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陕南—关中一叶十
陕北
海拔大巴山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秦岭
2000
渭河
高二地理
安康
西安
延安
榆林
注意事项
150
600水平距离(km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5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业发展方向,对应正确的是
考生作答时,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回答选择题时
①陕南以山地、谷地为主,适合农林结合发展②陕南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适合
溶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农林结合发展③关中以平原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④关中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
主,遁合发授种植业⑤陕北以平原为主农林牧结合发展⑥陕北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
林为主,适合农林牧结合发展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岭北麓大范围违规修建别墅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我国荒漠化类型有水蚀荒漠仳、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下表为我
A.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B.南麓河流含沙量增加
C.当地宜农土地面积减少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
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
类型
水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
水灌溉的自流灌区。右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读图完成
餐
11.3%
4.7%
8.5%
7-8题。
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41
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B.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2.治理荒漠化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
C.汇集灌溉余水
D.调蓄黄河洪水
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回水利枢纽…排水渠道一灌溉渠道
8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圆沙漠水域A山地
A.全面禁止采矿
B.实施生态移民
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实施封沙禁牧
D.建设防护林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读尼日尔河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9-10题。
2020年“抗疫”期间,江苏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推出加强疫情防控的创新举
措——健康码。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内的行程记录,综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形成红
黄、绿不同颜色的健康码。据此完成3-4题。
「不泽感飞能
3.不同颜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水域
①数字地球②GPS③G④RS
S种植业区
A.①②
②③
C③④
②④
4.健康码能够识别居民疫情健康信息的原理是借助手机的以下功能
9.尼日尔河的一大水文特征: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9月的雨水使上游
①查询疫情分布②记录移动轨迹
③获取每日体温
④共享用户信息
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才到达下游。这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
A.①②
C③④
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
2019年1月27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全面彻底整治秦岭北麓西安境内
原因是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越
违建别墅问题。陕西省可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地
向下游流量越小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地理第1页(共6页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地理第2页(共6页)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
8
非选
26.(20分)
为主
产业创新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设备和
境污染
(每点2分,共6分
2)有利于活跃城市经济,促进城
发展;有利于吸
大量迁入,促进城市人才集
聚;有利于完善城市信息网络、交通网络,提升城市智能化;有利于諴轻污染,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每点2分,共
)减少城市无序扩张,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布局功能区,实现各功能区协调发展。(每点2分,共6分
4分)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
渗;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每点2分,共8分)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延长石油加工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
对石油资源的
依靠科技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治理环境
污染,加强环境治理。(每点2分
分)
28.(16分)
(1)相同点: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秋季。(4分
沙
渭河有结冰期,汉江无结
水期。(每点2分,答出2点
2)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
协调发展;减
水开采,缓解
降;增加优质水源,改
境
境
(每点
考答案
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