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练习)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这部分内容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最后一课,它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因此,本节练习课既是对于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内容的练习部分,又是对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巩固。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基本完成《10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而对于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因此,在本节课中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P:4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利用所学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有进退位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今天我们继续来练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题目。
二、情境激趣
这是一座数学的智慧迷宫,只有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我们才能够顺利闯过去。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是第一名,好吗?
【策略说明:通过引入一个闯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努力闯关的兴致,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练习课的学习中。】
3、
闯关练习
1、第一关:竖式计算(100以内加减法)。
准备好了吗?进入第一关。
(1)媒体出示:
☆
☆☆
(2)问题分析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在闯关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答案预设:
1)
要注意分清加号和减号。
2)
做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
做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作十。
…
板书:
做加法时:
做减法时:
1、
相同数位要对齐,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
从个位算起,
2、从个位算起,
3、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
(3)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带着小朋友们的这些提醒,拿出练习单,完成第一题。
(☆必做,☆☆动作快的小朋友可以挑选完成)
(4)集体反馈:
谁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学生报答案,媒体出示)
(5)错例解析(机动)
(6)自我评价:
☆每答对一题加一颗星,☆☆每答对一题加2颗星。
【策略说明:第一关为基础部分练习,都是没有进退位的加减法,其中☆部分数值较☆☆部分小,意在训练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同时让部分学困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获得成功的体验。】
2、第二关:竖式计算
闯过了第一关,第二关就有点难度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好,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二小题。
(1)
媒体出示:
列竖式计算
☆
1)
23+36+17=
☆☆
1)
46+27-15=
2)74-29-31=
2)46-27+15=
3)53+35-46=
(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必做,☆☆动作快的小朋友可以挑选完成)
(3)集体反馈:(投影出示学生答案)
①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做得怎么样。(判断对错)
②
他(她)做的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互相评价)
预设答案:
他做得很好,他注意到了要从左往右依次算。
③
补充板书:
对呀,做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的题目时,我们都要从左往右依次算。
补充板书:从左往右依次算。
(4)自我评价:
☆每答对一题加一颗星,☆☆每答对一题加2颗星。
【策略说明:第二关难度提升,☆部分都是有一步进位或者退位,☆☆部分两步都有进位和退位的情况。在照顾到学困生的基础上,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训练。】
3、
第三关:错例解析。
小迷糊也帮忙来闯关了,他是这样做的。
(1)媒体出示:
(2)问题分析:
谁来说说,小迷糊错在哪里?(小组讨论)
答案预设:
个位4+1=5,没有满十,不需要进位
(3)问题解决:
你能帮助他纠正过来吗?(抽生回答,媒体演示)
(4)跟进练习:
媒体出示:
小伙伴们觉得小迷糊这些地方也有些错误,你能帮助他改正过来吗?
请你选择一道题目完成,动作快。
(5)集体反馈:
投影出示学生答案。
(6)自我评价:
☆每答对加一颗星,☆☆每答对加2颗星,☆☆☆答对,加3颗星。
【策略说明:第三关为纠错部分,题目来源于他们自己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请学生自己做小老师,丰富了学习的过程,也更加能够加深印象。】
4、
拓展应用。
1、
张伯伯家原来有54只鸭子,卖掉了26只鸭子,又买来了37只,现在有几只鸭子?
1)
通过这道题目,你了解了哪些数学的信息?
2)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3)
你的算式是什么?
4)用竖式计算(投影出示)
2、
原来有27只天鹅,又飞来了16只,又飞走了18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1)
通过这道题目,你了解了哪些数学的信息?
2)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3)
你的算式是什么?
用竖式计算(投影出示)
【策略说明:第三关为纠错部分,题目来源于他们自己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请学生自己做小老师,丰富了学习的过程,也更加能够加深印象。】
5、
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练习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题目,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这些,请小朋友们牢牢记在心里不要忘记。
六、集体评价:
下面我们来算一算,看看自己得了几颗星,说说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怎么样。
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是第一名?表扬他们。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从左往右依次算
做加法时
做减法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
教学设计说明: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练习)》是在学生完成100以内加减法之后的练习课。因此,本节课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而设计,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闯关比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我利用“闯关比赛”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数学课堂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各有所学
本节课的习题分为计算练习和拓展应用部分,其中,计算练习分为三关,第一关为基础练习——无进退位的加减法练习。其中☆数值较小,☆☆数值较大,意在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第二关难度提升,其中☆为有一步进位或者一步退位的题目,☆☆题目具有”陷阱”,同时,它们两步都需要进位或者退位;第三关为纠错环节,题目中的错误都来源于学生平时的作业中,让他们作为小老师纠错,也加深他们对于易错点的理解。三关题目难易程度层层递进,每一关中难度也有分别,让学困生得到了对应的基础训练,也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而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适当提升,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三、多面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是教学五环节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一定地位。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集体评价,小组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评价中来,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四、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的源于生活。在第四部分,我设计了拓展应用部分的练习,创设了与生活相关的习题。一方面,是利用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学科是“为生活服务”这一特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
口算: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抢答比赛
12+3+4=
8
+
5
+
2=
1
7
-
5
-
5=
14
+
5
-
5
=
师:这么快,你有什么好方法?(巧算)
2、笔算:
师:刚才我们做了20以内数的计算,那么100以内的数你能行吗?
师:这么大的数有什么好方法计算吗?
(竖式)
(指名讲)
2
7
+1
7
+
12=
48
-
19-17=
27
48
+
17
-
19
□□
□□
+
12
-
17
□□
□□
师:动手练习
请你自己动手完整地解答在练习纸上。
39
+
15-48=
(师板演)
小结:
刚才我们做的三道竖式,第一道算式我们称它为什么?(连加)
第二道称它为?(连减)
第三道称它为?(加减混合)
3、揭示课题:
板书: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练习课
师:它们的运算顺序一般都是怎么样的?
板书: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今天我们要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练习
师:小朋友,快春游了,我们一起去游乐场好不好?
套圈游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丁丁
24
23
34
小
巧
25
26
28
师:看,小丁丁和小巧在玩什么?(玩套圈游戏)
(1)
老师这里有他们套圈的分数,你能猜一猜他们谁能赢呢?
(2)
到底谁赢,什么方法来验证?(计算)
师:谁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丁丁共得分多少?
(24+23+34)
师:24,23,34分别表示什么?
(第一次套圈的得分,第二次套圈的得分,第三次套圈的得分)
小结:
所以求三次比赛共得多少分时,就能把第一次的得分+第二次的得分+第三
次的得分。
师:小巧共得多少分?(25+26+28)
师:小丁丁和小巧的得分的算式都出来了,请你选一道算式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得分各是多少
(小丁丁:81(分)
小巧:79(分))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谁能赢啊?(小丁丁)
游乐场乘船:
师:小朋友,小丁丁他们在玩,我们也去玩一玩——
游乐场里有条游轮,可以乘40人,女生有8人,男生有12人,这些人全去乘船,还能乘几人?
师:谁能用一道算式表示?(40-8-12)
师:谁能算出结果?(20)相信你用了巧算的好方法。
小结:
所以在求还能乘几人,可以把:可以乘船的总人数-女生的人数-男生的人数
乘小火车:
师:我们乘着船来到了河对岸有小火车,想玩吗?售票员阿姨想我们帮她解决个问题,帮的上忙的小朋友才能玩。
小火车上原来有56人,下来了27人,又有19人上去了,现在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
师:算式? (56-27+19)
师:56-27算出来的表示什么?(表示下来了27人后还剩的人数)
师:+19又表示什么?(又上车的19人)
小结:
所以,求现在小火车上有多少人,用剩下的人数+上车的人数
师:请你在练习纸上算一算答案是多少?(56-27+19=48(人))
师:小朋友真聪明,售票员阿姨说免费请小朋友玩。
总结:
我们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一般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特殊数据的时候我们还能用巧算的方法,更快。
三、综合练习
师:玩了一个上午,已经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一起去餐厅看看——
(1)小丁丁带了35元买了15元的意大利面、10元的鸡翅,能提什么数学
问题?
意大利面和鸡翅一共多少钱?小丁丁一共用了几元?15+10=25(元)
鸡翅比意大利面便宜几元?15-10=5(元)
还剩几元?
35-15-10=10(元)
(2)又买了5元的薯条,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同桌你说我答,讨论)
还剩多少钱
?35-15-10-5=5(元)
一共用了几元?5+10+15=30(元)
意大利面和鸡翅的总价比薯条贵多少钱?15+10-5=20(元)
薯条和意大利面的总价比鸡翅贵多少钱?5+15-10=10(元)
师:我们的小胖很能吃,把35元都用完了,你猜猜他可能点了什么?
(3)35元全部用完,能买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意大利面
15元
鸡翅
10元
薯条
5元
1
1
2
1
2
2
1
3
5
2
3
1
4
7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填一填表格,比比谁写的多)
四、拓展练习
师:餐厅经理为了欢迎我们小朋友,就设立了一个大奖,但是一定要回答出
这个问题才能拿到大奖:
算式迷(练习纸)
3
□
+2
5
6
0
-3
□
□
4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你学会了吗?
六、板书: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练习课
39
+
15-48=6
从左往右,
39
依次计算
+15
54
-48
6连加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
1.信息的收集与汇总。
2.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师:小伙伴们去春游啦。(出示PPT)
问:你看到了哪些信息?你可以提一个什么数学小问题?
导游阿姨的问题: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
问:如何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计算?
说一说:29+29竖式计算的过程。
板书:
2
9
+2
9
5
8
师:一(3)班也来了。(出示PPT)
问:①每人发一个面包要多少个?如何列式?
②明明问要多少面包,为什么用班级的人数来列式?面包和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面包的个数=学生的人数
2、揭题。
①29+29+28是什么类型的算式?
②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连加。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法。
方法一:
黑板上的算式能够帮助你计算这题连加吗?你怎么想的?
板书:
2
9
5
8
+2
9
+2
8
5
8
8
6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连加的计算顺序:从左往右算。
方法二:
师:在这两个竖式中,除了加数29,你还有没有找到一样的地方?
小熊猫乐乐就说了:连加的竖式还可以这样写。(演示PPT)
问:你看懂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反馈。
小结:连加也可以通过一个竖式来表示,就能更简洁。
方法三:
师:如果我说还有更简洁的竖式来计算连加,你相信吗?
自学:书P41/1.
反馈:你说我板书:怎么列式?
小兔欢欢就用这个方法来计算了,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小结:连加时,个位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
(二)运用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也来了!请你看一看,在心里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解决问题: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问:如何列式?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在本子上自己试一试。
反馈方法。
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计算的结果都一样。
(三)总结方法。
比较: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讨论,反馈。
注意巧算方法。
小结:三个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三个方法更简洁,但是在做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个位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书P41/第2题。
2、智慧殿堂。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