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浆果椭圆形,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果棱饱满,肉脆、多汁,味甜似蜜,有清香。
杨
桃
作家名片:岑桑:广东顺德人,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岭南文库》丛书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97年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届伯乐奖。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自由朗读课文,用“
”圈出要求会认的字,用“
”标出要求会写的字,并给段落标上序号。
2.对照老师的标注,检查是否标注清楚了,再把标出的生字读一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5
17
18
不如
一
严
半
教
边
是
级
哈大笑
着
嘻笑
和颜
色
教
shì
kào
ér
bān
hā
dào
shěn
shì
yè
sù
shǎnɡ
qiǎnɡ
xī
yuè
huì
甲骨文的“页”像一个下跪的人。上部为头
,
突出了他的大脑袋和眼睛;下部为人身。带“页”
的字多与头、面有关,如“额”“颊”等。
靠
而
班
哈
倒
审
视
页
肃
晌
抢
嘻
悦
诲
1.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听范读,看自己的朗读是否正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伸出你的小手指,一起写写这几个字吧!(共39张PPT)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告诉我们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样子。
学习本文时,想一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和老师看见后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体会老师的话,懂得做事或看问题应该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神态描写的好处,学用对比的方法写文章。
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画杨桃
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点明“我”坐的位置和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平常所见的杨桃
“我”所见的杨桃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可以看出“我”画杨桃非常认真,实事求是。
用认真、平和的语气读出“我”画画时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看到的杨桃
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
,因为
.
.
。
填一填:
根本不像
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教室前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
我的座位在
正对着我
自由读第2—17自然段,说一说:老师是如何“教育”我们的?
老师的教诲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同学们认为“我”画的根本不是杨桃。“
哈哈大笑”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我”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他们心目中的杨桃不是这样的。
·
·
·
·
积累练笔:
请你写出几个与“哈哈大笑”结构相似的词语。
扬扬自得
孜孜不倦
恋恋不舍
勃勃生机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用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写出了这几个同学对“我”的画的质疑和嘲笑。
要读出同学们质疑、嘲笑的语气,语调稍高。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从“看、坐、审视”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哈哈大笑,说我画的不是要,是五角星。老师则是坐到了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
比一比:
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朗读指导:读同学们的话,要读得果断、有力。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想一想: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老师在审视之后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这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意识到同学们还没有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还不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会不一样的道理。
·
·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半晌”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好——笑!”
“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调,嘲笑“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嘻嘻”写出了这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扬扬的样子,为后文写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作铺垫。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形象地刻画出了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朗读时语调稍低,读出同学们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
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在亲自观察中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说一说:
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要反复提出问题?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和颜悦色”写出了老师神态的变化,说明他看到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心里很欣慰。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老师的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二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盲目嘲笑别人,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
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这位老师耐心的态度。
老师的话告诉我们:(
)
A.做事或看问题应该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画画应该画出大家都熟知的样子。
选一选:
A
自由读第18自然段,说一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有什么影响?
难忘教诲
朗读指导:读出“我”对老师的感恩和对其高明的
教育方式的敬佩之情。
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如果自己认真、诚实地做好了事情,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就要及时改正,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说一说:
如果生活中遇到同样的事情,
我们该怎么面对别人的嘲笑和不解呢?
神态描写
概念:神态描写是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的描写。
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具体;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品质。
运用:本文中“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和颜悦色地说”写出了老师的神态变化,反映了老师的心理变化等。
语文要素
○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几个同学嘲笑“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老师在“我”的座位上观察了杨桃,并请那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通过事实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是课后第3题哦!
○读一读,记一记。
点拨:这些词是由本课的生字“靠、视、抢、悦”组成的词。我们要在熟读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记住这些词,并学习运用。
靠近
依靠
可靠
注视
仰视
视而不见
抢先
抢救
抢夺
喜悦
愉悦
赏心悦目
对
比
学方法:对比的方法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从而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本课就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展现了人物的认识和情感的变化。如,同学们的态度的前后
语文要素
对比:开始时以为“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就“哈哈大笑”,嘲笑
“我”;后来明白是他们自己错了,就感到难为情。同时,文章还写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老师的神情的前后对比等。
记方法:
1.
对比要鲜明
,
要表现人物的特点。
2.
可从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进行对比描写。
用方法:写一句话,注意用上对比的方法。
示例
看到妈妈端着西瓜走了过来,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妹妹顿时哭得稀里哗啦的。
画
杨
桃
“我”——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同学们——看:哈哈大笑
嘻嘻笑
实事求是
老师——耐心教诲: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换位思考
画杨桃,因观察位置不同,而形状不同;做事情,因想法不同,而结果不同;看问题,因角度不同,而结论不同。所以,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我们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有个人牵着大象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请让开一点儿!”一个盲人说“象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摸一摸吧!”另外三个盲人也说:“对,摸一摸就知道象是什么样了。”牵象的人把象拴在书上,他们就去摸。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腿,就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跟绳子一个样!”
盲人摸象
四个盲人你争我吵,都说自己对,谁也不服谁。牵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呢?”(共32张PPT)
你们能够尝试画一下杨桃的模样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主人公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5
17
18
不如
一
严
半
教
边
是
级
哈大笑
着
嘻笑
和颜
色
教
shì
kào
ér
bān
hā
dào
shěn
shì
yè
sù
shǎnɡ
qiǎnɡ
xī
yuè
huì
教室
浴室
shì
走至屋内
室
靠
靠边
靠岸
kào
告人以是非
而
班
而是
而且
ér
真心来
会面
bān
班服
班长
辨别左右
再选王后
hā
哈气
哈欠
口合不拢
倒
哈
dào
倒不如
倒立
此谜无人猜到
审
视
shěn
shì
审视
审查
审视
视点
绅士进屋
摘下围巾
已“见”祸端(礻)
页
肃
yè
一页
几页
贝字头上加一横
sù
严肃
肃静
潇水竭时草也枯
晌
抢
qiǎng
抢答
抢先
扌+仓=抢
shǎng
向着太阳
晌午
半晌
嘻
悦
xī
笑嘻嘻
嘻嘻哈哈
口+喜=嘻
yuè
和颜悦色
喜悦
心里想兑换
诲
huì
教诲
诲人不倦
悔不用心早读书
读一读:
我把水倒(dào)在了走廊上,小妹妹摔倒(dǎo)了,我很内疚。
?
?
倒
dǎo
(倒闭)
dào
(倒退)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靠
而
班
哈
倒
审
视
页
肃
晌
抢
嘻
悦
诲
【审视】
【严肃】
【半晌】
【教诲】
【和颜悦色】
仔细看。
半天。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教训、教导。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好对话的语气,注意停顿、重音、节奏。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老师的神情
变得严肃了
。半晌
,他又问道:“画杨桃
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
“好——笑
!”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
,同时发出
嘻嘻的笑声
。
朗读示例:
自读课文,思考:同学们为什么笑“我”?
因为“我”画的杨桃与平时看到的不一样,样子像五角星。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结构:全包围
笔画:八
部首:囗
图
tú
组词:图画
地图
“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第二笔是横折
按先里头再封口的笔顺书写,最后一笔是横。
结构:左右
笔画:十
部首:讠
课
kè
组词:上课
课间
“木”字的撇要穿插到言字旁的下面。
结构:左右
笔画:十三
部首:扌
摆
bǎi
组词:摆放
摆设
右下部“去”的第二横宽于“罒”。
右上部“罒”
低于左边提手旁,写得较扁。
结构:半包围
笔画:十
部首:广
座
zuò
组词:座位
入座
“坐”字上面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
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以护住里面的“坐”
最后写“土”。
结构:上下
笔画:九
部首:宀
室
shì
组词:教室
浴室
最后一横和宝盖等宽
第一笔和第八笔写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
笔画:六
部首:亠
交
jiāo
组词:上交
交给
下部撇、捺要舒展。
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
结构:左右
笔画:九
部首:口
哈
hā
组词:哈哈大笑
哈气
撇在竖中线上起
笔,穿插到口字旁下面。
右边“合”的、要舒展,盖住下面部分
结构:独体字
笔画:六
页
yè
组词:一页
几页
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
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
易错提示: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结构:左右
笔画:七
部首:力
抢
qiǎng
组词:抢答
抢先
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
“人”要盖住下面部分
结构:左右
笔画:十五
部首:口
嘻
xī
组词:嘻嘻
嘻笑
第九笔横要长,
起笔在口字旁下面。
第七笔是点,第八笔是撇。
中间的“ロ”写得小且扁
最下部的“口”写得扁,比上面的“口”大
易错提示:最上部是“士”,不要写成“土”。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图画
课本
摆放
座位
教师
交流
抢着
嘻嘻
老师
讲桌
然后
画纸
神情
角度
几页纸
五角星
哈哈大笑
2.听写生字、词语。
填一填:
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______的样子,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__________
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五角星
观察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