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学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8.1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普通用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科学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8.1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普通用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05 10:4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科学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8.1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一、单选题
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胃液
B.
唾液
C.
尿液
D.
胰液
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
氨水
B.
汽水
C.
冰水
D.
糖水
实验室要配制的溶液,采用下列方法:
和的溶液混合;
和的溶液混合;
和的溶液混合;
和的溶液混合。
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
B.
C.
D.
化学课上,化学老师为同学们表演了小魔术,他将一张白纸展示给大家,然后用喷壶向纸上喷了一些无色液体,“化学真奇妙”的红色大字立刻显现于纸上。他所用的试剂可能是下列哪一组
A.
酚酞--石灰水溶液
B.
酚酞--盐酸溶液
C.
石蕊--石灰水溶液
D.
石蕊--盐酸溶液
清洁用品中,呈酸性的是
A.
洁厕灵
B.
油烟净
C.
肥皂水
D.
牙膏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干燥气体
B.
称量NaOH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呈碱性的是
物质名称
牙膏
胡萝卜
橘子
食醋
pH
选项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
“”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C.
向石蕊试液中滴加醋酸,呈现蓝色
D.
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下列水果中酸度最强的是
A.
菠萝
B.
木瓜
C.
草莓
D.
柠檬
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
A.
食醋
B.
食盐水
C.
氨水
D.
柠檬水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pH,显酸性的是
A.
洁厕灵
B.
消毒液
C.
肥皂水
D.
炉具清洁剂
二、填空题
2020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许多场所均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杀,阻断了病毒传播,测体温也是种预防手段,请结合图示和文本回答各小题。
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呈
______
性。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其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使用时务必不能与洁厕灵有效成分为混用,二者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医用酒精在室内大面积喷洒消毒时,要通风良好,远离火源防燃防爆,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
。与其他两种相比,使用医用双氧水消毒的优点是
______

医院的护士常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测量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微观解释是
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看到的现象是______,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离子______;
实验看到的现象是______,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某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证明
能与反应。每步实验前,a、b、c?均关闭
打开?b、c,用注射器从?b?处缓缓压入空气,观察到甲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该操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乙中放入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打开?a、b,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花_______________;关闭?a,打开?c,用?注射器从?b?处抽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Cl、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______。
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
四、实验题
自制指示剂的探究
实验步骤:
取紫甘蓝、水萝卜心里美分别在研钵中研磨,各加入5mL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搅拌、浸泡、过滤、装瓶备用。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入滴自制指示剂。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甲是实验室干燥、收集某气体的实验。据此判断:该气体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不可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气体不可能是氢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乙是某同学探究铁钉锈蚀的实验。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精盐质量的实验。天平的读数为________g。
五、探究题
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表.
植物的汁液
在酸性溶液中
在水中
在碱性溶液中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玫瑰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植物的名称
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的某种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匀的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______色.
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______填植物的名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胃液的pH范围为,小于7,显酸性。
B、唾液的pH范围为,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尿液的pH范围为,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胰液的pH范围为,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正确;
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解:实验室要配制的溶液需要用到pH大于5和pH小于5的两种溶液按照一定质量比进行配制,或利用pH小于5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来配制。观察四种方法可知,不可能实现。
故选:C。
根据溶液的pH以及溶液的pH调节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4.【答案】A
【解析】解:A、石灰水溶液显碱性,遇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B、盐酸溶液显酸性,遇酚酞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C、石灰水溶液显碱性,遇石蕊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D、盐酸溶液显酸性,遇石蕊溶液显红色,但石蕊溶液本身显紫色,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题意,将一张白纸展示给大家,然后用喷壶向纸上喷了一些无色液体,“化学真奇妙”的红色大字立刻显现于纸上,结合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洁厕灵,小于7,显酸性;
B、油烟净的,大于7,显碱性;
C.肥皂的,大于7,显碱性;
D.牙膏的,大于7,显碱性;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D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牙膏的pH为,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胡萝卜的pH为,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橘子的pH为,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食醋的pH为,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酚酞溶液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与碳的化学性质及与碳酸盐之间的转化,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反应不能用酚酞试剂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故出现白色浑浊现象,B正确;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故向石蕊试液中滴加醋酸,呈现红色,C错误;
D.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的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但没有气泡产生,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解: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D。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pH,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食醋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C.氨水显碱性,,符合题意;
D.柠檬水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解:A、洁厕灵pH为,pH小于7,显酸性,故正确;
B、消毒液pH为,pH大于7,显碱性,故错误;
C、肥皂水pH为,pH大于7,显碱性,故错误;
D、炉具清洁剂pH为,pH大于7,显碱性,故错误;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13.【答案】碱?
?
?
?
安全、无污染?
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解:含氯消毒液的,pH大于7,所以呈碱性;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都不改变,反应前钠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个、3个、1个、2个,反应后除X外钠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个、1个、1个、2个,因每个X分子中有2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解得;故填:碱;;;
酒精具有可燃性,酒精蒸汽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医用酒精在室内大面积喷洒消毒时,要通风良好;医用双氧水中的过氧化氢会分解为水和氧气,与其他两种相比,使用医用双氧水消毒安全、无污染;故填:;安全、无污染;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水银温度计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填: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根据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
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无色酚酞不变红
?
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色
?
无色酚酞不变红
?
不能使酚酞变色
?
无色酚酞变红
?
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色
【解析】解:水呈中性,酚酞试液不变色,故填:无色酚酞不变红;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色;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不变色,故填:无色酚酞不变红;不能使酚酞变色;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无色酚酞变红;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色.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本题主要考查了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方面的内容,从实验对比中形成结论,注意对比要素的差异.解答类似题目时严格讲来是根据现象下结论,但是由于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所以要借助已有知识对现象进行推测
15.【答案】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无明显变化;甲中水流入乙中;乙中小花湿润后由紫色变成红色;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根据密封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装置的气密性;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
打开?b、c,用注射器从?b?处缓缓压入空气,观察到甲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在乙中放入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打开?a、b,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花无明显变化;关闭?a,打开?c,用?注射器从?b?处抽气,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中水流入乙中,乙中小花湿润后由紫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书写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无明显变化;甲中水流入乙中;乙中小花湿润后由紫色变成红色;
?。
16.【答案】漏斗、烧杯;
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稀盐酸或稀硫酸
【解析】解: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棕黑色粉末与试剂X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和黑色固体,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则棕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X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故答案为:
漏斗、烧杯;
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稀盐酸或稀硫酸。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棕黑色粉末与试剂X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和黑色固体,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探究“脱氧剂“成分的流程、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过滤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紫甘蓝、水萝卜遇盐酸变红,遇氢氧化钠变绿黄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制指示剂的探究,难度不大,理解自制指示剂的步骤和实验现象是解题关键。
【解答】
实验步骤:
取紫甘蓝、水萝卜心里美分别在研钵中研磨,各加入5mL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搅拌、浸泡、过滤、装瓶备用。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入滴自制指示剂。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紫甘蓝、水萝卜遇盐酸变红,遇氢氧化钠变绿黄。
18.【答案】小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合理即可
铁钉没有锈蚀或没有明显现象,合理即可;铁钉没有与水接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氢气的性质,铁生锈的条件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根据题干叙述的内容结合已有知识作答。
【解答】
由于氢氧化钠显碱性,不能用于干燥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该气体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7;该气体不可能是氢气,理由是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由于该实验铁钉没有与水接触,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没有锈蚀或没有明显现象,合理即可;
砝码的质量是10g,游码读数为,故天平读数为。
19.【答案】万寿菊
?
胡萝卜
?
绿
?
牵牛花
【解析】解:
由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四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胡萝卜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
利用表中的变色情况可以判断玫瑰花汁遇碱会变成绿色.
利用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变色情况与牵牛花相似.
故答案为:
万寿菊、胡萝卜;
绿;
牵牛花.
四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胡萝卜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
玫瑰花汁遇碱会变成绿色.
利用石蕊遇酸碱的变色情况分析即可.
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然后再结合所学的指示剂知识解决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