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4 19: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圆的周长(1)
课时
3
备课人
课时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周长、直径变化时圆周率保持不变(即:圆的周长÷直径=π)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4、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圆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案
学 生 学
教 师 导
一、学习准备
1. 1、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几倍?用什么公式表示?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3、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它们的周长公式各是什么?
2. 自学教材62的教材内容。
一、引入学习,明确目标
以前所学的求直线形的周长都是求几条线段长度的和,那么,圆这闭合曲线的周长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细心探究
1.自主探究
请学生拿出学具圆,跟教师摸教具、学具的圆一周,请学生试说一说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2.对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思考教材62的教材内容,用的什么办法?
3、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
圆的半径和周长有什么关系?
完成教材63页表格。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因为:圆的周长=直径的3倍多一些。
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即:C=πd 或 C=2πr
5、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自学P64页例1.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圆周长的意义。
请学生拿出学具圆,跟教师摸教具、学具的圆一周,请学生试说一说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教师概括: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可用字母“C”来表示。
3、圆周率的意义。
要想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那么可以怎样做?
三、展示质疑,点拨提炼
学生填写完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出: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就是说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
“π”的意义。
三、灵活应用
1.基础:教材64页的做一做。
2.综合:P65页的1、2、题。
3.拓展:65页的3、4、5题
四、知识应用,拓展提高
判断:
①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 ( )
②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
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这个圆的周长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
④π=3.14
四、认真反思
1.认知反思:我学会了

我的学习效果是:
2.行为反思:我的学习态度是:☆☆☆☆☆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对老师说 。
五、总结反思,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它们的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π表示。为此,要求一个圆的周长时,只要知道直径或半径,我们就能直接运用C=πd或C=2πr来计算。
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
因为:圆的周长=直径的3倍多一些。
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即:C=πd 或 C=2πr


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在网上查阅的大量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正如新大纲所要求的,不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探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