进行比照,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古今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