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教案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课节名称
第2节
血液循环
第一课时
血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遇到外伤血管破裂出血时一般处理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不同血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
1、不同类型血管的特点;
2、不同类型血管出血的处理方式。
教材内容分析
在《血液循环》一节中,血管作为血液流动的管道,其具有什么结构特点以及功能?血液在
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更
进一步的了解
在考纲中,要求学生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不同类型的血管。
在备考方面,血液循环为必考内容,考题多为综合题,难度较大。所以在对血管的讲解中,应
注重基础,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基础较为薄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尤其缺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所以在讲解新课时,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三种血管的相关图片,PPT的制作,课后的拓展练习;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节
光合作用
(1)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学内容
引入: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那么人体身上的血管有哪些类型呢?不同的血管又有什么功能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对血管的学习,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出示课题:第2节血液循环
第一课时血管)
提问:同学们,当中医给病人把脉时,是在触摸人的哪种血管呢?平时护士给病人输液时是将液体输入哪种血管?医生给病人肌肉注射药物时,药物又是依靠哪种血管运输的呢?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P34至P35,完成自学检测。
教师活动
进入状态
观看、思考
学生活动
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引发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教学意图
一、血管的分类。
(出示PPT)
完成自学检测:简洁总结三种血管的特点。
活动: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通过对血管切片的识别,总结动脉和静脉的特点。
正课讲解:
通过采取对比的方法,从血流方向、血管结构、血流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种血管的差异,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结:从血流方向入手,总结三种血管的特点。
(出示板书)
一、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
动脉:心脏
全身
静脉:全身
心脏
毛细血管:小动脉
小静脉
当堂训练:通过对血管中血流方向的辨别,判断三种血管,以及丝巾绑手,对血管的膨胀和凹陷情况判断动脉和静脉。
阅读、讨论、分析
对血管的相关特点和功能进行总结,并及时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在教师设置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等活动得出初步结论。通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血管的认识。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这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不同血管出血和止血方法。
教学内容
(出示PPT)
活动: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指导学生阅读活动内容,并对不同血管出血情况加以说明和总结。对血管出血的危害性加以说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不同出血情况而进行止血包扎。
小结:从止血方法入手,总结不同血管出血的处理方式。
(补充板书)
二、血管出血和止血方法
动脉:近心端
静脉:远心端
毛细血管:创可贴
当堂训练:通过对相关题目的联系,加强对血管出血和止血方法的认识。
教师活动
观看图片,思考、讨论、回答、练题。观察和触摸自己体表的大动脉和大静脉,感受两者的不同。
学生活动
这部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遇到外伤血管破裂时一般处理方法,在遇到出血情况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教学意图
课堂小结
(出示PPT)
引导学生总结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思考、回答
笔记
让学生辨认不同血管特点,落实基本知识。
板书设计
血液循环
第一课时
血管
一、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
动脉:心脏
全身
静脉:全身
心脏
毛细血管:小动脉
小静脉
二、血管出血和止血方法
动脉:近心端
静脉:远心端
毛细血管:创可贴
课后练习
详见作业纸
教学体会及建议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尽量安排相关的活动,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由抽象变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是中考必考内容,其中对血管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对不同血管的辨认上。所以必须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之后能很好地运用到题目里。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我在每小节内容讲解后都配备了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限时作答。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因为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课前没有预习,导致跟不上课堂的节奏。
在之后的课堂上,我会尽量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功课,在讲课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课堂节奏,以达到大部分同学都能听懂的目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