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5)——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共6小题)
1.(2020?石家庄)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麦田中所有小麦 B.一条河流中所有动物
C.一个池塘里全部生物 D.一片完整的自然草原
2.(2020?天水)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C.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D.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3.(2020?垫江县)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鱼缸中所有鱼、水草、虫
B.池塘及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C.一个池塘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
D.垫江牡丹湖中的全部微生物
4.(2020?株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鹭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鳜鱼用鳃呼吸
B.桃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相对于白鹭和鳜鱼,桃树的细胞结构没有线粒体
D.白鹭、桃树、鳜鱼及西塞山前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2020?广州)如图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 B.池塘中的水草和鱼
C.图中所有生物 D.整个池塘
6.(2020?邵阳)小刚同学对一些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新宁崀山景区内全部的脐橙树
B.邵阳市资江河
C.武冈市内所有的铜鹅
D.新邵白水洞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共11小题)
7.(2020?眉山)夏季稻田中生长茂盛的水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8.(2020?遵义)生态系统大可以是生物圈,小可以是一个小花园。组成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成分(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与分解者
C.空气、水、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D.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9.(2020?广州)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是指落下的花瓣。以下对这个诗句中涉及的生物学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着物质循环的现象
B.细菌和真菌参与了“化作春泥”的过程
C.“落红”最终被分解为有机物
D.“春泥”中的部分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10.(2020?乐山)“3.29西昌木里森林火灾”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败叶堆积。枯枝败叶堆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哪种角色没有扮演好?(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1.(2020?通辽)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
B.图中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12.(2020?辽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成“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花瓣的呼吸作用 B.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C.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3.(2020?黑龙江)生态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C.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D.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部分
14.(2020?陕西)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
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
15.(2020?贵阳)下列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是( )
A.苹果 B.真菌 C.啄木鸟 D.含羞草
16.(2020?沈阳)请阅读下面有关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辽阔的海洋里,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分布在不同深度的区域中。当阳光照射到海面,这些藻类植物能够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藻类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等。它们的应用十分广泛,多数藻类可作为鱼、虾的饵料,海带、紫菜可供人类食用。
材料二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 流水进入湿地后,各种物质随水流缓慢沉积。成为湿地植物的养料,其中有毒物质被逐步降解,因此湿地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红海滩与芦苇湿地相伴相生、交相辉映,浑然天成。红海滩不仅让人们流连忘返,同时也吸引着丹顶鹤、白鹤、黑鹤、大天鹅、大苍鹰等2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在此繁衍生息。
(1)材料一中的海水、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成分,鱼、虾属于生物成分中的 者。
(2)材料一中的海带、紫菜含碘丰富,碘是合成 激素的重要原料,所以常吃海带、紫菜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3)材料二中提到红海滩有2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繁衍生息,鸟类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 ,体温恒定。
(4)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湿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17.(2020?株洲)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为研究其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调查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表,由此可知目前该地区龟鳖类中占优势的是 。
种类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
148只
20只
8只
4只
1只
(3)研究者解剖了红耳龟和中华花龟(本地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发现红耳龟胃内有雨久花科、苋科和鱼类、贝类、鸟类、禾本科等食物,而中华花龟胃内仅有雨久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据此分析:
①依据食性,红耳龟与中华花龟之间的关系为 ,判断依据是 。
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 对其制约,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 多样性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
(4)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对当地民众或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 。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共2小题)
18.(2020?福建)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9.(2020?黑龙江)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四.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共24小题)
20.(2020?葫芦岛)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结合该图判断食物链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①草←兔←鹰
②草→鼠→鹰
③草→鼠→兔→鹰
④草→鼠→蛇→鹰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21.(2020?天水)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2.(2020?盐城)下列能够表示完整食物链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狼吃兔,兔吃草
D.猫头鹰吃田鼠,蛇也吃田鼠
23.(2020?湘西州)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草←兔←狼 B.兔→草→狼
C.阳光→草→兔→狼 D.草→兔→狼
24.(2020?孝感)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丙→丁”这样一条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等组成
B.甲、乙、丙、丁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若该食物链所在的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丁体内的污染物最多
D.该食物链中的丁作为腐生性微生物可分解烂菜叶、橘子皮等厨余垃圾
25.(2020?达州)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图1中所示的所有组成成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图2中的甲代表图1中的蛇
D.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6.(2020?东营)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27.(2020?晋中)你见过国槐树上垂吊着的一种绿色肉虫子吗?很多人称它为“吊死鬼”,它叫国槐尺蠖,胡蜂是它的天敌。与此相关的食物链是( )
A.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B.阳光→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C.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D.国槐→国槐尺蠖→胡蜂→细菌
28.(2020?郴州)在一生态系统中,能构成食物链的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大致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是②
B.“②→①→④→③”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
C.当①的数量大量减少时,短期内对④没有直接影响
D.如果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那么③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
29.(2020?黑龙江)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
30.(2020?万州区)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B.能量可以沿食物链双向流动
C.该生态系统由植物和动物组成
D.不同食物链中,鹰所占的营养级不同
31.(2020?娄底)关于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羊→狼 B.昆虫→青蛙→蛇→鹰
C.草→鼠→蛇→鹰 D.草→羊→狼→细菌
32.(2020?邵阳)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甲→乙
B.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丁
C.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33.(2020?衡阳)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表中生物可构成一条食物链为:D→B→C→E→A
B.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
C.表中生物C与E是竞争关系
D.表中生物D的数量最多
34.(2020?齐齐哈尔)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昆虫→青蛙→蛇 B.昆虫→青蛙→蛇
C.草→昆虫→青蛙→蛇 D.蛇→青蛙→昆虫→草
35.(2020?连云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作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草←鼠←蛇←鹰 D.阳光→草→鼠→蛇→鹰
36.(2020?德州)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 )
A.只有田鼠是消费者 B.蛇属于第二营养级
C.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 D.鹰属于四级消费者
37.(2020?巴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B.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C.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8.(2020?西宁)请仔细分析如图一组二图,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填字母或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如图A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食物链。生物③生长发育所需食物来源于生物[ ]通过 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2)上述B图中的a、b、c分别代表A图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其中,所含物质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生物是[ ];由它们所形成的食物链是 。
39.(2020?枣庄)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2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D、E、F、G表示食物链的四个营养级,a、b1~b4,c1~c5表示能量值。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请写出图1中的食物链 (用代号和箭头表示)。
(2)图1中的A对应图2中的 (填字母)营养级。
(3)图2中b1~b4表示图1中 (填数字)生理过程散失的能量,c1~c4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 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除了图示中的①草原生态系统外,我们本地还有②山亭梯田、③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④滕州红荷湿地、⑤枣庄新城等生态系统。其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填序号)。
40.(2020?莱芜区)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鹰占第 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41.(2020?鞍山)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草属于 者;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 者。
(3)为了防止草原病虫害,向牧草大量喷洒化学药剂DDT,则该食物网中 体内有毒物质DDT积累最多。
(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蛇、鹰、狐,会导致牧草的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42.(2020?黑龙江)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最长的食物链 。
(3)若该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草原严重退化,原有的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4)该食物网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
(5)若此草原土质被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其中体内毒素最多的是 。
43.(2020?济宁)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退田还湖,重建了湿地生态。如太白湖湿地,总水面积达到了18000余亩,成为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 实现的。
(2)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最高等的消费者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
(3)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蛇作为顶级消费者,它属于第 营养级,如果被捕食者的能量等比例的流向不同捕食者,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4)通过生态治理,太白湖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
五.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共2小题)
44.(2020?莱芜区)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图中甲表示生产者
B.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甲
C.图中⑥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
D.图中⑨是指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45.(2020?海南)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⑤构成一条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①
C.④体内富集毒素最多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共5小题)
46.(2020?泸州)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期通过十年的休养生息让长江重现昔日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下列关于长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阳光、温度和水是影响长江鱼类分布的生物因素
B.长江生态系统能提供工农业用水,也能调节气候
C.实施禁渔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
D.通过禁渔能提高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47.(2020?广东)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
D.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48.(2020?岳阳)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降雨有所增加,导致植被面积扩大,食草昆虫增多,对这一现象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合成总量增加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49.(2020?泰安)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
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C.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50.(2020?巴中)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
①在稻田中放养益虫
②利用剧毒农药治虫
③多施农家肥料
④大量捕杀蛇
⑤大面积种植单一植物
⑥严禁捕捉青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202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5)——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共6小题)
1.【解答】解:A、一块麦田中所有小麦,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河流中所有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部分,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一个池塘里全部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
D、一片完整的自然草原,既包括了生物部分,也有环境部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解: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A错误;
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B错误;
C、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一个鱼缸中所有的鱼、水草、虫,只有部分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池塘及池塘里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C、一个池塘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只具有部分生物成分,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垫江牡丹湖中的全部微生物只有部分生物成分,没有其他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解:A、白鹭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鳜鱼是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正确;
B、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错误;
C、动植物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桃树也有线粒体,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即包括生物成分,也包括非生物成分,白鹭、桃树、鳜鱼和西塞山前所有生物都是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缺少生物部分,因此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错误。
B、池塘中的水草和鱼只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环境,也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态系统,错误。
C、图中所有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也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态系统,错误。
D、整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新宁崀山景区内全部的脐橙树”,只有部分生物成分,没有其他生物成分及非生物成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B、“邵阳市资江河”,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C、“武冈市内所有的铜鹅”,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D、“新邵白水洞景区内所有的植物”,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所以,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邵阳市资江河”。
故选:B。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共11小题)
7.【解答】解:稻田中生长茂盛的水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属于生产者。
故选:A。
8.【解答】解: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A错误。
B、生产者与分解者,缺少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是非生物部分,缺少生物部分,C错误。
D、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落红”中的有机物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自然界中存在着物质循环的现象。A正确。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分解了“落红”,所以,细菌和真菌参与了“化作春泥”的过程。B正确。
C、“落红”中的有机物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C错误。
D、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无机盐,“春泥”中的部分无机盐如氮、磷、钾、硼等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和利用。D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森林里大量枯枝败叶堆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没有扮演好角色。
故选:C。
11.【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中,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存在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所以,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
C、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故选:C。
13.【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B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量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错误;
D、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D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A、苹果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苹果树属于生产者,A错误;
B、真菌属于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B错误;
C、啄木鸟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C正确;
D、含羞草属于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材料一中的海水、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成分,鱼、虾属于生物成分中的消费者;
(2)海带、紫菜含碘丰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所以常吃海带、紫菜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3)鸟类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
(4)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湿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非生物;消费;
(2)甲状腺;
(3)羽毛;
(4)间接。
17.【解答】解:(1)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红耳龟属于消费者;
(2)调查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表中红耳龟的数量增多,由此可知目前该地区龟鳖类中占优势的是红耳龟;
(3)①红耳龟的食物中也有雨久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所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具有竞争关系;
②红耳龟入侵后,在当地没有天敌,可以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基因多样性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可以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2)红耳龟;
(3)①竞争;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雨久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②天敌;基因;自我调节
(4)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共2小题)
18.【解答】解:A、海洋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错误。
C、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确。
D、海洋植物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正确。
故选:B。
19.【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最弱,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四.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共24小题)
20.【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三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①草←兔←鹰,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错误;②草→鼠→鹰,正确;③草→鼠→兔→鹰,鼠与兔不是捕食关系,错误;④草→鼠→蛇→鹰,正确。
故选:D。
21.【解答】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因食物增加而增加,甲因捕食者乙增加而减少,丙因捕食者甲减少而增加,因此会引起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而不是引起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22.【解答】解:ABD、螳螂、蝉、黄雀,大鱼、小鱼、虾米,猫头鹰、田鼠、蛇,都是动物是消费者,都缺少生产者,因此食物链不完整,ABD不正确;
C、狼、兔子是消费者,草是生产者,狼吃兔子,兔子吃草表示的食物链是草→兔子→狼,食物链完整,C正确。
故选:C。
23.【解答】解:A、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该食物链把箭头的方向弄反,A不正确;
B、把兔、狼与植物草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搞错,B不正确;
C、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C不正确;
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食草兔、狼它们三者的关系,D正确。
故选:D。
24.【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A正确;
B、生态系统各植物的种群数量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甲→乙→丙→丁”食物链中,甲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丁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C正确;
D、食物链指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在“甲→乙→丙→丁”食物链中,丁是消费者,不能分解烂菜叶、橘子皮等厨余垃圾,D错误。
故选:D。
25.【解答】解: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1中食物链有:草→鼠→蛇,草→昆虫→食虫鸟→蛇,草→昆虫→蛙→蛇,共3条,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1只表现出了生物部分,没有表现出非生物部分,不能成为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蛇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农药含量会最高。图2中的甲有毒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可代表图1中的蛇,C正确;
D.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B。
26.【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树→虫→鸟。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D正确。
故选:D。
27.【解答】解: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国槐与消费者国槐尺蠖、胡蜂捕食关系,A正确;
B、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不正确;
C、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箭头方向标反了,C不正确;
D、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的不包括分解者,D不正确。
故选:A。
28.【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②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生物的数量也越多。所以,图中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②→①→④→③,B正确
C、由食物链:②→①→④→③,①是④的食物来源,当①的数量大量减少时,④由于缺少食物而死亡,C错误;
D、如果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②是生产者,那么②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D错误。
故选:B。
29.【解答】解:A、兔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C、箭头表示的捕食关系错误;
D、鼠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草昆虫。
所以,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故选:B。
30.【解答】解: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鼠→狐;草→兔→狐,共5条,A错误;
B、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B错误;
C、植物为生产者,动物为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不仅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
D、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鹰属于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在“草→兔→鹰;草→鼠→鹰”中鹰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所以说,不同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不同,D正确。
故选:D。
31.【解答】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
B、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
C、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正确;
D、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32.【解答】解:A、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该食物链是:丁→甲→丙→乙。A错误;
B、该食物链中丁的能量最多,因此是食物链的起始端,应该生产者。B正确;
C、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正确;
D、根据A中食物链可知: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A。
33.【解答】解:A、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A0.05、E0.39、C0.51、B7、D58.其中E0.39和C0.51某重金属浓度差不多,可能营养级别相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结构是.A错误;
BCD、据A可知:A属于生产者,C和E都以A为食,属于竞争关系;D位于食物链最末端,根据能量递减规律,含有能量最少,数量也最少。可见C正确,B和D错误。
故选:C。
34.【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A错误;
B、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链状结构没有生产者。B错误;
C、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昆虫、青蛙、蛇它们四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C正确;
D、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箭头指向错误。D错误。
故选:C。
35.【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链状结构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
B、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鼠、蛇、鹰它们四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B正确;
C、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箭头方向指向错误。C错误;
D、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B。
36.【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农作物是生产者,田鼠、蛇、鹰都是消费者。A错误;
B、食物链上的每一级结构就是一个营养级,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蛇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因此,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题中食物链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C正确;
D、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田鼠是初级消费者,蛇是次级消费者,鹰是三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C。
37.【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相互联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如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任何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故选:A。
38.【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如图A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食物链。生物③生长发育所需食物来源于生物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图B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相当数量的直方图,可以形成的食物链是:b→a→c.其中,所含物质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b;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生物是b.
故答案为:
(1)分解者;吃与被吃;①;光合;
(2)b;b;b→a→c。
39.【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丙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因此丙是分解者,乙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则乙是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一中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C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是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B、C,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甲→A→B﹣→C;
(2)A属于消费者,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对应图二中的E营养级;
(3)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图二中b1,一b4表示图一中①③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1﹣c5,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分解者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③抱犊固国家森林公园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故答案为:
(1)生产者;消费者;甲→A→B→C;
(2)E;
(3)①③;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③.
40.【解答】解:(1)在生物学上,把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鹰的营养充足,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多。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草→鼠→蛇→鹰),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3)蘑菇属于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4)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鹰占两个营养级,即第三、四营养级。
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
(2)增多;蛇;竞争和捕食
(3)分解者;不能
(4)5;三、四
41.【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 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各种动物是消费者。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分解者。
(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若此生态系统被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蛇、鹰、狐,会导致牧草的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1)5;草→鼠→蛇→鹰;
(2)生产; 分解;
(3)鹰;
(4)自动调节。
42.【解答】解:(1)、(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该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鼠→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若该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草原退化,原有的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阳光的能量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草能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越多。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
(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若此草原土质被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那么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
故答案为:
(1)4
(2)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自动调节
(4)草
(5)鹰
43.【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鼠吃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鼠的体内,蛇吃鼠,鼠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蛇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从进化的角度看,图中的消费者草鱼、黑鱼属于鱼类;虾和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水鸟属于鸟类;鼠属于哺乳动物,其中最高等的消费者是鼠,其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3)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草鱼→黑鱼;绿色植物→草鱼→水鸟;绿色植物→虾→黑鱼;绿色植物→虾→水鸟;绿色植物→鼠→蛇;绿色植物→蝗虫→水鸟;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中,蛇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中,蛇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蛇作为顶级消费者,它属于第三、四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通过生态治理,太白湖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原因是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故答案为:(1)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胎生哺乳;
(3)7;三、四;绿色植物→鼠→蛇;
(4)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五.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共2小题)
44.【解答】解:A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图中丙有箭头指向甲,乙也有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分解者;乙指向丙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乙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则丙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因此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AB错误
CD、图中①④⑤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等,②③表示呼吸作用需要氧气,⑥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和呼吸需要氧,⑧⑨是指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C错误,D正确。
故选:D。
45.【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⑤是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所以②→③→⑤不是一条食物链。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①太阳。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④鸟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富集毒素最多。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正确。
故选:A。
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共5小题)
46.【解答】解:A、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阳光、温度和水是影响长江鱼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A错误;
B、长江生态系统是淡水生态系统能提供工农业用水,同时水分蒸发也能调节气候。B正确;
C、鱼是动物,在长江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实施禁渔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C正确;
D、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所以,通过禁渔能提高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A。
47.【解答】解:A、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A正确;
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人为的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导致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B正确;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人为的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会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C正确;
D、在广场上铺设地砖,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导致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食物缺乏等,影响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D错误。
故选:D。
48.【解答】解:A、植被面积扩大,食草昆虫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A正确;
B、生态系统中植被面积扩大,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合成总量增加。B正确;
C、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C正确;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定的,题干中数量的增加是因为食物的增多,适应能力不一定增强。D错误。
故选:D。
49.【解答】解: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不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人类却不能生存,A错误;
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主要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正确;
C、引进一些外来物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当地的生物生存,C错误;
D、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才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B。
50.【解答】解:稻田中的益虫捕食的大多是农作物的害虫。因此①稻田放养益虫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②剧毒农药治虫虽然可以杀死害虫,但是增加了稻米化学农药残毒,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③多施农家肥料,可以增加农田中多种无机盐,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保护农田;④捕杀毒蛇,使老鼠数量增加,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会破坏生态平衡;⑤大面积单一种植,使生物种类减少,自动调节能力降低,容易爆发病虫害;⑥严禁捕捉青蛙,青蛙可以捕捉多种农田害虫,有效地稳定了生物种群的平衡,有利于农田保护。所以对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②④⑤。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