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5 09: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

脏乱不堪的贫民窟
悠闲品尝着自己的下午茶
图片给了你什么印象?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一篇作文·体味人生理想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
——卡尔.马克思写于1835年8月《青年在选择职业财的考虑》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1801- 1805年,英国国民生产总产值增长125. 6%,1851年- 1901年又增长了213.9%。
在工业革命之前,每1000年人类生产能力才增长一倍;而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能力则加速翻番。
—— 钱泉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一组数据·展现社会现实
思考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一组数据·展现社会现实
工厂工人总数
419560人
童工总数
192887人
棉纺织童工数
110424人
手工业童工工作时长
16- 18小时
1839年英国使用童工劳动情况表
工人阶级的疑问
社会的财富去哪里了,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生活的苦难?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卢德运动:
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自发斗争:
捣毁机器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A.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代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自觉斗争:
争取政治权利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C.意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卢德运动:
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自觉斗争:争取政治权利
自发斗争:捣毁机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1)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2)主张: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一群志士·幻想理想社会
欧文
法国
英国
他们(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现实的破产归结于人们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理性和正义。
因此,他们根据理性原则作出道德评价,他们满怀憧憬一个真正符合理性原则的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看不到阶级斗争的革命作用,主张以感化、示范、试验等方法来改造社会。
——张姬,《思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的完整定义》
一群志士·幻想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
目标
社会矛盾的根源
实现目标的手段
符合合理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
未真正实现理性和正义
感化、示范、实验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一群志士·幻想理想社会
一方面是脱离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是没有指出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也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新和谐”公社蓝图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
工业革命引起的深刻变化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关系的变革
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
工人处境的恶化
阶级条件: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生产的社会化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条件与主观条件
批判
继承
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 “在马克思身上, 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 。
——弗?列斯纳《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马、恩格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马、恩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资本主义大工业建立和发展(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尖锐
思想
基础
阶级
基础
经济
根源
实践
基础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归纳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科学内容
标志: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
《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第一版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则宣言?宣告科学理论的诞生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请同学结合教材梳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并填充完整表格,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同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奋斗的目标
符合合理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矛盾的根源
未真正实现理性和正义
实现目标的手段
感化、示范、实验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共产党宣言》摘录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大工业的发展,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
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主要内容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地诞生。
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阐明了社会发展地客观规律;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同时也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
一本著作?揭示剥削的秘密
2000
4000
100
1.1867年,一部重要的著作《资本论》诞生了
《资本论》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2.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教材P65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理论体系
(1)阶级斗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3)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生物进化)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列宁
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英)加里斯特·琼斯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又有什么意义呢?
B.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 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意义:
A.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世界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西欧、 东欧和东南欧、亚洲和美洲)。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
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1)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2)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第一国际会员证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第一国际
一首长诗?再现首创精神
巴黎公社
欧仁.鲍狄埃
它一脚踢垮拜占庭式的没落帝国,
把波拿巴连同他的政府一举废黜。
平等的蓝图开始在脑海中形成。
手中紧握武器,心里才会安宁。
“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
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
它作为未来社会秩序的榜样,
抹掉私有制,把劳动刻在门上。
两个月你无法摧毁所有巴士底,
但你留下了法令。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劳苦大众
必将把它执行!
——鲍狄埃诗选(法)欧仁。鲍狄埃著;
张英伦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结合长诗思考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并结合教材知识印证你的结论。
(1)时间:1871 年3月——5月
(2)性质:第一个工人政权
巴黎公社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巴黎人民起义
巴黎公社成立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3)措施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B.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C.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D.经济: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八小时工作制;
“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篇 三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
——恩格斯
(巴黎公社)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因此它既不可能取得胜利,也不可能阻止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马克思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主观原因:
2、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未能建立工农联盟。
3、缺乏马克思理论的指导。
(4)失败的原因: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
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4)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理想信念。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理论自信
1.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
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巩固小结】
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 世纪 40 年代,此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经暴露,如贫富悬殊、工人阶级处于被奴役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等,A 项正确;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高速发展,B 项表述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 年,C 项错误;D 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A
2.1848 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 )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巩固小结】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找不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解决办法,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不到无产阶级自身的革命性,不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解决了这些问题,故选D 项。
D
3.“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小结】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后是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答案 D
D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情感升华
本课思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
篇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内容
篇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
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历史意义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时间:1864
意义
成立:1871.3
措施
失败
历史意义
经济条件
阶级条件
思想条件
主观条件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