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
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和汇总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3、
能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
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
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学习单第一题准备,开始。
3+8=
5+8=
16-9=
2+9+7=
11-9=
4+6=
15-7=
12-8-3=
7+7=
3+9=
5+6=
5+15-4=
反馈核对。
师:做错的小朋友举手。
师:右边这列的三道题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呢?
生:先算前两个数,再算最后一个数。
师:像这样的两部计算试题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是呀,只有加减法的两步计算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
2、连加、连减复习
①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请前两组的小朋友做连加,请后两组的小朋友做连减,学习单的第二题,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出示:54+23+16=
54-16-23=
学生独立计算,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投影展示。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道连加的题目,请XX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我先算54+23=77,再算77+16=93。
师:第一步的77表示什么呢?(和)
师:第二步的77又表示什么呢?(加数)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道连减的题目,请XX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我先算54-16=38,再算38-23=15。
师:第一步的38表示什么呢?(差)
师:第二步的38又表示什么呢?(被减数)
师:你们说的真好!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两步计算时,和我们上个学期的两步运算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只是难度增大了,计算过程更加复杂了。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和连加连减的复习,进一步理解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笔算
1、师:还是这三个数字,54、23、16,老师把它做了一些改变,你们看,像这样既有加号又有减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师:这道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运算顺序呢,和连加连减一样吗?
生: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下面请用竖式尝试算一算吧,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算式:54+16-23=
学生独立计算。
反馈核对,选择两名学生投影展示。
方法一:(生说
师板书)
师:你列了几个竖式?
生:我是分两个竖式进行计算的,先算54+16=70,再算70-23=47。
54
70
+
16
-
23
70
47
方法二:(生说
师板书)
师:你是几个竖式?
生:我是一个竖式连着进行计算的,先算54+16=70,再算70-23=47。
54
+
16
70
-
23
47
②比较竖式
师:(指着70)70是从哪里来的?
生:54+16=70。
师:第一个算式里的70表示加法中的什么?(和)
师:那第二个算式里的70又表示减法中什么呢?(被减数)
师:为什么XX的算式中,70只出现了一次呢?
生:因为XX把两个算式合起来写了。
师:是呀,那在计算加减混合的时候,我们的计算顺序怎么样的?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在进行竖式计算中,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生:要注意数位对齐;要注意进位和退位。
师小结:XX说的真好!我们在做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要看清数字、要看清符号。
2、针对练习
(1)书本题2
师:你们是不是都会做了呢?请你们把数学书翻到第43页,垫板垫好完成第2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2)改错
师:100以内的两步加减运算是一个很重要的本领,但是呀,王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了好多错误,我们的好伙伴小丁丁也在学习这些内容,这些是小丁丁列的算式,你们能帮他改改错误吗?请你们同桌两个讨论一下。
①27-13+5=69
②12+38-39=1
③60-19+27=78
27
12
60
-
1
3
+
38
-
19
14
40
51
+
5
-
39
+
27
69
1
78
师:请你们先仔细听,他们错的原因找的对不对,如果他们没有说完整,你们再举手补充。
生1:数位没有对齐
生2:12+38没有进位,应该等于50。
生3:60-19没有退位,应该等于41。
师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些竖式的错误。加减混合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为了保证加减两步运算最后的答案正确,其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
【设计意图:从连加连减过渡到加减混合,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完成目标1;针对练习中巩固新知,完成目标3】
(二)解决问题
①整合信息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这些新本领有什么用呢?接下来我们就要用这些新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小巧所在学校的一(2)班和一(3)班一起组织郊游,两个班级的同学已经乘上大巴士出发了,大家可高兴啦!
(出示多媒体)两辆汽车缓缓驶入画面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谁能把图中告诉我们的信息和问题,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了:一(2)班有29个人,一(3)班有28个人,两个班的女生一共有32人,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师:看来你们已经能够理解图意了。我们把所有的已知信息整合起来,就变成了一道应用题。你能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吗?同桌两人讨论一下,说一说如何列出算式?
小组合作讨论
师:哪一小组能说说你们的算式?
生:29+28-32
师:你能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吗?(师引导29+28是表示什么?)
生:我们先算出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去掉两个班级女生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两个班级男生的人数。
师:你的思路真清楚!根据要求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
②列式计算
师:那么这道题你们会不会计算?下面请用竖式尝试着算一算吧,完成学习单第四题。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这道题就是我们书上第43页的题目,看看你的竖式和书上的是否一致,正确的打勾。
师:这道题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应该写上什么呀?
生:单位名称和答句。
师:好,我们一起来口答,一边答一边把答句补充完整。
生:男生有25人。
2、师:昨天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海昌海洋乐园春游,你们玩的开心吗?小巧、小亚和小丁丁玩得也很开心,放学后还相约一起去逛商店,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到商店里看一看吧。
草莓蛋糕18元/块
草莓布丁25元/个
曲奇饼干
39元/盒
巧克力蛋糕23元/个
草莓甜甜圈15元/个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商店里有什么?
生:草莓蛋糕、草莓布丁、曲奇饼干、巧克力蛋糕、草莓甜甜圈。
师:草莓蛋糕是怎么卖的。(出示18元/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块蛋糕18元。
师:你说的真棒,下面几个请你们同桌互相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
师:五一节马上就要到了,商店纷纷做起了优惠活动。
优惠活动:
(学生读题)
1、买3种草莓类产品免费送玩具。
2、满70元就减12元。
师:你能理解商店的优惠活动吗?
师:小丁丁碰到问题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把。
(1)小丁丁:我想要玩具,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你能帮小丁丁解决他的问题吗?我们应该如何列式,请你写在学习单上。
师:你的算式是什么?
生:15+25+18
师:为什么选择这三个数?
生:因为要买草莓类产品。
师:你真聪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巧和小亚碰到了什么问题吧。
(2)小巧:我有50元,想买1块巧克力蛋糕和1盒曲奇饼干,还差多少钱?
小亚:买2盒曲奇饼干应该付多少钱?
师:请你们同桌合作,选择一位小朋友帮他解决问题,只列算式不计算,完成学习单第五题。
反馈交流
①师:有没有人选择帮小亚解决问题?你是如何列式的?
生:39+39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39+39-12
师:你们同意谁的?为什么?
生:因为优惠活动中说满70减12,39+39=78,超过70了,所以要减去12元。
师:你真会算,既考虑到了两盒曲奇饼干的总价,还考虑到了优惠活动。
②师:有没有人选择帮小巧解决问题?你是如何列式的?
生1:50-23-39
生2:50-23+39
生3:23+39-50
师:还差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说明钱不够。
师:是呀,所以正确的算式是23+39-50。谁能告诉我23+39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1块巧克力蛋糕和1盒曲奇饼干的钱。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能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商店的优惠活动,帮三个小伙伴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但是真正要帮他们算出结果是多少,又要用到100以内两步加减计算的本领。
【设计意图:从不同渠道收集多种信息,从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目标2】
三、拓展
1、按要求填符号
师:这里有三个数宝宝27,22,15,请你们为这三个数添上符号,用你们现在已经学会的本领,组成不同的算式,但是王老师是有要求的。
师:如果要使他们的得数最大,应该怎么添加符号?如果要使他们的得数最小,应该怎么添加符号?请你们利用课后的时间思考一下。
四、总结
师: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
加减混合
54+16-23=47
方法一:
54
70
方法二:
54
+
16
-
23
+
16
70
47
70
-
23
47
48
+
33
(
)
-
16
78
-
49
(
)
+
30
64
+
25
(
)
-
58
39
-
13
(
)
+
47
7连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汇总信息,列出连减算式;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进一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算式的笔算方法,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进行连减并正确计算;
3、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经历探索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体验连减运算的含义,感受连减竖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仔细观察、正确计算的的良好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减算式。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小达人闯关单、计算小达人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小亚、小巧、小丁丁、小胖他们学校的一年级总共有3个班级。上周五他们一年级出去春游啦。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出去春游了?
我们一起口算一下。
29+29+28=86,快速复习连加的三种竖式。
①
2
9
5
8
+
2
9
+
2
8
5
8
8
6
②
2
9
+
2
9
5
8
+
2
8
8
6
③
2
9
2
9
+
2
8
8
6
2、他们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春游的目的地。一眨眼的功夫,午餐时间快到了,每人发一个面包,要发多少个面包?
得出:面包的个数=学生的人数,一共要86个面包。
3、小巧买面包
①买28个巧克力面包,总共86人,还缺多少个面包?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算式怎样列?
学生回答,得出算式:86-28。口算一下等于几。
②还要买19个草莓面包,还缺多少个面包?
师:接下去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谁来说一说?
58-19=39
.
.
8
6
5
8
-
2
8
-
1
9
5
8
3
9
师:哪个数在竖式中出现了两次?
我们还可以这样写。
.
8
6
-
2
8
.
5
8
-
1
9
3
9
板书。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学生齐读。
揭示课题,连减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比较算法
师:单位名称是?请你们口答一下。
所以还缺39个面包。
师:连减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比较一下,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组讨论)
同:计算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异:左边是两个竖式计算,右边是一个竖式。
2、巩固算法
师:计算连减算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连加的计算方法,你们能不能试着按照第二种写法算一算。做在闯关单的反面。
75-27-36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算法)
问:你是怎样算的?
(讲评)
学生算法投影展示、个别汇报
再电脑演示、集体叙述
情况1(学生没有做出):看他是怎样做的?电脑演示讲解——会说的学生叙述。
情况2(有学生做出):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教师投影、电脑出示。
3、小结
师:计算连减一般有两种竖式计算方法。左边的竖式是分列两个竖式进行2次计算,右边的竖式是用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2次计算,都需要它们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
三、巩固新知,拓展能力
师:小朋友们掌握了今天的连减的算法了吗?我们一起来做闯关游戏,这个闯关游戏的名称叫做“我是计算小达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闯关规则。
第一关共有3颗星
第二关共有2颗星
第三关共有2颗星
获得5颗星及以上
可获得计算达人的称号~!
第一关:试一试。
师:准备好了吗?进入第一关:试一试。
①
9
2
-
1
9
(
)
-
1
9
(
)
②
5
1
-
2
8
(
)
-
1
2
(
)
③
8
4
-
4
8
(
)
-
7
(
)
(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
题③有一个是一位数,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第二关: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①64—7—12=
②78—16—48=
题①重点讲评学生出现的所有情况(①学生详讲,②学生略讲)
第三关: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师:这一关我们不仅要比正确,还要比速度。准备好了吗?
①82—37—23=
②73—42—8=
直接核对,重点讲评题②切换学生作业
总结
师:数一数,你得到了几颗星?得到5颗及以上的小朋友就是今天的计算小达人,老师下课后给你们小勋章。
5、计算小帮手(机动)
师:你们本领学的真棒!现在我们去看看小亚在玩什么,好吗?
小亚拿了73元零花钱去玩游乐项目,她想玩观光火车和大转盘,请帮她算一算,玩好这两个游乐项目后,她还剩下多少零花钱?
太空飞机:14元
观光火车:38元
旋转木马:27元
大转盘:23元
小飞象:15元
问:73-23-28和73-28-23哪个计算更方便?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连减
①
.
.
8
6
5
8
-
2
8
-
1
95
8
3
9
②
.
8
6
-
2
8
.
5
8
-
1
9
3
9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
1、??
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
2、??
理解与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学交流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的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从而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媒体:春游照片
师:上周五,我们在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参加了春游活动,老师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看?是呀,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让我们感受生活的乐趣,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可是在这次春游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想请同学们用数学计算方法帮忙解决,你们行不行?
师:你看到什么?又看到什么?
(出示:一年级1班29人,一年级2班28人,共有女生32人)
师:小胖根据这些信息提了一个问题(出示:男生有几人?)指名读读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新知
1、??
制定策略
(1)轻声读读这些信息,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2)反馈,集体交流。(说说想法与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29+28-32)
2、??
探究笔算方法
(1)独立尝试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补充课题:加减混合),现在让你们自己试试列竖式计算,你们有信心吗?
(2)汇报交流(学生板书):
方法一
分两个竖式进行2次计算
即
方法二
一个竖式连着算2次
即
(3)分析比较
师:黑板上两种板书有什么异同点?
引导发现:第一种笔算方法,先加再减是两个竖式,第二种方法是一个竖式。运算顺序相同,第二种竖式中的“57”少写一次。
师:两个“57”在竖式中各表示什么?(加法的和,减法的被减数)瞧,“和”和“被减数”商量了一下,可以这样写。(媒体出示方法一变形成方法二)
师:请你们说说它们商量的结果?
小结:两个竖式就重叠成一个竖式,57只写一次,既是和又是被减数。
(4)形成共识: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尝试练习:
1、填空:P43/2
填好括号与结果,反馈;说说括号里的数在加法、减法中各是什么?(强调“两重身份”)
2、独立计算:书P39/3两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竖式过程
52—29+8=31
37+15—22=30
3、归纳小结:你们觉得在进行混合加减竖式计算中,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地方呢?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情境训练:一年级有42个人在玩手摇船21个小朋友下船了又有14个小朋友上船
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划手摇船?
(1)集体交流:图上提供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独立列出算式并笔算。
(3)交流反馈(与屏幕进行校对)
2、综合练习
(1)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池塘里有60条小金鱼
B、公园小卖部有46个面包
C、树上有21只小鸟
D、飞来了19只
E、上午卖出去28个
F、小朋友捞出了13条
G、阿姨又放进去25条
H、又飞走了15只
I、下午又运进来21个
(2)全班交流反馈。
3、小结:小朋友齐心协力,不但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回顾总结,情感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运用在课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春游中的某些数学问题,感受了数学的力量。
29
+
28
57
57
-
32
25
29
+
28
57
-
32
25
48
+
33
(
)
-
16
(
)
78
-
49
(
)
+
30
(
)
64
+
25
(
)
-
58
(
)
39
-
13
(
)
+
47
(
)
37+
15
52—22
30
52—29
23
+8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