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2、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趣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体会每几个一份分的平均分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作业纸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分东西的情况?都分过些什么呢?举例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分有关的数学知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学生活动,认识平均分
(1)动物园为猴子准备了一些桃,你能帮助他们分一分吗?出示问题:把六个桃分给两只猴,可以怎样分?
(2)布置任务:每个同学拿出六个圆片代表六个桃子帮助他们分一分。
(3)自主活动,教师巡视。
(4)宣布活动结束,请学生汇报结果。
(5)探索:哪种分法比较公平?为什么?
(6)适时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7)追问:这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谁能把刚刚分桃的过程说一说?
2、加深认识,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1)引导:这六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2)布置任务:每人拿出六个圆片再来分一分。
(3)请学生上台展示分法并介绍。
(4)追问:为什么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说说理由。
(5)探讨:为什么分法不同都是平均分?
3、练习巩固
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辩一辩)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一幅萝卜图不是平均分?
(3)怎样才能使它平均分呢?
(4)为什么第二幅草莓图是平均分?
4、实践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每几个一份的分
(1)出示问题: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请学生拿出作业纸,动手圈一圈,然后同桌交流结果。
(3)反馈: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4)追问:这是平均分吗?说说理由。
(5)小结: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叫做平均分。
(6)引导:8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学生继续操作,找到不同的分法。
(7)比较提升: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平均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8个桃每几个一份的分?分成了几份?第二种呢?第三种呢?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试一试”
(1)提出问题:12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4根一份呢?还可以每几根一份?
(2)学生拿出12根小棒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完成。
(3)请学生汇报结果。
2、想想做做第2题:先圈一圈,再填空。
(1)看图理解题意,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实际要我们怎么圈?如何分?)
(2)圈一圈,并填空。
(3)全班汇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是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怎么分就是平均分?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找找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父母听或者同学听。
一、读一读,圈一圈,并填空。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8个桃,每人分2个(每2个一份的分),可以分给( )人。
二、圈一圈,并填空。
8个桃,还可以每几个圈一份?圈出了几分?
8个桃,每( )个一份的分,分成了( )份。
8个桃,每( )个一份的分,分成了( )份
二、小组合作“试一试”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4根一份呢?还可以每几根一份?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