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三校11-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三校11-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4 12: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美妙的初中语文学习之旅,此间你一定有许多收获。下面,就请施展你的学识和才情,完成这份答卷,别忘记了,一定要细心啊!
一、书写阅读(5分)
卷面书写3分:在书写过程中,注意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1.一手好字是令人羡慕的,请你把下面的话工整规范地抄写到空格里。(2分)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二、走近名著(7分)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能滋养那枯hé ⑴ 的心灵,也能洗zhuó ⑵ 人的私心;打开这些门,你会忍俊不jīn ⑶ ,也会心 kuàng ⑷ 神怡。一个不想打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的徘徊。
3.请选择恰当的成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可是在返航的途中,这 (1) 却被鲨鱼吃光了,桑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小说对大海的凄凉景象,对老人的复杂心情与回忆,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以及他与一个孩子的友情,都作了极具特色的描写,可谓 (2) ,让人 (3) 。
A、获益匪浅 B、庞然大物 C、淋漓尽致
三、亲近诗歌(18分)
4.请根据提示完成古诗名句的填写。(10分)
诗中景。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1) 。”让我们看到一派充满生机的早春景象;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却用“ (2) ,小桥流水人家。”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给人凄凉之感。
诗中志。曹操在《龟虽寿》中用“ (3) , (4)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其壮志和豪情;而在《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5) ,若出其里。”一句也体现了他雄伟的抱负。
诗中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6) ,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李白则用“我寄愁心与明月,  (7)  。”把思念托付明月,表达对朋友的担忧与挂念之情。
诗中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8) ,江春入旧年。”一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论语>十则》中孔子循循劝诱,用“ (9) ,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学习和思考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用“ (10) ,勿施于人。 ”阐述了“恕”的内涵。
5.阅读下列一首小诗,根据题意作答。(3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繁星·春水》
这是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 (1) ,把 (2) 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 (3) ,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综合性学习:(5分)
只要留心,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也处处都有诗。请阅读下面两题,根据题意作答。
歌词中的诗:(2分)
牵住你的手
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
送你下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
牵挂在扬州
……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
总比那西湖瘦
——《烟花三月》
现在的流行歌曲很多都化用或引用了古诗词名句,如《烟花三月》这首歌的中就化用或引用了很多古诗词,如“孤帆远影碧空尽”,请在从中找出另外一处,并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我找到的古诗名句是: ▲ 。我的看法是: ▲
(2)广告中的诗:(3分)
①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的广告;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嘉友一片情。”这是香港嘉友广告艺术公司的广告;
③“众里寻她千百度,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成都海鲜火锅大酒楼开业的广告。
请在以上三句中任选一句广告词进行赏析。
我选择第 ▲ 句(填序号),赏析: ▲
四、阅读与欣赏(40分)
(一)欣赏春天(12分)
阅读下列两个描写春天的选段,完成8—11题。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B】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水,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
▲ 、 ▲ 、 ▲ 、 ▲ 。(4分)
8.甲文第二段与乙文写得色、声、味俱全,甲文表现“声”的词语是“嗡嗡”;乙文表现“声”的词语是 ▲ 、 ▲ 等。(2分)
9.两篇文章的语言都十分生动形象,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我选 ▲ 句(填序号)。赏析: ▲
10.甲文与乙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二)童年之事(12分)
跳河
赵丽宏
①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爬上了苏州河大桥的水泥桥栏。我站得那么高,湍急的河水在我脚下七八米的地方奔流。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往下跳,然而脚却有点儿发抖……
②背后有人在小声议论——
③喔,这么高,比跳水池的跳台还高!这孩子敢跳?”
④“胆子还真不小!”
⑤“瞧,他有些害怕了。”
⑥议论声无一遗漏,都传进了我的耳朵。于是我闭上了眼睛,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⑦这还是读初中一年级时的事情。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常和弄堂里的一批小伙伴一起下黄浦江或者苏州河游泳。有一天,看见几个身材健美的小伙子站在苏州河桥栏上轮流跳水,跳得又潇洒又优美,使人惊叹又使人羡慕。我突然也想去试一试,他们能跳,我为什么不能呢?小伙伴们知道我的想法后,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胆量。我急了,赌咒发誓道:“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A】看我这么认真,有几个和我特别要好的孩子也为我担心了。他们说:“好了,我们相信你敢跳了。你可千万别真的去跳!”“假如‘吃大板’(“吃大板”,指从高空落水时身体和水面平行接触,极危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我的决心。我爬上桥栏时,小伙伴们都为我捏一把汗,有几个甚至不敢看,躲得远远的……
⑧然而当我站到高高的桥栏上之后,却真的害怕起来,尤其是低头看桥下的流水时,只觉得头晕目眩。在这之前,我从未在超过一米以上的高度跳下水,现在一下子要从七八米高的地方跳入水中,而且没有任何准备和训练,真是有点冒险。如果“插蜡烛”,保持直立的姿势跳下去,危险性要小些,但肯定会被人取笑。头先落水呢,一点把握也没有……我犹豫了几秒钟。在听到背后围观者的议论时,我一下子鼓起勇气:头先落水!
⑨我眼睛一闭,跳了下去。但结果非常糟糕,因为太紧张,落水时身体蜷曲着,背部被水面又狠又闷地拍了一下,几乎失去知觉。挣扎着游上岸时,发现背脊上红红的一大片。不过,这极不潇洒的一跳,却使我懂得了怎样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
⑩“这一跳不行,我重跳。”当小伙伴们拥上来时,我喘着气宣布了我的决定。【B】不管他们怎样劝阻,我还是重新爬上了桥栏。我又跳了两次。尽管我看不见自己落水时的姿势,但从伙伴们的赞叹和围观者的目光来看,后两次落水我是成功了。
我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从来不知道我曾到江河里游泳,更不知道我还敢从桥头往河里跳。他们也许不会相信,这样一个经常埋头在书中的文质彬彬的好学生,竟然会做出这种只有顽童才会去干的冒险行动。然而我确确实实这样干了,干得比顽童还要大胆。
为逞一时之强而去冒这样的险,似乎有点蠢,有点不值得,但我因此而树立了这样的信念:凡是我想要做的,我一定能够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信条越来越明确。尽管以后我也不断有过失败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过自己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
11.阅读文章第⑦自然段,概括作者跳河的原因。(3分)

12.人物自身的语言和动作神态很能表现人物的个性。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体现了童年作者鲜明的个性:【A】我急了,赌咒发誓道:“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
【B】“这一跳不行,我重跳。”当小伙伴们拥上来时,我喘着气宣布了我的决定。
请从中任选一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并说说你的理由。(3分)

13.从自身跳河经历中,作者有着怎样的感悟和收获?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14.作者说:“为逞一时之强而去冒这样的险,似乎有点蠢。”小孩子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以身犯险不仅显得傻,而且也是不可取的。请写一句话,提醒那些热衷冒险的孩子注意安全,珍爱生命。(3分)

(三)童年之爱(4分)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5.诗歌的一、二句表现了作者观鱼 ▲ 的心情。(2分)
16.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表现喜欢鱼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是 ▲ 、 ▲ 。(2分)
(四)童年之趣(12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项为之强: ▲ (2)作青云白鹤观: ▲
(3)兴正浓: ▲ (4)鞭数十: ▲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
19.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2分)
  ▲
20.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其中两个:(2分)
▲ 、 ▲
五、写作(30分)
21.请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30分)
童年,有欧·亨利“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险事,有沈复“拟蚊成雷”“鞭打蛤蟆”的趣事,有赵丽宏“勇敢跳河”的傻事……但无论是险事,还是趣事、傻事,都让人回味无穷。在你的童年,又有怎样的趣事、傻事、笨事甚至是糗事呢?
要求:⑴请在《童年 事》补上相关内容并以之为题,展开写作;
⑵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班名;
⑶全文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5. 芽儿 奋斗的辛劳 血雨
6.(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等;
赞成:能让人感受到古典诗句的美丽,赋予了古诗词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不赞成:破换了古诗词原本优美的意境,显得不伦不类。
(2)第1句广告语直接引用杜牧《清明》一诗中的诗句,指明了汾酒的生产地——杏花村,既能展现汾酒的历史悠久,也赋予了酒深厚的文化底蕴,耐人寻味。
第2句广告语化用了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李白营造的浓浓友情中,展现了嘉友广告艺术公司的热情服务,富含文学意蕴。
第3句广告语引用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组合成一则耐人寻味的广告,“众里寻他千百度”诱导消费者去“寻她”,暗示她的雄厚实力;“千呼万唤始出来”则表现酒楼开业前的艰辛准备,暗指将用最好的质量服务消费者。
7.春在田畴 春在河畔 春在天空 春在果园
8.欢唱 燕语呢喃 甜脆笑声 喧嚷
9.示例:【A】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到来、百花竞放的热闹场景,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B】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水流淌,给大地和麦苗带来的滋养,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0.对春天来临的喜爱和欢欣之情。
11.看见几个小伙子站在苏州河桥栏上潇洒又优美的轮流跳水,激发了我试一试的欲望;小伙伴们知道我的想法后的怀疑坚定了我跳河的决心。
12.【A】句应该用焦急而又坚定的语气读。因为小伙伴表现出的不相信让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我急于在伙伴们证明自己,要读出“我”好强的个性。
【B】句应该用坚定的语气读,还要读出踹不出气的感觉。因为我刚从河水中爬上岸,还比较累,一定是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然而第一次跳河也让我掌握了跳河的技巧,心里有了把握,所以应是坚定的语气。
13.树立了这样的信念:凡是我想要做的,我一定能够做到。
虽然不断有过失败和挫折,但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过自己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
21.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