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2 不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册 第九章 9.1.2 不等式的性质 课件(2课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册 第九章 9.1.2 不等式的性质 课件(2课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4 17:45:59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温故知新
1.什么是不等式?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解集?
3.什么叫解不等式?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式?
1.不等式:
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4.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
3.不等式的解集: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5.解集表示方式:
①不等式;
②数轴.
温故知新
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这些性质适用于不等式吗?不等式有哪些性质呢?
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结果仍相等.
等式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9.1.2
不等式的性质
第1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册
目标导航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通过实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
认真阅读课本中9.1.2
不等式的性质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自主研学
一天,9岁的小明和7岁的小红在一起讨论年龄的问题,小红说:别看你现在比我大2岁,3年后我就比你大了。小明说:3年后我还是比你大2岁。
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
(1)5>3,
5+2___3+2
,
5-2___3-2
;
(2)-1<3,
-1+2___3+2
,
-1-3___3-3
;
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正数
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_.
不变
﹥
﹥
﹤
﹤
思考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目标导学一:不等式的性质1
+
用天平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a
b
b+2
a+2
a
b
a+2
b+2
a
b
b-c
a-c
a
<
b
a-c
b-c
<
<
<
用数轴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
C
-C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
因为t
>0,所以a
+
t
>
a.故应选择A.
解
例1:如果t>0,那么a+
t与a的大小关系是
(
).
A.a+t>a
B.a+t
C.a+t≥a
D.
不能确定
A
精典例题
(1)∵0
1,
∴
a
a+1(
)
(2)∵a2
0,
∴a2-2
-2(
)
(3)若x+1>0,两边同加上-1,得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
≥
≥
x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
即学即练
(5)∵0<1,
∴a
a+1;
+4
+4
<
(6)若a>-b,则a+b
0.
(4)若a-4>0,则a
4;
>
>
>
先前后比较
再定不等号
即学即练
2.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3)
6>2,
6×5____2×5
,
6×(-5)____2×(-5)
;
(4)–2<3,
(-2)×6___3×6
,
(-2)
×(-6)___3×(-6
)
当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
不变
而乘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
改变
﹥
﹤
﹤
﹥
目标导学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3
思考2: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用不等号填一填:
1.a
b
;
2.2a
2b;
3.
.
如图所示,托盘天平的右盘放上一质量为bg的立体木块,左盘放上一质量为ag的立体木块,天平向左倾斜.
ag
bg
>
>
>
ag
bg
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
>
b,c
>
0,那么
ac
>
bc
,
>
.
知识归纳
a>b
-a-b
a-a-b>b-a-b
-b>-a
(-1)×a<(-1)×b
×(-1)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不等号方向改变.
猜想: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a>b
×(-1)
-a<-b
×3
-3a<-3b
×c(c>0)
-ac<-bc
×-c(-c<0)
合作探究
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如果a
>
b,c
<
0,那么
ac
<
bc
,
<
.
知识归纳
由数轴知c
ac,因此A、B、C均错误.故,应选择D.
解
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下列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ab>bc
B.ac>bc
C.ac>ab
D.
ab>ac.
a
0
b
c
例2
D
精典例题
因为
a
由不等式基本性质3,得
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
1.
已知
a
.
>
因为
,两边都加上2,
即学即练
(1)若m>-3,则-3m
9;
(3)若-a<b,则a
-b.
(2)若a≥b,则2a
2b;
×(-3)
×(-3)
>
<
≥
>
先前后比较
再定不等号
即学即练
2.
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若a>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a-6<
b-6
(B)-3a
>
-3b
(C)
(D)-a-1
>-b-1
c
即学即练
设m>n,用“>”或“<”填空。
(1)
m-5____
n-5
(2)
m+4
____
n+4
(3)
6m
____6n
(4)
-3m
____-3n
即学即练
知识拓展
不等式的其他性质:
4.对称性:若a>b,则b
b。
5.传递性:若a>b,b>c,a>b>c
6.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若a>b,c>d,则a+c>b+d
例3
如果不等式
(a+1)x<a+1可变形为
x>1,那么a
必须满足________.
方法总结:只有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1为负数,即a+1<0,可得
a<-1.
a<-1
精典例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口答)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1>-2,所以-a-1>-a-2;
(5)因为3>2,所以3a>2a.
答:
(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5)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
a=0时,3a=2a.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即学即练
等式性质和不等式性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等式性质
不等式性质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a-c=b-c
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a-c>b-c
性质
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性质
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c>0那么ac>bc,(或
)
性质
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
)
合作交流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
可得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
(5)如果在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
(6)如果在
的两边都乘以14
可得到
X
7
>2+
X
2
加上5
2
<
17
a+7
>
a
-21>-28
64
>
0
2x>28+7x
目标导学三: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
例4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
x-7>26;
(2)
3x<2x+1;
(3)
>50;
(4)
-4x>3.
解未知数为x的不等式
化为x>a或x﹤a的形式
目标
方法:不等式基本性质1~3
思路:
精典例题
解
(1)为了使不等式x-7>26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
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7﹥26+7,即x﹥33.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0
33
(1)
x-7>26;
(2)
3x<2x+1
3x-2x﹤2x+1-2x
x﹤1
为了使不等式3x<2x+1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
,不等式两边都减去
,不等号的方向
。
这个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
注意:解不等式时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2x
0
1
不等式性质1
不变
得
2
3
2
为了使不等式
-
x﹥50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3/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3
x﹥75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的表示如图
0
75
不等式的两边都
除以2一3行吗?
(3)
x﹥50
(4)
-4x﹥3
为了使不等式-4x﹥3中的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
,得
x﹤-
4
3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
注意:(3)(4)的求解过程,类似于解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未知数系数化为1),解不等式时要注意未知数系数的正负,以决定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
4
3
0
不等式性质3
-4
改变
例5: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
(1-a)x>1-a
的解
集为
x<1
,那么请给出一个符合题意a的值
解:由(1-a)x>1-a
,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1-a
,得到
x<1
不等号方向改变了,由不等式的性质3可知
1-a<0,a>1
可以取a=2
精典例题
解:
∵
-m+5>-n+5
∴
-m>-n
∴
m
∴
10m+8<10n+8
已知-m+5>-n+5,试比较10m+8与10n+8的大小。
即学即练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做的一道题:
在不等式-4x+5>9的两边都减去5,得
-4x
>
4
在不等式-4x>
4的两边都除以-4,得
x
>
-1
请问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不对
x
<
-1
即学即练
1.若-m>5,则m
_____
-
5.
2.如果
>0,
那么xy
_____
0.
3.不等式3x-2<-1解集是
_____
.
4.如果a>-1,那么a-b
____
-1-b.
>
>
<
X
<
1
3
x
y
即学即练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基本性质3
→
→
如果
那么
如果
那么
应用性质对不等式简单变形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
课堂小结
1.若m>n,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正确:
(1)m-7
(
)
(2)3m<3n
(
)
(3)-5m>-5n
(
)
(4)
(
)
(5)
m+5≥n+5
(
)
检测目标
2.若k<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k+2>k-2
B.-6k>0
C.k>-k
D.k<-k
C
检测目标
3.已知a
(
)
A.4a<4b
B.-4a<-4b
C.a+4
D.a-4
B
检测目标
4.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用数轴表示解集.
(1)
x+3>-1
解:根据不等式性质1,得
X<-7
(3)
4x>-12
解:根据不等式性质2,得
X>-3
0
-4
-7
0
0
-3
解:根据不等式性质1,得
X>-4
(2)
6x<5x-7
检测目标
5.若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1-a)x
>2变形后得到
成立,则a应满足的条件是(
)
A.a>0
B.a>1
C.a<0
D.
a<1.
B
解
由(1-a)x>2得
知,在不等式两边
同除以(1-a)时,不等式的方向改变了.
根据不等式性质,得1-a<0.解得a>1.
故,应选择B.
把(1-a)看作一个整体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共30张PPT)
温故知新
1.什么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数学符号怎样表示?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基本性质3
→
→
如果
那么
如果
那么
应用性质对不等式简单变形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
温故知新
9.1.2
不等式的性质
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册
目标导航
1.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认识几种不等号的含义;
2.学会并准确运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形成在表达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
认真阅读课本中9.1.2
不等式的性质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自主研学
我们可以这样读书:
点信息,划精要
,圈疑问
一边读一边做标识,
一边读一边做评注,
一边读一边做概括.
问题
前面学过哪几种形式的不等式?
x
x>a,
x≠a.
思考
写出下列图片信息中的含义:
八达岭长城
11月06天气:
小雪?-2~0℃
问题1
一辆轿车在一条规定车速不低于60km/h,且不高于10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如何用式子来表示轿车在该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关系呢?
根据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得:s≥60x,且s≤100x.
目标导学:含“≤”“≥”的不等式
问题2
铁路部门对随身携带的行李有如下规定:每件行李的长、宽、高之和不得超过160cm.设行李的长、宽、高分别为acm,bcm,ccm,请你列出行李的长、宽、高满足的关系式.
根据题意可得:
a+b+c≤160.
常用的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及对应的不等号
关
键
词
语
第一类:明确表明数量
的不等关系
第二类:明确表明数量的范围特征
①大
于
②比…大
③超
过
①小
于
②比…小
③低
于
①不小于
②不低于
③至
少
①不大于
②不超过
③至
多
正
数
负
数
非
负
数
非
正
数
不
等
号
﹤
>
≥
≤
>0
﹤0
≥0
≤0
我们把用不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作不等式.其中“≥”读作大于等于,“≤”读作小于等于.
不等式的概念
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的3倍大于或等于1;
(2)x与3的和不小于6;
(1)3x≥1;
0
0
3
(2)x+3≥6;
x≥
;
x≥3;
精典例题
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3)y与1的差不大于0;
(4)y的
小于或等于-2.
(3)y-1≤0;
(4)
y≤-2;
y≤1
;
y≤-8.
0
1
0
-8
精典例题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解:
移项得 x
<10-3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x
+
3
<
10
即 x
<
7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0
思考:实心小圆点和空心小圆圈分别在什么时候适用
即学即练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x-2≤7x+3,并把它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移项,得
0
1
2
3
4
5
6
7
-1
x
8x-
7x
≤3+2
∴
x
≤5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思考:求满足不等式
8x-2≤7x+3
的正整数解
即学即练
(1)5x
<
200
;
(3)x
-
4
≥
2(x+2)
;
3.把下列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4)
解:(1)
(2)
(3)
(4)
38
39
37
40
41
42
36
35
34
-11
-10
-12
-9
-8
-7
-13
-14
-15
-4
-3
-5
-2
-1
0
-6
-7
-8
(2)
1
2
3
0
-1
即学即练
例2
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cm,宽3cm,
高10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cm,
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
)
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
解:新注入水的体积V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
超过容器的容积,即
V+3×5×3≤3×5×10
解得
V≤105
又由于新注入水的体积不能是负数,因此,
V的取值范围是
V≥0并且V≤105
在数轴上表示V的取值范围如图
0
105
例3: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早上8点.
小希家距学校有2km,
而她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km.
那么,
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不迟到?
解:
设小希上午
x
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
根据题意得
答:
小希上午7:48前时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
≤8,
解得
x≤
.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的注意事项
2.要注意区分“大于”
“不大于”“小于”“不小于”等数学语言的使用,并把这些表示不等关系的语言用数学符号准确地表达出来.
3.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应注意的问题:方向、空心圆圈或实心圆点.
1.在运用性质3时,要特别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1.用炸药爆破时,如果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人跑开的速度是每秒4
m,为了使点导火索的战士在爆破时能够跑到100
m以外的安全区域,这个导火索的长度应大于多少厘米?
解:设导火索的长度是x
cm
.根据题意,得
×4≥100.
答:导火索的长度应大于20
cm.
解得:
x≥20
即学即练
2.某地庆典活动需燃放某种礼花弹,为确
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点燃导火索后于
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已知导火
索的燃烧速度为0.02米(每秒),人离开的
速度是4米(每秒),导火索的长x米应满足
怎样的关系?
你会运用已学知识解这个不等式吗?
即学即练
一个概念:
不等式
两种思想:
数学建模、类比等式
三个注意:
一要注意“负数”、“非负数”、“不大于”、“不小于”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二要注意仔细审题,正确列出不等式;
三要注意观察生活,让数学服务生活.
课堂小结
1.一种三轮车外胎上面标有
“限载280
kg”
的字样,
由此可知该三轮车装载货物质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x
<
280
kg
B.x
=
280
kg
C.x
≤
280
kg
D.x
≥
280
kg
C
检测目标
2.V
≥0并且
V≤105
在数轴上表示V的取值范围如下图所示.
0
105
检测目标
3.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的3倍大于或等于1;
(2)x与3的和不小于6;
(3)y与1的差不大于0;
(4)y的
小于或等于-2.
分析:
本题中属于第一类表示数量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即大于或等于、不小于都用
“
≥”
表示;
不大于、小于或等于都用
“≤”
表示.
检测目标
?
(2)x+3≥6,
解集是x≥3;
(3)y-1≤0,
解集是y≤1;
0
3
0
1
0
-8
0
?
检测目标
4.某次“人与自然”的知识竟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了得10分,答错了或不答扣5分,至少要答对几道题,其得分不少于80分?
解:设答对的题数是x,则答对或不答的题数为20-x,根据题意,得
10x
–
5(20
–
x)
≥
80
解这个不等式,得:
x
≥
12
答:……
检测目标
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设a,b,c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则
a+b>c,b+c>a,c+a>b.
由式子a+b>c移项可得
a>c-b,b>c-a.
类似地,由式子b+c>a及c+a>b移项可得
c>a-b,b>a-c及c>b-a,a>b-c.
这就是说,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检测目标
6.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它的树龄,一般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
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
解:设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根据题意,得
5+3x>240.
解得x>
.
答:这棵树至少生长79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
【点评】本题注意:
(1)栽种时的树围已经为5
cm;
(2)单位的统一.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第六章 实数
6.1 平方根
6.2 立方根
6.3 实数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