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 课件 (共45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 课件 (共45张 )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4 23: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将要求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
3.思考:法布尔是怎么进行研究的?
大概
包括
逆风
超常
将近
阻力
准确无误
陌生
沿途
记忆
gài

kuò

chāo
jìn



推测
尽管
jǐn
和同桌互相读,读准字音。
哪些词语不理解?我们借助上下文来理解。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左“辛”最后一笔变成“丿”;
右“辛”最后一笔改成悬针竖;
中间点撇紧凑,撇长。




辩辫瓣要分清,听我把它说分明。
唇枪舌战论不休,小小言旁藏里头。
麻花辫子粗又长,中央是个绕丝旁。
花朵瓣瓣开得鲜,一个小瓜悬中间。
遇上它们在一起,仔细端详看分明。
怎样区别这几个形近字?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可能、也许。
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非常正确,没有一点错误。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迎风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
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做了个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发现蜜蜂辨认方向靠的是一种本能。
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实验,是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试验,指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
实验和试验有什么区别?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交待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无论……总是……
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我总是能按时到校。
用这个句式说句话。
我想做个实验。
“听说”“我想”等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听说蜜蜂有了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法布尔是怎么做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法国作家、昆虫学家。从小生活贫困,19岁立志研究昆虫,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著成《昆虫记》,被誉为“昆虫诗人”。
法布尔
“我”想做个什么实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瞧一瞧。
第二课时
大概
包括
逆风
超常
将近
阻力
准确无误
陌生
沿途
记忆
迷失
尽管
默读课文,了解: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这次实验是怎样进行的?结果如何?
默读第2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捉蜜蜂——放纸袋——走四公里路——做记号——放蜜蜂
我先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接着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最后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放了出来。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法布尔所做的事。
先自己说一说,再给同桌说一说。
不能去掉,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从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去掉其中的一个步骤可以吗?组内讨论一下。
法布尔除了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白色记号,还做了什么?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做实验要考虑得细致周到,这样才科学,结果才可靠。
从法布尔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里离家里很远了,又刮起了狂风,这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应该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你是法布尔,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会怎么推测?
哪些词写出了法布尔此时的困惑和猜测?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是反问句式,法布尔看到蜜蜂飞得很低,贴近地面,所以他认为蜜蜂应该看不到遥远的家。进一步作出自己的推测。
这是个什么句式?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想了些什么?
实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第3~4自然段。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它们飞得很低,应该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接下来会写蜜蜂有没有飞回来,即验证推测。
推测是什么意思?
作者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你推测,接下来会写到什么?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兴奋、激动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小女儿看到“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合作读一读她的话。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蜜蜂飞行速度很快,回来用的时间很短。

左部“口”略小,最后一笔是提;右部“夸”起笔较高,撇捺舒展;“亏”两横稍短,长短不一;上横悬空,下横收笔于横中线。
你从这一句还知道了什么?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法布尔观察仔细、思考认真。

从这段话你可以看出法布尔有什么特点?
第一批回来两只,它们用了大约三刻钟飞回来。
太意外了。你们真是厉害,居然在狂风中,能找到四公里以外的家。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你想对它们说点什么?
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它们用了多长时间?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一起读一读第3~4自然段。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法布尔持续观察,是为了确认蜜蜂是否都能飞回来,说明法布尔做事十分严谨,讲求科学。
为什么法布尔在傍晚和第二天继续观察?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预设:一出纸袋,我被大风刮得头昏脑涨,跌到岩石上,晕了过去。醒过来之后,我碰到了一只花翅膀的蜜蜂,它告诉我附近有个很漂亮的小花园,我就跟它一起去转了一圈,采了很多花蜜……
如果你就是这十五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可能遇到哪些事情?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你从这些词中还能感受到法布尔怎样的心理活动?


法布尔的假设得到验证,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他已完全信服这个观点。
半包围,“余”不宜过大,结构紧凑,“辶”捺长且平。
小蜜蜂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归来,作者也是十分高兴,瞧瞧他是怎么夸你们的?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实验结论。我们通过结论可以肯定的是蜜蜂确实能辨别方向,无法解释的是它为什么具有这种能力。
小蜜蜂为什么会有这种能力?看看法布尔怎么说的。
将来这个“无法解释的本能”法布尔能解释吗?
捉蜜蜂、放纸袋、走四公里外、做记号、放蜜蜂。
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根据所学内容,将下列示意图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法布尔曾说:“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找一找,从文中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法布尔对科学的严谨?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二十只左右”表明蜜蜂数量不准确,“好像”表明是猜测,“大概”表示猜测;“两点四十”是个准确数字,体现观察的细致。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文中类似的词句还有哪些?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找出来,和同桌互相读一读。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根据你所了解的蜜蜂的有关知识,办一份手抄报吧!
蜜 蜂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严谨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捉、放、走、放
不是超常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本能。
细心观察
一、读拼音,写字词。
( )力
无( )
准( )
包( )
( )生
( )


què
kuò

jiǎn chá
mì fēng
( )





检 查
蜜 蜂
妹妹梳了一根长( )子。
辩 辨 辫 瓣




二、辨一辨,选择正确的字填入句中。
妈妈用莲花的花( )做装饰。
今天有场精彩的( )论赛。
这对双胞胎很难( )别谁是哥哥,谁是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