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沪教版第2册课本
连加
【教学目标】
能通过收集、汇总信息,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进一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四会目标】
会列竖式进行连加计算。
会用连加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听清其他同学的表述,作出判断并提出质疑或补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围绕“四会”目标的教与学活动设计
教学说明
课前口算:
3+5+9
4+6+2
9+7+4
8+7+6
指名口算或抢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竖式计算。
37+28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看图说图意。
(1)观察图,从图中知道什么?
(2)汇总信息
1班
2班
3班
29人
29人
28人
(3)问:每人发一个面包,要多少只面包?
指名列式:29+29+28
3、
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探讨竖式计算。
(1)问: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如何写呢?请小朋友尝试例题的竖式计算。
(2)指名汇报,师根据回答板书过程。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3)思考:为什么算式3中是进2呢?
同桌讨论交流。
(4)说一说你喜欢哪种竖式计算的方法?
(5)小结。
2、练习:帮助好朋友找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37+26+19=
22+5+31=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汇报,错误分析。
2、填一填
3、应用。
小胖、小巧、小丁丁三人去玩,每人带了25元,他们一共有多少元?
学生读题、分析、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自我评价
五、板书
连加
29+29+28=86(个)
答:要86个面包。
说: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从图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想:该怎样列算式解决问题?
人数就是面包数
自学课本,汇报,展示、尝试
做:尝试连加的竖式计算。
组织不同方法交流时,要求学生会用语言完整有序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会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及时予以评价。
想:为什么向十位进2?
通过实践、讨论等活动,能进一步的掌握不同的列竖式的方法。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通过练习,让小朋友熟练掌握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问题。课
题
连
加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_一_年级第_二_学期P_41
教学目标
1、信息的收集与汇总。
2、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重点
信息的收集并汇总。
教学难点
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与要求
一、复习
出示:3+2+5=10
提问:几个数相加?
小结板书:连加
再次出示:54+28=
82
说说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及注意事项
板书: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个别回答
同桌互说
个别回答
表达清楚、完整;认真倾听。
表达清楚、完整;认真倾听。合作交流。
二、新课引入
小朋友,春天的景色很漂亮,我们要去春游了。小亚他们学校也组织郊游,请看:(出示电脑课件)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画面上你们知道些什么?
同桌互说。
学生信息汇总:
一年级1、2、3班一起坐车去郊游,
1班
29人
2班
29人
3班
28人(图片信息)
问题“每人发一只面包要多少只面包?”(文字信息)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表达清楚、完整;认真倾听。合作交流。
教学意图: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
三、探究新知
小朋友收集信息很仔细。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会吗?用什么方法解决?
板书:
29+29+28
今天我们要用竖式来计算连加的结果。
揭示课题:竖式计算
个别汇报。
表达清楚、完整。认真倾听
让学生尝试计算。
同桌尝试计算。
书写认真、计算正确。合作交流。
1、师板书学生计算过程。
2、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齐说计算过程。
正确说算理。表达清楚、完整。认真倾听。
教学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掌握连加的运算可以用一个竖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独立练习册p48
33+15+21=
49+16+24=
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完成另外两道
22+5+31=
14+23+6=独立完成。
2.交流核对。(说说错误原因)书写认真、计
算正确。数学小诊所
病例(一)
24+18+13=42
2
4
+
1
8
4
2
病例(二)
24+18+13=37
2
4
2
4
+
1
8
+1
3
4
2
3
7
病例(三)
24+18+13=55
2
4
+
1
8
4
2
+
1
3
5
51.独立完成。
2.交流核对。(说说错误原因)
认真倾听,
表达完整。教学意图:练习设计的层次由易入难,题型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并且由
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改变思维定势。学生通过操作,
训练了技能,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可以怎么算?学的怎样呢?个别汇报表达清楚
完整。
认真倾听。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对自己在课中的学习反馈,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连
加
29+29+28=86(个)
1)
2
9
5
8
2)
2
9
3)
2
9
+2
9
+2
8
+
2
9
2
9
5
8
8
6
5
8
+
2
8
+
2
8
8
6
8
6
答:要86个面包。
(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
(
54+28=
82
)
54
+2
8
82
作业设计
数学练习册P49。
回家做数字卡片游戏。
教学反思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能准确地笔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3)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和汇总信息,解决加减法的问题。
(4)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感知用数学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简单的,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会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春游。瞧,两个班的小朋友们已经乘上大巴士出发了。
二、新课探索
师:从图上你们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看图说清楚么(课件)
1生:一年级2班有29人
一年级3班有28人(师:说得很具体)
师:(课件出示)仔细看,又告诉我们什么?(共有女生32人),根据这三个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男生有多少人?)(你提的问题真合理)
求男生有多少人,你们是怎样想的?(同桌说说悄悄话)
生汇报:先要知道共有多少人,再算男生人数
师:你真会动脑筋。谁再来说一说?(上课很专注,能倾听他人的想法)
算式怎样列?29+28-32(板书)大家都同意吗?29+28表示?再减32表示?
师:(指着算式)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有加有减)(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是呀,这是加减混合题(板书),今天就学习加减混合(齐读课题)
计算时,我们先算?再算,对了,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大家能用竖式来计算呢?打开课堂练习本,自己试一试(练习本,投影展示)(评价:?第一个完成,坐得真端正)
生1:29+28-32=25(人)
师:很好,你是分成两个竖式来进行计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29+28-32=25(人)
师:哦,你把两个竖式合并成了一个竖式。做对的举手,记上一颗星。
三、巩固练习
1、说说括号里填几,用手势表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学会了列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1、列竖式时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10
,向十位进1
4、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
小胖也学了加减混合,请你做小老师,检查他做的对不对,对的出钩,错的出叉。
(1)64+25-58=97
(2)54+18-25=47
6
4
54
-
2
5
+
18
3
9
-
25
+
5
8
47
9
7
3、你们真是火眼金睛,找出小胖的错误。自己列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行吗?打开1号本(投影核对)抄横式,列竖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个位有0
14+76-38=
52-20+9=
4、生活中也有加减混合,我们一起看一看(解决问题)
(1)60人在跳绳比赛,第一轮结束后,走了30人,又来了37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
(2)体育室有足球35个,篮球28个,
,还剩几个?缺的条件,算怎么补?
(借出多少个——你的脑筋转的真快)
35+28-41
四、本课小结
师:做加减混合题时要注意什么?
机动
奖励大家玩个数字游戏,每条边上有三个数,三个数的和是100。这么多数,先填哪个,为什么?(同桌交流)(100-17-35=48——很好,你是用我们学过的连减的方法,48还有其他方法算出来么。我们可以先算……,再算……)
五、板书
加减混合
29+28-32=25
29
+
28
32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