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5 22: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jiū)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
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
C.二黍(shǔ)
俶尔(shū)
蒹葭(jiā)
邑人(yì)
D.清冽(liè)
罔不(wǎng)
阡陌(mò)
寂寥(liáo)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未果,寻病终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凄神寒骨
D.东坡右手执卷端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记之而去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心乐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不可久居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尝贻余核舟一
D.其中往来种作  
往来翕忽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则题名其上
C.忘路之远近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乃记之而去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陶渊明,东晋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①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②,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③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④”,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⑤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扇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⑥《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⑦,珠帘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⑧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石青糁之(渗透)
C.咸以五色锦笺缀成(都)
D.或二层,或三层(有的)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器皿 
以伞灯为最
B.罔不因势象形
因往晓之
C.闭之,则右刻
但伞灯之出最迟
D.高可二黍许
高可三四丈
10.下列是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介绍舱旁的小窗以及上面雕刻的对联,显出雕刻者构思的巧妙。
B.【甲】文“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总体上概括了核舟的特点。
C.【乙】文主要介绍了制作伞灯的过程。
D.【乙】文雨苍氏的感慨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还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第Ⅱ卷 (共60分)
二、文言文阅读(8分)
1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绝。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分)
(2)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3分)
三、诗歌鉴赏。(6分)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比较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句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四、默写(5分)
15.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
,_
_!(《子衿》)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


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
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_
_,
_
。_
_,_在水一方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的诗句是:_
_,_
_。
五、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咸来问讯(
)
(4)欣然规往(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分)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分)
18.“诣太守,说如此”这句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2分)
1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7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她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20.文章标题耐人寻味,请从原文中找出能体现标题含义的语句。(3分)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2.文章第②段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为什么?(3分)
23.文章第⑨段和第?段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2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细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中这位“衣着光鲜”的妇人为一个陌生的孩子所做的“善举”,给了你什么启示和感悟?(4分)
【链接材料】 万年县统计局的统计师吴金林所住小区长林欣苑内有一户高龄老人,因子女均在外地工作,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人照料。吴金林经常帮助老人换灯泡、换液化气、疏通下水道、修家电……小区楼道灯泡坏了,他二话不说,自己掏钱及时更换,方便小区人安全上下楼梯……
七、语言应用(10分)
25.(潍坊中考)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_
_,片段②中的“我”是指_
_。(2分)
(2)阅读以上文段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6.综合性学习。(6分)
班上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60字左右)(2分)
(2)请你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
)(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3)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第Ⅲ卷 (共60分)
八、作文(60分)
27.作文。(60分)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600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雎鸠(jiū)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
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
C.二黍(shǔ)
俶尔(shū)
蒹葭(jiā)
邑人(yì)
D.清冽(liè)
罔不(wǎng)
阡陌(mò)
寂寥(liáo)
【点拨】“俶”应读chù。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未果,寻病终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凄神寒骨
D.东坡右手执卷端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记之而去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不可久居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尝贻余核舟一
D.其中往来种作  往来翕忽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则题名其上
C.忘路之远近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乃记之而去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陶渊明,东晋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点拨】《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①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②,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③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④”,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⑤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扇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⑥《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⑦,珠帘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⑧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石青糁之(渗透)
C.咸以五色锦笺缀成(都)
D.或二层,或三层(有的)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为宫室、器皿 
以伞灯为最
B.罔不因势象形
因往晓之
C.闭之,则右刻
但伞灯之出最迟
D.高可二黍许
高可三四丈
10.下列是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甲】文作者介绍舱旁的小窗以及上面雕刻的对联,显出雕刻者构思的巧妙。
B.【甲】文“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总体上概括了核舟的特点。
C.【乙】文主要介绍了制作伞灯的过程。
D.【乙】文雨苍氏的感慨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还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第Ⅱ卷 (共60分)
二、文言文阅读(8分)
1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分)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儿。
(2)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3分)
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三、诗歌鉴赏。(6分)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比较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在写法上,《采薇》运用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手法,《关雎》则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句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示例:借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四、默写(5分)
15.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一日不见_,_如三月兮_!(《子衿》)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欲济无舟楫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_蒹葭苍苍_,_白露为霜_。_所谓伊人_,_在水一方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的诗句是:_海内存知己_,_天涯若比邻_。
五、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   (2)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
(3)咸来问讯(
全,都
)
(4)欣然规往(
打算,计划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分)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分)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8.“诣太守,说如此”这句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2分)
示例:①发现桃花源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记号的事。
1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8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她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20.文章标题耐人寻味,请从原文中找出能体现标题含义的语句。(3分)
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想吃冰激凌,他的妈妈不肯买还动手打了他,孩子很委屈。一位素不相识的妇人买了一支冰激凌送给这个陌生的孩子,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22.文章第②段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为什么?(4分)
不能换。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他从来没吃过冰激凌,这样写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
23.文章第⑨段和第?段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描写周围人的反应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周围人的冷漠与自私来衬托那位热心肠妇人的善良与仁慈。
2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细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中这位“衣着光鲜”的妇人为一个陌生的孩子所做的“善举”,给了你什么启示和感悟?(4分)
【链接材料】 万年县统计局的统计师吴金林所住小区长林欣苑内有一户高龄老人,因子女均在外地工作,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人照料。吴金林经常帮助老人换灯泡、换液化气、疏通下水道、修家电……小区楼道灯泡坏了,他二话不说,自己掏钱及时更换,方便小区人安全上下楼梯……
启示和感悟: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文中的妇人一样,只要自己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阳光、温暖与爱。这个世界也会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善举而变得不同寻常。
七、语言应用(10分)
25.(潍坊中考)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_贝多芬_,片段②中的“我”是指_傅雷_。(2分)
(2)阅读以上文段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_示例:①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②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③要抵制物质的诱惑。_
26.综合性学习。(6分)
班上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60字左右)(2分)
示例:中国是诗的王国,无论是唐贤还是今人,都被古诗的魅力深深吸引,让我们在古诗苑中漫步,一起体会古诗的美好吧。
(2)请你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AD
)(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3)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示例:选D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景物。这里用鸣声诱人的黄鹂来反衬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表达出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第Ⅲ卷 (共60分)
八、作文(60分)
27.作文。(60分)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