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学”课型教案 《年、月、日》
关于本课教学情况的相关说明:
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7页例1及做一做的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年月日》这一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来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将为进一步认识时间打下基础,并在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只不过学生的这些经验是零散、模糊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12个月,包括大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相关说明
明 确 自
学 重 点
(3分钟)
1、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明确自学重点。
板书课题
围 绕 重
点 自 学
(7分钟)
自学内容:课本第76~78页。
观察2011年、2012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填写在课本77页的表格中。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哪个月的天数比较特殊?怎么特殊?
4、大月是指什么?小月是指什么?
围绕自学重点作简要说明,全班巡视,关注学困生自学情况。
预设一:部分学生完成表格找不到方向,出现问题。
预设二:看书不仔细,大月、小月是指什么?没弄明白什么意思?不知道怎么回答。
PPT出示自学提示
交流自学情况(16分钟)
小组讨论(一)(4分钟)
围绕自学内容重点讨论。
巡视小组的讨论情况,对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点;对围绕重点不够或发言不均衡的小组,给予提醒。
全班交流时,对每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简洁明了的点评。
适时板书,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大月和小月。
全班交流(一)(7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请两至三个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
小组讨论(二)(2分钟)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全班交流(二)(3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请两至三个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
点拨自学得失(2分钟)
1、课堂小结
2、对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的得与失进行总结。
巩固自学成果(12分钟)
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在课本77页2012年年历上圈出来,然后说说那一天是星期几?
2、爷爷每天要吃一片药,一盒有30片,够吃一个月吗?
3、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题。(视时间而定)
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重点关注部分能力较弱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31天:1、3、5、7、8、10、12 (大月)
30天:4、6、9、11 (小月)
12个月 28天 2
29天 月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成功的喜悦。首先让学生观察年历,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