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4 19:0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在小组合作分享中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今天 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课前你们借助学习单,看书自学了比的知识,并且思考了一些问题,现在把你们学习的成果在小组里分享一下好吗?看一下老师要求。
二、生生互动、合作分享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校对答案;
存疑之处,共同讨论,寻求解决;
未解问题,认真记录。
师:明确了吗?开始!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分享、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昨天的预习和刚才的分享,相信你们对比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请一到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分享他们的自学成果,组员间可相互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质疑、评价、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适时板书
二、理解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师总结:
(1)师:刚才我们用“6÷4” “6:4”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4÷6” “4:6”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用“42252:90”表示路和时间的比。
(2)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你还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师:在自学和交流的过程中,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请提出来!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那么像黑板上的这些比,你知道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吗?在教材第47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自己来研究解决。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同样要做到刚才的要求。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通过看书自学,你们又了解到有关比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允许学生无顺序汇报)
2.小组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指名学生写一个比,并求出它的比值。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比 前 项 :(比号) 后项 比 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一种关系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4、出示有趣的比。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作业本P36第一题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