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从《孙权劝学》中了解。
讲授新课
4 孙权劝学
一读
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讲授新课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g
yé
gēng
suì
shè
讲授新课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
读懂文意
讲授新课
当初啊,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推辞用军中很多的事务。孙权说:“我哪里是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一名博士生呢,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的耳朵。你说你有很多的事务,谁比得上我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多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浔阳的时候,与吕蒙议论,非常吃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向的人分别一段时间,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您为何知晓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才告别。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读
读出语气
讲授新课
你觉得我们的编者,标点加得好不好,哪一个标点用得最好?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在向吕蒙下严厉的命令的同时,又透露着对吕蒙的一种期待。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这个感叹号透露出孙权内心的遗憾和对吕蒙的器重。
“卿言多务,孰若孤?”
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个感叹号可以看出鲁肃很吃惊啊!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师生分角色朗读
(一生当吕蒙,一生当孙权,一生当鲁肃,师生读旁白)
四读
结识英雄
讲授新课
??? 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19岁继承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 鲁肃:治军有方,虑深思远,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三国时期吴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在今天我们所读的一个小小故事当中,你能看出他们是英雄吗?能看出他们成为英雄的某些品质吗?
吕蒙
鲁肃:
改正自己观点,尊重人才,广交好友,广交天下义士。
孙权:
会用人才,会发掘人才的君主。
吕蒙:
肯下苦功,有才略
《资治通鉴》是一部恢宏的史书,但为什么要选取这么一个历史的小插曲、小故事呢?
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抓紧时间,发奋学习
2、知不足而后弥补
3、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4、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5、善用人才
……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慷慨伟业大丈夫, 平凡小事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