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式与方程”(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教材简析:“式与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由“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复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块进行,也可以合并在一节课。我选择的是后者。但无论采用怎样的复习方式,都应该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是太好,特别是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环节。找等量关系的确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但我在分析学生的解题思维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解题困难的根源是对未知数与已知数进行四则运算后,在对所表示出来的式子的含义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把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三部分融合在一节课进行尝试。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式与方程”的认知结构, 提高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方法,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
3.使学生通过复习明确“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和复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式与方程”的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辅助: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复习“式与方程”。(板书课题)看到这一课题,你会想到哪些相关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 解方程 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师:我们先来回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用一个字母“X”表示一个数,(板书x)你能想象一下这个字母“X”可以表示什么数吗?
紧接着随手写下“4x”“2x+4”“x÷2-4”,问:与x什么关系?表示另一个数。
师:真不错,我们要搞懂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含有字母的式子仍然表示一个数,而这个数是与这个字母所示的数有一定关系的数。
练习:下面一个数用字母a来表示,你能根据不同关系的表述分别连出另一个数吗?(ppt)
重点强调2a和a?有什么区别?
三、复习方程与解方程
1.师指着板书“4x”“2x+4”“x÷2-4”提出:这三个式子分别表示另一个数,如果另一个数是“60”,那么这些式子就都等于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x=60”“2x+4=60”“x÷2-4=60”)
师:像这样形式的等式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那什么叫方程?
紧接着在写一些式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解上面的方程
联系后,反馈评讲。并提出:解方程时要注意书写、及时检验。
四、复习用方程解决问题
1根据不同的应用,列出方程
师:解方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三道题,如果要用方程解答,先要列出怎样的方程?(ppt出示)
学生很快说出,这三道题都可以列出方程4x=60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4x”在以上三题中分别表示了什么含义。
2.根据方程补上条件,根据条件变化列出方程
师提出:如果“2x+4=60”“x÷2-4=60”这两个方程分别是从下面两个问题中列出的,请你对这两个问题补上相应的条件(ppt出示题目)
学生完成后,师:你们补上的这两个条件,也正是在列方程时要用到的关键句。为什么说它是关键句呢?(从这句话中可以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复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师:请同学们用方程解答下题,并思考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ppt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讲评。并讨论、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①读懂题意②设未知数③找出等量关系④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作答。(师简要板书:读、设、找、列、算、验)
师指出:在这六步中你认为哪一步是最重要的?(找出等量关系是最关键的)
4.对比质疑,突出优化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六步,用方程解答下面的问题。(ppt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按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了这样的方程。
师:当然,在找等量关系时,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列出的方程就是不一样的。你们觉得这些方程,最容易找到等量关系的是哪一个?
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师说:根据每个人的理解,能较快地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都应该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所列出车方程计算比较麻烦,就要继续调整找出其他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像上题通常容易想到的是按“总价相等”来列出方程。
如果有一位同学也是按总价相等列出了12×32+8x=760,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师:这位同学所犯的错误,使我们想起了怎样的成语?(张冠李戴)
2.出示两道题,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列出方程或算式。
学生解答好后,教师质疑:为什么很多同学在解答第二题时都不用方程来解答?这两题有什么共同之处?(生单独思考,然后交流讨论后作答。)
师:对了,这两题在列式时都用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只不过第一题把已知数与未知数合在一起,按以上数量关系进行列式,得到的是方程,而第二题是把已知数直接按以上数量关系进行列式,就可以得出结果。所以第二题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顺向题”。
五、总结各自收获
六、布置作业
作业:第82页练习十六, 第1题、第5题。
第83页练习十六, 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