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英雄的传奇,中国人骨子里崇拜英雄,亦擅写英雄。《蒲柳人家》更是展现了平凡中国人身上的英雄基因与气质。
走近作家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
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他的文章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背景链接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壹
读传奇故事
读传奇故事
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确定小说线索,用图示的方式梳理小说写作思路。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三次出现,串联全文)
何满子
被拴
何满子
盼救星
线 索
何满子
的故事
父母
的故事
老秀才
的故事
奶奶一丈青
的故事
爷爷何大学问
的故事
读传奇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读传奇故事
请尝试用评书的语气语调为大家讲述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片段。
示例:
那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她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贰
识英雄人物
品析一丈青大娘形象
由绰号识人物:
《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扈三娘也以“一丈青”为绰号。“一丈青”本是一种蛇,体长、纤细,速度快,较凶猛,难以捕捉。
从文中找出关于一丈青大娘的描写,说一说大娘的性格与扈三娘有何相似之处,她们为何都以“一丈青”为绰号?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
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胸腋。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得胜归来,隐隐笑生双颊。
——《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武艺高强、女中豪杰
一丈青大娘生得魁梧,骂人水平高,力气大,能打架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不够她打一锅的。
身强体壮、泼辣胆大
语言描写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爱打抱不平
挽了挽袖口……一阵风冲下河坡……手戳着他们的鼻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挥舞起来……
动作描写
风风火火
英姿飒飒
一丈青大娘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同属女中豪杰。
而二人性格中勇武泼辣,恰与“一丈青”有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一丈青大娘“女中豪杰”的特质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丈青大娘又有没有不像“一丈青”的一面呢?
一丈青大娘的行侠仗义是能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更是能帮衬邻里、妙手回春!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勤劳能干、善良热情
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为什么?
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老人家提心吊胆,就像丢了魂儿,出来进去团团转,扯着一条亮堂嗓门儿,村前村后,河滩野地,喊哑了嗓子……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
对孙儿宠爱又无奈
口苦心甜,宠爱孙儿
豪爽
善良
宠孙
性格豪爽、泼辣胆大
古道热肠、勤劳能干
口苦心甜、宠爱孙儿
总结一丈青大娘形象
品析何大学问形象
分别分析“扛大鞭的何大学问”和“穿长衫的何大学问”
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 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侠肝义胆、威武豪气、打抱不平。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
长相、身手威风
“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
“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打抱不平,扶危济困。
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
行为、名声威风
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憎恨敌人。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才把我放了。”
态度、立场威风
你发现“何大学问”的什么喜好似乎与他豪气威风的形象不太相符?
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
虽是在人们的玩笑中得了“何大学问”的称号,其实字也并不识得几个。但他还是能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并重视对何满子的教育。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个字给一个铜板。”
威风
凛凛
滑稽
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
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
总结何大学问形象
品析何满子形象
从文章中找出最能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尝试概括何满儿的性格特点
·整天在河滩上野跑;
·不穿大红兜;
·上学不安分;
·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
·藏在芦苇中跟奶奶捉迷藏;
·心疼爷爷,想哄爷爷开心;
·被拴在葡萄架立柱上,觉得失去了自由,委屈又憋闷。
天真可爱、
机灵顽皮。
叁
品语言魅力
品语言魅力
自由读,找一找课文中具古典韵味的语言,品味古典语言的魅力。
本文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运用骈偶句式,描绘人物言行外貌,亦庄亦谐,生动有趣。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 拧了三圈,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水浒传》第三回
回忆我们读过的《水浒传》,其中是否有与此相似的片段呢?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有人评价刘绍棠是一位“头顶着运河滩的高粱花,脚沾着运河滩的泥土走上文坛”的作家。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创作《蒲柳人家》时,他说:“一是为了感恩图报,为我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二是要走我的乡土文学之路。”
品语言魅力
你从文中发现了哪些乡土语言,了解了哪些农村风俗?
读《蒲柳人家》,我们似乎和刘绍棠一起回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京东北运河岸,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了别样的乡土文化。
·“好攀高枝儿”
·“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
·“鼓着肚子充胖”
……
惯用语
“人配衣裳马配鞍”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
谚语、歇后语
·“梆”(敲,用棍子等打)
·“捎马子”(搭在马背上的口袋)
·“窝汗”(汗水蒸发不出来)
·“打尖”(途中临时休息吃点东西)
·“捯气”(指喘息)
·“洗三”(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澡,并请亲朋好友吃饭)
·“拍花子的”(拐骗小孩的人贩子)
……
通州地区的方言土语
·光葫芦头木梳背儿
·大红肚兜
·长命锁
·洗三
·百家衣
……
农村风俗
你的家乡有哪些方言土语和地方风俗呢?说一说你的家乡过春节时的场面,尽量展现地方特色。
刘绍棠是运用方言俗语的高手,这篇节选的小说,虽只有几千来字,但所用的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就有三十多个,再加上大量的通州地区的方言土语,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形象鲜活,逼真自然。
肆
总结延伸
小说由何满子被拴开始,带领我们走进了北京城东北运河岸边的蒲柳人家,开启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风俗画卷。
此时何满子还被拴在葡萄架下,“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这个神秘救星是谁?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传奇的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蒲柳人家》全书,去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进一步体会小说的特色。
初中语文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