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盛唐气象课堂训练
选择题
1.
唐朝农业上出现的便于耕作的工具是(
)
A.曲辕犁
B.筒车
C.牛转翻车
D.耧车
2.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下列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办公区
B.手工业作坊
C.商业区
D.居民区
3.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会的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4.“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现象出现在(?
?
?
?
)
A.北魏
B.西晋
C.东汉
D.唐朝
5.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唐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
A.文成公主
B.蔡文姬
C.王昭君
D.金城公主
6.文学创作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7.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8.“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段材料说明唐朝
( )
A.形成了开放、积极向上、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B.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妇女和男子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D.妇女具有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9.
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材料评价的诗人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0.“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
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11.
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中强调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其实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大唐王朝便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唐朝都城更是各族文化交融的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
A.封闭、保存
B.开放交融
C.完全模仿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2.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指南针?
13.
下列史实能够体现唐朝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
①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②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③允许不同民族通婚 ④外国的商人云集长安城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
)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15.
下图是唐代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16.唐朝时书法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几位著名的书法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唐朝书法家的作品的是
( )
A.柳公权《玄秘塔碑》 B.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铭》 D.赵孟《道教碑》
1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
18.唐朝时期的扬州极为繁盛,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促使扬州繁盛的直接原因是(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政治清明
C.经济重心南移
D.内外交通的枢纽地位
19.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南北朝
20.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杜甫的诗沉郁悲怆。导致两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所受教育不同
B.个人前途不同
C.所处社会现实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认知不同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恰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建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摘编自杨振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80年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唐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 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一、二中唐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
“以铜做镜,可整衣冠;以史做镜,可见兴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五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请回答:
(1)材料一至材料四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请说出他的名字。并说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位君主有什么样的品质?
(4)材料三所涉及的是这一时期的什么制度?这位皇帝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做了什么?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6)材料五“先皇帝”时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哪两家的关系?这些事件带来了什么后果?
24.七年级某班同学开展探究活动,再现了盛唐气象。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图说历史】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和图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诗歌咏史】诗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依据三句诗歌的风格特点,请判断作者分别是谁?导致三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表说艺术】
(3)请依据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类别
作者
成就
书法
①________
创新立了“颜体”
柳公权
自成“柳体”
绘画
②________
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
他的名作有③《________》等
石窟
④________窟内有大量壁画、佛像等。
答案
1-5ADBDA
6-10ABACA
11-15BDDBB
16-20DBDBC
21、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社会经济繁荣,为盛唐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环境安定,社会风气、文化政策比较开放,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民族交融与频繁的中外交流,丰富了盛唐文化的内涵。诗人、书法家、舞蹈家、歌唱家、乐器演奏家等大量涌现,直接推动了盛唐文化的发展。
22、(1)“公主”:文成公主。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唐太宗。
(3)坚持各民族平等、友好交往。
23、(1)唐太宗;贞观之治。
(2)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3)虚心纳谏。
(4)科举制度,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度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5)开明的民族政策。
(6)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4、(1)曲辕犁;筒车。
(2)李白、杜甫、白居易。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3)颜真卿,阎立本,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