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5 08:05:04

文档简介

宜春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明清时代瓷中青花束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把束莲”纹。束莲纹,是指在
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
州窑中,元朝普遍用于各类青花瓷。束莲纹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
分天下”的“三東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
作为青花瓷的一个固定纹饰,“一柬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还深受
欧洲人喜爱。在“克拉克瓷”中有相当多的“一束莲”远销荷兰、比利时、德国及英格兰,是当时
外销青花瓷的一个重要部分。“康雍乾”三朝盛世以后,“青花一東莲”随社会经济的凋敝而日渐
式微,从嘉庆朝开始,无论胎质、器型,还是画工、施釉等各道工序的品质都较差了,因而
这一时期也成为“青花一束莲”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岭
在器型上,“青花一束莲”主要以盘为主,也有盒、罐、碗、壶等生活用器。元朝中叶曾烧
造过一些仿古青铜器的样式,如“方口荨”等,如今极为罕见。外销瓷中的“青花一束莲”,主要
器型有大盘
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观赏器,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器极
古代瓷器的收藏与其他品种不同,它不以器型新奇为贵。因为瓷器在一千多年的传承和
应用中,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如吃饭的盘碗、喝茶的杯盏、养花的花盘、写字的笔洗甚至
睡觉的瓷枕等,这些圆
的、深的、扁的等瓷器样式,已经恰如其分地满足了人类日常
生活的需要,所以,瓷器的珍贵之处在于本质,而器型已相对固定,绝少出现新奇器型
瓷器中“一束莲”的纹样很多,几乎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元明两代一般都是在盘心点绘束
莲纹,外壁绘仰莲纹。清朝的“一束莲"纹样则出现很多变化,盘心的束莲束越来越粗、越来越
密,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飘逸;外壁也不再绘缠枝莲纹,代之以圆点纹和枝豆纹,而且
盘心和盘壁的留白面积也较元明时期大为减
近几年来,“一来莲”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并不少见,市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随着海内外瓷
器收藏家对青花束莲纹的进一步认识,青花束莲纹瓷器的价值凸显,未來市场走势冋样值得
期待
摘编自巛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花束莲纹是指绘制在青花瓷器上的一种纹饰,是用级带扎起来的成束的莲花、莲蓬和
莲叶的画面
B.青花一束莲能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主要源于我国的莲文化,“一束莲有清廉、
高洁的寓意
C.青花束莲纹最早出现在北宋,元代普遍使用,明永宣时期达到高峰期,清代三朝盛世后
逐渐衰落
D.青花一束莲是青花束连纹中的一种形态,因深受欧洲人喜爱,从而成为当时外销青花瓷
的重要部分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春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统考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C项“青花束莲”以偏概全,原文为“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
2、B
项曲解文意,并没有证明“观赏器价值不如实用器”

3、C项“但它较少用于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选A项
B项,“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说法错误,材料一第四段“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可知,不是“加大垃圾处理难度”,而是有利于垃圾处理,只是目前垃圾分拣有很大难度;
C项,“鼓励拾荒将有助于垃圾分类”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可知,“有助于”说法片面,以偏概全。
D、从文中看现实条件下还达不到“必须”要求。
5、D项,不是对“工业文明”的解释。
6、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
②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
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D.
(A、文字清新优美,不是华美。
B是读了一些文章后产生的想法。C,过于绝对化,文中讲的是“在很多时候”)
8、
①开篇说“不喜欢”雾。1分
②接着进而“欣赏”到后来“喜欢”“赞美”雾景。1分
③作者因雾而产生了对“模糊美”的理性思考。2分
④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2分
9、①作者通过对万古雪峰、参天古树、鲜花、鸽子和狗进行的描写,衬托出雾的模糊性和遮蔽性。(2分)
②主要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写细节描写、比喻修辞的酌情给分)(2分)
③描写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性和可读性;也引发了作者对雾的朦胧美、模糊美的赞美。(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
11、B,不是孙武,是周武王
12、B
是孝公担心天下人说自己。
13、(1)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
期年

以千数
状语后置
大意各1分
(2)
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机)攻击他的军队,完全打垮(击败)魏军而返回秦国。

袭虏


大意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C项,“秋晚佳晨”说的是晚秋的早晨,“日痕清淡”也不是天高气爽。
15.
(1)太守的“愚”,表现在:满插茱萸,寄希望可以避邪;与亲友登高,不顾及太守身份,任凭风吹冠冕,斗酒言欢。(2分)
(2)①“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则豁达开朗。诗人鬓发虽白,九日登高,与民同乐,良辰美景,把酒言欢,遍插茱萸,性情洒脱(2分)
②“愚甚”两字,语调诙谐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满怀对生活的热爱。(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3)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
(推进,推动前进;演进,演变进化。前者多有外在动力,后者多指事物自身的演变发展,句中语境宜用“演进”。纵横交错,竖的横的交叉在一起;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紧挨着排列。形容道路宜用“纵横交错”,形容房屋建筑宜用“鳞次栉比”。轻而易举,指做事情很容易;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两个成语含意相同,但在本段的语境中,用“一蹴而就”更形象生动,且与前文搭配关联更紧密)
18.(3分)B(原句语病有二:一是颠倒了“大脑”与“脑容量”的从属关系,二是“因为”和“造成的”重复赘余。只有B项完全改正了这两处错误)
19.(3分)C(文段强调的是读文字之书对于开发思维力的重要性,而思维力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故应将“思维力”放在最前面;“发动机”和“点火器”也有主次之分,故应将“发动机”放在“点火器”之前。因而答案为C)
20.示例:人均耕地面积更小
,
耕地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
只有保障农产品价格
(答对
一处得1分,两处得3分,三处得5分)
21.示例: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2分)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总体上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度衰退(2分),中国仍将正增长(2分)。
四、写作(60分)
22.评分建议:1、完成各项要求
2、理解标题的比喻义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