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2.2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2.2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5 08: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4、说明光是视觉感受器的感受刺激;
5、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使用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
2、通过对“同学患近视眼情况”的调查,提高做科学调查的基本能力;
3、通过对图片、模型和视频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自觉接受有关眼的卫生保健的教育。
2、认同异常视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眼健康。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
3、视力异常的几种现象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
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设置疑问,引起思考。
2、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4、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光闪闪,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你是靠哪些感觉、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在刚才的游戏中,主要用到哪一个器官?
视觉、听觉
玩游戏
眼睛




一、检查导学案,查看学生预习情况。
二、组织学生自愿举手讲解大家已经完成“自学探究”部分,并给讲解的同学所代表的小组加分。
三、老师补充讲解纠正同学们都解决不了的疑难。
一、拿出导学案
二、学生举手回答,相互纠正,辩解。
三、解决疑难




一、眼球的结构
眼睛是个象乒乓球一样大的球。平常我们看见的只是眼睛的前边小部分
?
配合模型:俗称的眼白和黑眼珠分别是巩膜和虹膜。解释它们得名的原因。注意角膜由于透明容易被忽视。
虹膜的中间是瞳孔: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
视频:角膜、虹膜与瞳孔。提问,瞳孔的变化与光线有关吗?
特警可以用闪光弹使人暂时失明,制服歹徒。
光线随后穿过晶状体。形状为“双凸透镜”,解释,其实是个放大镜
玻璃体。模型的乳白色是错的
视网膜。模型的黄色是错的。实际为红色。用闪光灯拍照时的“红眼现象”就是视网膜在反光。相机的“防红眼”功能是利用闪光灯提前闪光,使瞳孔缩小,减少反光。
小结:那么,光线穿过眼睛到底经过哪些结构?
视觉的形成
细心的同学已经注意到,视网膜上的图像是倒转的。图画错了吗?没有。
演示:将凸透镜放在投影仪镜头前面,演示凸透镜在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情形。
视网膜的图像会转化为信息,传达到大脑,大脑会把它调整过来。
这已经被实验证实。
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哦。看看下面两幅画面(视错觉的图),通过工具的测量我们发现,眼睛确实欺骗了我们。所以科学的测量在很多时候都是十分必要的。
角膜是“心灵窗户的玻璃”。虹膜是“心灵窗户的窗帘”
?
瞳孔在暗处变大,亮处变小。
?
?
?
?
?
?
?
?
?
?
?
学生参照课本图回答
就像摄像头!不过这
是事实还是观点?
?
?
?
?

察和讨论
近视眼的形成与预防
近视眼是常见的青少年眼病。正常眼睛有调节能力:
看远处:肌肉放松,晶状体变薄
看近处:……紧张,…………厚
长期视近时,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就会无法放松,造成近视。
如果放任自流,眼球就会变成“橄榄球”形状。 
近视无法治疗,但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
激光治疗近视有风险。
近视关键是预防:
“三要”使控制晶状体的肌肉能及时放松
“四不看”
,避免控制晶状体的肌肉疲劳
“眼睛的肌肉也会疲劳和抽筋”
?
?
?
?
?
?
远眺一定要看绿色吗?
展示点评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启示或发现?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积极思考,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知识,谈收获。
达标检测
(课件演示)组织学生完成达标检测:
学生完成,讲解
【板书设计】

2节
眼和视觉
一、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光线)→眼角膜→虹膜的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图像)视网膜→(信息)视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二、瞳孔的作用
三、近视的原因与纠正 
四、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