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的: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掌握用字母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教学分析:重点:明确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难点:如何运用字母来表示数及列简单代数式。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由数到式,首先由皮球弹跳的实例来引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去说,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图表中的每一对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最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二、新课拆析:1、知识引入:首先,我们在学习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时,有这样表示过:、等,在这里面,我们都知道:、能够代表着任意的有理数,也应就是说,在这里字母起着一种代替数的作用,这也正是代数的思想。 (引例)为了测试一种皮球的弹跳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有:下落高度4050100150弹跳高度20255075/2 在上例中,我们用字母表示下落高度,得到了弹跳高度,在里头,可以用来表示任意值的。2、知识发展:请再以下的两个引例来分析,用字母来代替数字的优点:(1)如图,求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 方法一,把大正方形面积看成四个小的图形面积之和,因此,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方法二,把大正方形面积看成整个图形,则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则面积为;(2)由,请猜想: = = = 例 填空:(1)某地为了治理河山,改造环境,计划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植树绿化荒山,如果每年植树绿化公顷荒山,那么这五年内植树绿化荒山 公顷;(2)如果五红用小时走完的路程为千米,那么她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3)每本练习本元,甲买了5本,乙买了2本,两人一共花了 元,甲比乙多花了 元。三、巩固训练:P88 exc1、2四、知识小结:从本节从小学中纯数字的世界过渡到了用字母来代替数字的“代数”世界,首先在观念上,应对学生给予讲析,使学生能认识到用字母来代替数的好处。五、家庭作业:P92 B:exc1、2 A:exc3六、每日预题: 请你根据实际生活举出两个以上的例子,并能根据根据语言叙述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从学习的角度分析,利用字母来表示数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学习代数有作用。顺便引导两个答案之间的必然关系。启发学生认识到该推导公式的过程及方法。必须讲清其中的字母表示的是在取值范围内的任意数。代数工的规范写法。练习中的第2题,是以后应用题中的一个常见题,必须给予重视。习题第3题,是一类数的表示形式,其形式上应给学生讲清。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1 列代数式——代数式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能列简单的代数式; 2、懂得对已知的代数式,指出其表示的意义。教学分析: 重点:充分理解代数式的意义,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代数式。 难点:能理解代数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是在学习有关用字母来表示的数的基础上,初步接触根据列代数式的题目,其中主要是小学学过的一些常识性公式。在列式中,应注意到代数式写法的规范性及相关的准确性。能根据所提供的代数式说出其表示的运算顺序。二、新课拆析:1、知识复习:先从上节课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代数”思想入手,再次说明其重要性,简要说明利用一些学过的常识性东西列代数式的方法与途径。(引例)填空:(1)某种瓜子的单价为16元/千克,则千克需 元。(2)小刚上学步行速度为5千米/小时,若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为千米,则他上学需走 小时。(3)钢笔每枝元,铅笔每枝元,买2枝钢笔和3枝铅笔共需 元。2、知识形成:我们把诸如:、、这样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概括:用加、减、乘、除、乘方以及括号把数字或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1)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中不能含有如“=”、“>”的式子。 例 填空: (1)圆的半径为cm,它的面积为 cm2; (2)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cm、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 cm; (3) 小强在小学六年中共攒了元零花钱,上中学后买文具用去元,剩下的钱全部存入银行,则小强可以存款 元; (4)某机关原有工作人员人,现精简机构,减少20%的工作人员,则有 人被精简。例 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1) (2) (3) (4) 三、巩固训练:P90 exc1、2四、知识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列简单代数式,学会表达代数式的意义,在学习中应着重于代数式的特征、代数式的规范表示、代数式的意义表示的方法与技巧。五、家庭作业:P93 A:exc4、5 B:exc6六、每日预题:从书本上的列代数式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列代数式的方法与技巧。 应再次说明“代数”的重要思想。注意列简单代数式的一般方法,生活中的基本处理方式,必须加以引导。应注重代数式与非代数式之间的区别,能快速分辩。可以适当举出一些例子进行讲解。在列代数式中注意: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2、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3、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表示代数式的意义,应注重于代数式的运算顺序,特别是最后的一次运算。在代数式的意义中应注意:平方和与和的平方之类的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1 列代数式——列代数式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地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2、能用代数式表示一些有特别含义的数。教学分析:重点:如何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代数式;难点:能处理表示特别意义的数的代数式。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可以说,本节课是学习代数式最重要的一节,在这一节中通过学习过的代数式的含义,及代数式的规范表达式,使学生能在真正理解题的基础上列出正确的代数式。二、新课拆析:1、知识延续:在前两节课,我们知道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先把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即列代数式,使问题变得简洁,更具有一般式。例:设某数为,用代数式表示:(1)比某数的大1的数;(2)比某数大10%的数;(3)某数与的和的3倍;(4)某数的倒数与5的差;例:用代数式表示:(1)、两数的平方和减去它们乘积的2倍;(2)、两数的和的平方减去它们的差的平方;(3)、两数的和与它们的差的乘积;(4)偶数、奇数例:列代数式表示甲数:(1)甲数与的积是;(2)甲数与3的和是;(3)甲数与的商是4,余数是。三、巩固训练:P92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从前两节课的基础下,主要学习如何列代数式,在做题是,应注意代数式的规范写法,并能依据语言的顺序来列出符合题意的代数式。五、家庭作业:P93 A:exc7、8 B:exc9六、每日预题:1、我们所学习的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什么?2、如果用不同的值来代替字母,则可得到不同的结果,请你举例说明? 在此应再次强调有关代数式表示的规范性。列代数式应注意其语言的顺序,按先后顺序来列出正确的代数式,并结合规范的代数式表达方式。例2中的(4)题,应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充,扩充到被其他正整数整除与不整除的情况。习题中的第9题,应适当引导学生的理解分析。注意求值的规律性的东西,特别是过程的一贯性。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2 代数式的值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准确地求出不同字母值的代数式的值;2、使学生能初步接触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性。教学分析:重点:能正确、快速地求出代数式的值。难点:计算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是对代数式内容的知识延续,通过学习列代数式,明白了用字母来代替数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本节课是要把代数式中的字母用特定的值来代替,从而求出在求一数值下的代数式的值,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本节中应侧重于代值后的运算准确性。二、新课拆析:1、知识引入:(引例)有四个同学在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 …… 如果把这个数改为5后,你能确定结果是什么吗? 2、知识形成:概括: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例: 当,,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 (1) (2) (3) 例: 某企业去年的年产值为亿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0%。如果明年还能按这个速度增长,请你预测一下,该企业明年的年产值将能达到多少亿元?如果去年产值是2亿元,那么预计明年的年产值是多少亿元?三、巩固训练:P96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是以学习列代数式为基础上,通过把代数式中的字母用特定的数值代入代数式求出特定的值,在求值中应注意代入数的形式,在运算中应灵活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五、家庭作业:P96 A:exc1、2、3 B:exc4六、每日预题:1、我们列出过的代数式都是单项式吗?2、单项式的特征是什么,如何确定一个代数式是单项式? 应注意到传数的规律的东西。在求值的运算中,首先应注意到代数式的运算顺序;在代值时,字母的值如果是负数或是分数应习惯上加上括号。对于例子题中的(2)、(3)的结果应用时间给予分析指导,引导学生探索的能力。有关增长率的题目是生活中常见问题,应给予重视。注意问题的分析能力。练习第1题,是一种计算机的程序方式,可以对学生加以说明。习题第4题,从题意上应对学生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3 整式——单项式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能充分理解单项式的特征,能分辨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2、能写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3、能根据条件,写出符合条件的单项式。教学分析:重点:能熟练写出一个单项的次数与系数;难点:能逆向写出符合条件的单项式。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首先从前面学习的代数式入手,先到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代数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从而引入了单项式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习能分辨单项式的能力以及能正确写出任意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最后在熟练掌握此知识的基础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想能力。二、新课拆析:1、知识引入:其一:有关代数式的概念,复习有关代数式的知识;其二:(引例)列代数式:(1)若正方形的连长为,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并且这边上的高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4)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 元。2、知识形成:由上面的四个列代数式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它们这些代数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可以写成一个数与字母的积。概括:由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注:(1)单项式是只有数字与字母的积; (2)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既然单项式是由数字与字母组成的,为了方便,我们有:概括:一个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因数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同时这个单项式也称为几项式。 注:(1)圆周率是常数;(即是数字而不是字母) (2)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 (3)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 例: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请简要说明理由;如果是,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 (1) (2) (3) (4) 3、知识拓展:从学习了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后,要学会逆向思维能力:例:请你写出一个单项式: (1)此单项式含有字母、; (2)此单项式的次数是5; (3)此单项式的系数是三、巩固训练:P100 exc1、2四、知识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学习分辨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所以要掌握单项式的主要特征;在掌握此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应突破次数知识的难点。五、家庭作业:P103 exc1、2六、每日预题:1、单项式与多项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如何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次数、最高次项、最高次数、几次几项式。 复习有关列代数式的方法以及作为一个代数式表示的规范性。在课堂上应注意分析这些代数式共同点以及它们的组成部分,为下一步学习系数与次数作基础。在学习单项式时,几个注意点都是同学必须引起注意的地方,在讲课中必须加以强调。单项式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分母不能出现字母,不能含有字母之间的和差。单项式的次数是本节的难点,要引导学生认真掌握。本例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题型,答案不是唯一的,应适当引导学生去适应。该练习中1(3、4、6),2(1、4)是学习在概念上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在分析中应指出学生的知识盲点。最后还要讲解单项式与代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3 整式——多项式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区别; 2、能掌握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包括:多项式的项、项数、次数,最高次项等。教学分析:重点:多项式的相关概念;难点:多项式的次数。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堂课主要是以单项式为知识基础,并且是在与单项的比较中进行教学的,在多项式的学习中应注重多项式与单项式的关系。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侧重于多项式的概念性知识点,特别是多项式的次数更是本节的难点与重点,必须加以重视。二、新课拆析:1、知识引入:其一:复习有关单项式的知识点:单项式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其二:(引例)列代数式:(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3)某班有男生人,女生21人,则这个班的学生一共有 人。2、知识形成: 由上面的四个列代数式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这样的代数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组成。概括:(1)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代数式,称为多项式;(2)多项式由单项式组成,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即数字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5)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叫做最高次项; (6)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7)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注:(1)多项式是由单项式的和; (2)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例: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1)(2)例: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1)(2)三、巩固训练:P101 exc1、2、3 四、知识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有关多项式的多个概念性知识,在这其中,多项式的次数应该是这些概念中的重点,如何确定多项式的次数还必须加强。五、家庭作业:P104 exc3、4六、每日预题:1、为什么要学习多项式的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2、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是以什么为确定的,如何排? 在比较中产生新的知识,也是我们学生新知识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必须加以重视。作为单项式的特点,在此还必须再次强调。各个多项式的共同特征要抓住。在有关的概念中,应注意分析各个知识间的关系,着重于各个知识的内涵。在分析中,多项式的次数应是重中之重,而一个多项式中的最高次项可能不只一个,必须与学生讲清。并可适当举例说明。几次几项式是指包含了求多项式的次数与系数。练习3,应及时向学生讲请三者间的关系。习题4(1)的形式要向学生分析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3 整式——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进行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的必要性; 2、要求学生能准确、快速依据某个字母进行升幂排列或是降幂排列。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进行升幂排列或是降幂排列。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以多项式的学习为基础,通过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从而说明进行升幂排列或是降幂排列的必要性。在知识的讲解中应注重于排列的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应找到学生易出错的知识误点。二、新课拆析:1、知识尝试:从多项式的任意排列(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知道:此多项式有多种的排列方式,这就要求能从中找到更好的排列方式。2、知识形成:从尝试的结果我们知道:任意交换多项式中各项的位置,可以得到6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在这其中排列方式中,“”与“”的排列是比较整齐的,为什么?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排列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的指数呈现一种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的。从上面的两种整齐的写法,我们发现:除了美观之外,还会为今后的计算带来方便,因而我们常常把一个多项式各项的位置按照其中一字母的指数大小顺序来排列。概括:把一个多项式按照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此字母的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照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此字母的升幂排列;注:(1)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所以,“”是按的降幂排列,“”是按升幂排列。例:把多项式按升幂排列。例:把多项式重新排列: (1)按升幂排列;(2)按降幂排列。例:把多项式按升幂排列。三、巩固训练:P103 exc1、2四、知识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涉及到数学美感的问题,通过对多项式按照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在排列中必须认识到排列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多项式,只是项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已。五、家庭作业:P104 exc5、6六、每日预题:什么是同类项?如何确定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 在讲解前,应适当复习有关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特别是多项式的次数与各项的次数。在排列中,应能让学生说出哪几种排列比较整齐,这样让学生去体验它所蕴含的排列组合思想与数学美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也有利于教师把握本节课的情感因素,为本节课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这里头的两个注意点都是以后我们继续学习多项式必须时时注意的点。讲透升(降)排列的方法。在讲解几个例题时,都可以引导学生用另一种的排列方式(包括用另外的字母),从面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4 整式的加减——同类项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并能在多项式中找到同类项; 2、能逆向运用同类项的概念,确定某些指数的值。教学分析:重点:作为同类项所必须满足的条件;难点:同类项概念的逆向运用。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是结合乘方、单项式、多项式的一个全新的知识,在新课的讲解中,应突出“同”字,即必须抓住“两同”:必须含有相同的字母,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必须相同。二、新课拆析:1、知识引入:其一:多项式的项。如多项式“” 的项中有、、、、、,其二: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所以在多项式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项归为一类,如: 与、与、与。2、知识形成:概括: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1)同类项中要注意到两相同:字母相同及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同类项的判断是以它的总体特征来判断,而不能仅仅看它们的位置。 如:系数字母指数321521 从上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两个所谓的同类项,只有系数不同,而字母是相同,而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例: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 (2) 例:取何值时,与是同类项?三、巩固训练:P105 exc1、2、3四、知识小结:在学习同类项的概念后,必须知道,同类项必须具有“两同”,并能对同类项的知识进行扩充性的开放运用。五、家庭作业:P114 exc1、2、3六、每日预题:如何进行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必须注意什么? 复习多项式的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能仅仅在项上,还应包括项的系数与次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所谓相同特征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在讲解同类项的概念时,应举出一定的反例来说明其本质,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请学生用不同的划线标出同类项,为上一节学习合并同类项打基础。从例题中,还应注意项中按字母的顺序来书写。例2的类型很重要,从题型上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练习3,是一个开放式的题型,也是新课程中的一个新方向,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4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懂得从多项式中熟练地找到同类项,并能熟练地运用合并同类项;2、能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的运算。教学分析:重点:同类项的合并;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的内容是以上节课同类项知识学习的延续,也是在掌握同类项的知识的基础上,也才能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所以在新课的开始必须认真复习有关同类项的知识点,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合并同类项。在新课的教学中应侧重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法则的运用必须能熟练掌握。二、新课拆析:1、知识基础:其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其二、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其三、有关同类项的知识。(成为同类项的条件)例:请判断下面两对单项式是不是同类项:(1)与 (2)与2、知识引入:(1)如果某人家有两个牧场,其中一个有90只牛,另一个有60只羊,那么你能想到什么?(2)如果某人家有两个牧场,其中一个有90只牛,另一个有60只牛,那么你能想到什么? 我们也知道:对于,同理,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含有其他的同类项,我们也跟上面的引例一样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以简化。概括: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进行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 (1)先用相同的划线找到同类项; (2)利用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把同类项放在一起; (3)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系数相同; (4)字母与字母的系数不变。 例: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项式: (1) (2) 例:求多项式的值,其中三、巩固训练:P107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多项式中的合并同类项,在学习中必须熟练掌握有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此指导下把法则进行分析细分,所以也应要求,我们必须能熟练地运用才能为以后的整式加减打下扎实的基础。五、家庭作业:P114 A:exc4、5 B:exc6六、每日预题:1、如果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出现括号的话,你们会如何处置括号?2、你以前是如何把括号去掉的,括号内的项的符号上有无变化,怎么变化? 因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是初一年学生的一个难解的知识点,所以在此必须多花时间复习。复习同类项知识时,应侧重于如何判断两个单项是同类项。并能指出项的指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对合并同类的总括说明,我们必须从小入手进行分析指导,使得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题分析中步骤与方法仍然是关键。例题其实是整式加减的运算,学好本题也是为以后打基础,所以在讲解时,必须讲清方法与步骤及格式。习题6的求值题,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但在方法上一定要先有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4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去括号的必要性;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 3、能够通过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从而熟练地解决了有括号的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教学分析:重点:去括号法则的应用;难点:去括号法则的形成。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去括号”舍弃了以前旧教材从具体的数字逐步过渡到字母来引入去括号的法则,而采用加法结合律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法则的形成的方法对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讲授中,必须有所突出,当然,法则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二、新课拆析:1、知识引入:(引例1)某时,市2路某趟公交车上有乘客名,后来第一个停靠站上来了名乘客,在第二个停靠站又上来了名乘客,则(1)此时,此公交车上有乘客 名。 (2)还可以理解为:后来一共上来了乘客 名,因而此时公交车上共有乘客 名。由于以上的两个式子: 与 都表示同一个量,所有我们有: 。(引例2)若图书馆内原有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位同学,试用与“引例1”相同的方法,用两种方式写出图书馆内还剩下的同学数。2、知识形成:由以上的两个引例,我们得到了:及概括: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注:(1)去括号是去掉了两部分: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 (2)括号内的项的变与不变是统一的; (3)如果括号前有数字,那么这个数字必须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 例:去括号: (1) (2) (3) (4) 例;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 (2) (3)三、巩固训练:P110 exc1、2、3 四、知识小结:本节课去括号的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在去括号过程中,必须抓住其特征:括号去是“+”或是“-”,去掉括号与符号后,括号内的项到底要不要变号,有什么规律,都必须有总结性的结果。五、家庭作业:P114 A:exc7 B:exc8六、每日预题:1、如果把去括号的步骤倒过来,你将到得到什么?2、添括号法则与去括号法则有何区别与联系? 在此引例中,也应与加法的结合相配合使用讲解,会使学生在理解更有新的知识面。在引例2的分析讲解中,应先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即要求先思考教师再进行总结。注意分析两个等式之间的异同点,作为去括号的知识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三个注意点,是学生在处理去括号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的,所以应着重点出。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例题2,已经非常接近整式加减的综合题了,所以本题在分析过程中应加强分析,特别是在步骤上必须逐步强调。在各个知识点的应用上要做到步步有依据,条理要清楚。习题8,实际上已经是整式加加减的题目了,所以要提醒学生有条理、有步骤地完成解答。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3.4 整式的加减——添括号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添括号的法则; 2、使学生能在题目能把添括号法则运用到题目的变形及在整式加减中的作用。教学分析:重点:能把握住添括号法则;难点:如何在实际题目中灵活运用添括号法则。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其实中去括号知识点的延续,而且本节的真正运用也要等到以后年级段的学习中,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要求上主要是侧重于要求学生能首先对此知识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在教学中,添括号法则的简单应用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二、新课拆析:1、知识引入:从去括号的运算中,我们知道: 根据等式的性质,我们有: 2、知识形成:结合去括号法则,结合以上的引例,我们容易得到:概括: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例: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 例:化简求值:,其中 ,。三、巩固训练:P111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是主要学习了添括号法则,关键是在实际题目中的应用的,在应用中当所添括号前的符号是“-”时,所括到括号内的所有的项都必须变号,这也本节最难,也是最容易错的知识点。五、家庭作业:P115 A:exc9、10 B:exc11六、每日预题:如何结合已学的知识进行对复杂的整式的加减运算,如何合理运用各个步骤? 在引例的讲解中注意复习去括号法则,因为在这两者中,去括号法则还是占有主要地位,同时去括号法则也是本部分知识的重点内容。引例的分析,应从比较入手。添括号是添了两个部分:前面的符号及括号。掌握简便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有必须加以说明。练习题2,此题的题型是比较特别的,有必要进行分析。习题第10题有多种写法,这道题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密性;第11题是一道开放题,教师要注意在恰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使其中一个不含字母”的可能情形,从而独立地做出正确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