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4 23:1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
【课标要求】
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学习目标】
①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识记曲辕犁、蜀锦、唐三彩等标志性成就。
②了解唐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识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个历史人物。
③知道唐朝诗歌和书法领域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④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学习重点】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诗
【教材解读】
导入:
百花行
  作者:唐·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
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
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
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
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
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2、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②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和推广,代表是曲辕犁和筒车。
曲辕犁: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筒车:也叫“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③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3、唐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蜀锦欣赏
②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越窑青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
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
唐三彩:黑釉三彩马、三彩骆驼载乐俑
③其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4、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大都市出现:
唐朝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②唐都长安: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知识点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文成公主入藏
(1)背景: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2)入藏: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
(3)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传播: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2、唐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发展概况: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2)具体表现:
①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担任;
②西北、西南等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3)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①原因: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拥戴
②表现: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民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特征
①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
2、具体表现
①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②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1)唐诗的社会地位: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唐诗的用途: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3)唐诗的特点: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五万多首。
(4)代表诗人:
2、书法
(1)代表: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2)作品特点:
颜真卿的字端庄劲美,雄浑敦厚,人称“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3、绘画
(1)特点: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
(2)类型: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
(3)代表画家:
阎立本,其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共画了13个皇帝及一些侍从。画家根据其人的经历,画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使观者如见其人。《历代帝王图》今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绘画特点: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
4、音乐和舞蹈
唐朝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知识小结】
【拓展延伸】
1、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②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③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④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主要采取了哪些方式?
①战争: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的骚扰。
②联姻: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③任职: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④册封: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云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⑤设置管理机构: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3、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
①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与唐“和同为一家”。
②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专门刻“唐蕃会盟碑”。
4、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①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②民族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和五胡内迁,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5、唐朝时期文化繁盛的原因。
①唐朝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政治稳定,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②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的科技文化,如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④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交往频繁,这些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课本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据记载,筒车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纺车一样,用细竹子做成,在车轮周围绑上许多竹筒。转动时,在低处装满水,在高处将水倒出来”
好处:利用水力进行灌溉,省时省力。
2、课后活动
(1)阅读下引史料并回答问题。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
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唐朝水上交通发达,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反映出唐朝商业经济繁荣。
(2)诗歌赏析
①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以吐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
②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不断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自我检测】
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①司母戊鼎②曲辕犁③筒车④地动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3.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称赞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4.据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5.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各族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
A.封闭、保守
B.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开放,兼容并蓄
6.以下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叙述不确切的是(
)
A.唐太宗时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
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唐玄宗册封过回鹘、粟末靺鞨的首领
D.“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
7.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DBBBD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