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第六中学2011年春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50分,共25小题,每题2分)
1.下列选项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
A.大漠盐湖 B.极地苔原 C.畜群牧场 D.高山草甸
2.下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 ( )
3.生态系统的基础与和核心的是 ( )
A.土壤 B.植被 C.水文 D.大气
4.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 ②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大
③对环境问题的无知 ④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开幕,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
6.右图中X环境脆弱地带位于 ( )
A.火山、地震带
B.地势~、二级阶梯分界线
C.水资源贫乏地带
D.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下图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7~9题。
7.该监测点附近的主要污染源可能是 ( )
A.工业生产 B.居民生活 C.建筑工地 D.交通运输
8.图中污染物引起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光化学烟雾 B.全球变暖 C.紫外线增多 D.臭氧层破坏
9.下列行为既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拒用“一次性”产品 B.分类回收垃圾
C.增加私家汽车 D.发展乡镇企业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10~11题。
环境问题省级行政区 I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广东 ●● ● ●● ●●●●
四川 ●●● ● ● ●●●
新疆 ● ●●● ●●●●
M ●◆◆● ●●●● ●● ●
10.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 )
A.I类、Ⅱ类、Ⅲ类、Ⅳ类 B.Ⅱ类、Ⅳ类、I类、Ⅲ类
C.Ⅱ类、l类、Ⅳ类、Ⅲ类 D.Ⅳ类、l类、Ⅱ类、Ⅲ类
11.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
A.西藏 B.安徽 C.山西 D.黑龙江
读图,完成12~14题。
12.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
A.甲图比便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图比便尺较大,范围较小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13.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14.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候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读表回答15~17题。
水价(元/吨) 有效利用率(%)
广州地区 0.3 33
京津地区 1.6 52
日本东京 14 87
15.该表说明 ( )
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 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16.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17.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
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18~20题。
18.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
A. P B. Q C. M D. N
19.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 )
A. 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
C. 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20. P地区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 )
A. 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B. 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C. 向北流的暖流 D. 向南流的暖流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21、22题。
21.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22.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 )
A.M B.N C.O D.P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确定2月23日为“国际湿地日”。据此回答23~25题。
23.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 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24.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
25.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麻城六中2011年春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答题卡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50分)
25.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被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10分)
(1)图23中,某支流上A、8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试说明原因。(3分)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分)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4分)
26.(12分)阅读“PPE怪圈”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所以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①
②
③ ④
⑤
(1)从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动因。(3分)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5分)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体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入手,简述①线索成立的原因。(4分)
27.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11月29日10时(区时),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读墨西哥坎昆位置示意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坎昆气候大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2分)
⑵坎昆与巴亚尔塔港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但坎昆的降水量多于巴亚尔塔港,其主要原因是 。(2分)
⑶这次坎昆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 。(2分)
⑸为减少CO2 的排放,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
2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18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表示 ,它是决定 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6分)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5分)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此阶段社会发展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D C D D A B B C A A C C B D C B B B C A C B
二、综合题
25.(10分)
(1)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3分)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3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4分)
26.(12分)
(1)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增加,过度开发资源,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及盐碱化、物种减少、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等;生活生产消耗的物质、能量过多,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3分)
(2)贫困对环境:贫困人口眼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需要,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对环境问题的无知,对当前行为长期后果的无知,使环境恶化。(2.5分)环境对贫困: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恶劣,土地生产力继续下降,疾病增多,人们更加贫困。(2.5分)
(3)生活贫困地区多为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自然增长率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必然导致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增加;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对计划生育的有关知识无知;社会保障很不完善,需多生子女来防病养老。因此,生活贫困地区反而出现人口不断增加的局面。(4分)
27.(12分)
(1)11月29日24时或11月30日0时(2分)
(2)坎昆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受东北信风影响(2分)
(3)全球变暖(2分)
(4)①推广洁净燃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②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③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共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8. (18分)
(1)土地 农业文明 (2分)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6分)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 (5分)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2分)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分)
A B C D
海洋
环境恶化
生活贫困
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