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C.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C.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文言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4、下列加横线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7.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长吾女与汝女
8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C、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D、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9.对选文第四自然段一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四个“也”字,五个“矣”字,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11、颔联的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词人韦庄在《菩萨蛮》里极写江南景美、人美,其中写人美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爱我神州和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骛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脸。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 / 躲在云层下 /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 /?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阁王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14.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的什么关系?(4分)
15.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自身阅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时的那种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B.“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一句中的“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C.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
D.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文章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也是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E、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点明人生无常的主旨。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带着浓郁的乡间俚俗味,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役。
D.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林建华指出:大学只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电影《一代宗师》上映,但导演王家卫肯定想不到,自己的电影上映后,? ①? 。不少人狠批,且言辞极端:“巨烂片”,“垃圾片”、“稀奇古怪”……? ②? ,甚至还有不少人在网上号召大家“千万不要去看”。? ③?,影片“完美”,“一如既往很王家卫,文艺范十足”……谩骂派斥力挺派为“装文艺”,而力挺派则将谩骂派定位为“土老帽”。? ④?,大喷脏词,甚至有老友为此绝交。
21.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4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莆田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c (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 B项是讲“生态文明”的作用 D项是讲“生态文明”的范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2、答案:B (偷换概念,“生态觉悟”包涵“生态哲学”,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生态哲学”的表述说成是“生态觉悟”。原文语句“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3、答案:A强加因果。
4、A(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5、C(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6、A(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7.答案:B 解析:A使动用法。B名词动用,继承……事业。C动词使动用法,使……来;使动用法,“使……成长”。
8.答案D
9:(1)连用三个“邪”字表现了他乍听到噩耗时的分外意外、震惊,以及怀疑消息的可靠性的心理状态;(2)连用三个“乎”字的反问句强化了质疑的语气。由于惊疑、悲痛,而神志恍惚,他感觉像是在梦里一样;待稍稍冷静些后,他仍然觉得老成已死的消息是误传。(3)前三个“也”强调消息的不可信,最后一个“也”却把语气由不可能相信转换到不得不相信上来,自己身边的书信为他切实地证明了老成的死是肯定无疑的,他只能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了。(4)五个“矣”字表达的是肯定、无奈的语气。这些语气助词的运用强化了这一段情感发展变化的节奏,也准确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答对两点即可每点3分)
10、(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4分)
?
(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4分)
11、“引”和“衔”。(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2分)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2分)“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2分)
12、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点,想象奇特,(2分)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答案】
14.指的是王勃;王勃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建在赣江江畔,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因而由赣江之水写起容易产生对王勃的追思。
15.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是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
16.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
17.B、D
【解析】14.从前两段来看,作者在想王勃。联系王勃的作品及其经历来答,切入点为都与赣江有关。
15.从以下句子中可概括答案: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抱负。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怀才不遇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溺水而亡。
16.选择很重要,选择对了,成功一生,选择错了,路就会变得难走,也很通过努力走过去了,有时更多的挫折会让人失去信心。
17. A错在“忧郁伤感”,当时表现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精神;C不是寄托哀思,而是因为王勃而沾染的文化底蕴;E文章的主题并非“人生无常”,应为表明对王勃命运的深深惋惜。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8、答案选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可结合着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别具一格”,别,另外;格,风格。具有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树,树立。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一个局面。 “不落窠臼”,窠臼,旧框框,老一套。不落俗套。比喻有独创风格。“匠心独运”,匠心,指巧妙高明的构思或设计;运,运用。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形容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构思。
19、A.搭配不当,“观察”与“内涵”搭配不当,可改为“体味”。
B.句式杂糅,后句可改为“却常常忽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
D.“面对”缺少宾语,可在“金钱”之后加上“的现象”。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20、(1)竟能引发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2)用各种负面评价宣泄感情(3)也有人大赞 (4)双方各执己见。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可在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电影《一代宗师》上映后,受到了“谩骂派、力挺派”的极端语言评价,故第一空可从引发两派极端评价方面作答;由省略号和后面的“甚至”可知,第二空,应从“负面评价多”的角度作答;由下句影片“完美”,可知,第三空应从“赞赏、支持”的角度作答;由谩骂派与力挺派的激烈争斗的程度可知,第四空可从“双方意见不同”的角度作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1.下联调整为: 这种题型既测试了对联的相关知识,也测试了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考点。考生首先要对这五个句子的外部顺序进行调整,即调整为: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其次,上联“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为顶针修辞格,故下联也应作如下调整: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最后,根据对联的特点,进一步调整为: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作文立意参考
1.本题材料中关键词句为“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材料中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的“幸福”是与友人相聚之乐,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例如:本题材料中关键词句为“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材料中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的“幸福”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考生抓住幸福的特点,从选择原因入手,是很好的行文思路。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幸福
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我幸福吗?幸福到底是什么东西?是拥有世俗却不可或缺的金钱和地位?是和自己喜欢心爱的人长相厮守?是中了大乐透得了巨额奖金?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的含义不同,因为每个人所需所求不同。
对我来说,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事业做成了,愿望实现了,你爱的人与你结婚了,你应该是幸福的了。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幸福,那么自己到底怎么才能幸福?只有自己明白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你才具备感受幸福的特殊能力。有些人认为只要有钱,自己就可以幸福。等到自己真的有钱了,发现自己仍旧不开心。没有人能够界定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温暖,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幸福在生活各处都能够感受到,问题在于你是否具有发现幸福眼睛和感受幸福的心灵。
现代人很多都太缺乏一种能够感受幸福的能力,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于那些浮躁世俗的东西上,盲目地去追寻,认为只要能够拥有这一切,那么幸福就不远了。这个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中,人时不时都能感受来自各处的压力,幸福感的缺失让人失去一种心安和淡定。
在我看来,或许幸福应该分为大幸福和小幸福,大幸福指的是我们对现实物质生活的追求,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满足自己。但是小幸福随处可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增强自己对这种小幸福的感知能力。
其实,幸福很简单,简单到当你想吃巧克力的时候,有人给你买了,吃在嘴里那种甜丝丝的感觉,那就是一种温暖的小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无所不在的。幸福是金钱买不到的,幸福其实就在人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感受到。其实,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的材料向我们展示了三种幸福的方式,关键句“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我们认为认为那种更幸福,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查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的“幸福”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幸福的特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平淡也是一种幸福
诸葛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孔明看来,平淡也是一种幸福。当一个人拥有一颗平淡的心,便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便能品味到人生的种种滋味,便能拉近与幸福的距离,而后人必有所得。
平淡的生活,简单而不枯燥,宁静而不乏色彩,令人安慰而又不是止步不前。请微闭你的双眼,设想在残阳似血的黄昏时分,沐浴在余晖之下,细品一杯清香茗茶,既可回想今天所发生之事,“三省”自己,又可陶醉在大自然的宁静之中,感受这天人合一的境界,品味这宠辱偕忘的幸福。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能真正静心凝神,邀大自然共度良辰,阅百家之经典,发思古之幽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不被世间的纷乱绊身,不人云亦云,亦能看清真实之自我。这样地醉心于景,实为一种幸福。
平淡的心,不追逐功名利禄,不阿谀奉承,不矫揉造作,而被浩然正气、万丈豪情所充实。我们不是要做不问世事的隐者,而是要像诸葛亮一般虽处平淡之境,却能胸怀天下。有志者在平淡中酝酿,于平淡中等待,处平淡中而能厚积薄发,以一个有才能,有理想,有勇气的自我去回报国家与人民,这种不平凡的梦想让我们有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有种对未来小小的憧憬。如此地守望梦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平淡不是平庸,而是一种不喜张扬,对他人不图回报的态度。持平淡之心的人不需要一番怎样轰轰烈烈、倍受万人瞩目的事业,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一丝不苟,奉献一生,目睹国业在自己与千万劳动者的手下蒸蒸日上,难以言表的幸福感在脸上荡漾开来。平淡的人喜欢默默地帮助他人,即使自己并不富裕也希望能为他人出份力,从不留下姓名的他们看着别人幸福,自己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由衷的欣慰。这般地静静付出,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平淡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的是一份正直与宽慰;平淡的人“醉卧世间最深处,遥望千山”,少了一份虚伪与纷争;平淡的人“心远地自偏”,多了一份平静与幸福。平淡也是一种幸福,犹如那纯白的茉莉花,虽不惹眼,却芳香沁人,令人回味。让我们持一颗平淡之心,聆听大自然的絮语,感悟人情冷暖,笑看世间百态,积累点滴幸福。
试题分析: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理念,勇于思考人生、正确规划人生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生的幸福与痛苦到底该如何界定?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文题契合时代大背景,把握社会心理脉动,以周国平、莫泊桑语录为写作触发点,激励考生勇敢表达自己的人生见解。写作时要紧扣“人生与幸福”的话题,发表对人生的看法。如:
①人生不全是诗,也不全是泪;
②幸福(好)与痛苦(坏)是人生的一体两面;
③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实;
④人生本无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看待人生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