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考情分析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09 福建卷 句式变换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 3分
2009 北京卷 把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4分
2009 重庆卷 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 4分
2010 四川卷 根据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 5分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10 全国卷I 仿句修辞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2010 课标卷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2010 山东卷 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2010 辽宁卷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2010 安徽卷 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5分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10 天津卷 选用句式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3分
2011 全国卷 句式变换修辞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10分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11 课标卷 句式变换修辞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11分
2011 辽宁卷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11分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11 安徽卷 仿句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
2011 浙江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4分
2011 四川卷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5分
2011 广东卷 句式变换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3分
2011 重庆卷 修辞 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从形式上看,选用句式一般采取单选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从试题结构上看,主要采用定位选句的形式;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否定句与肯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句式选用并不是年年都能进入考题,一般来说,考查了仿用句式或句式变换题,就不再考查句式选用题,如2011年全国卷、课标卷、辽宁卷和2010年全国卷Ⅰ、四川卷等。
在高考试题中,仿用句式突出了语言表达中的规范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合的特点,这是命题的热点。所选材料可能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2011年安徽卷。仿写句子大都围绕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格命题。比喻、排比、比拟出现率极高,如2011年四川卷第19题对“拟人和反问”的要求。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卷弱化了选用句式的单独命题,而是使之与语言的连贯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设题考查,但是却强化了变换句式的考查。重组句子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和课标卷、辽宁卷都考了长句变短句,2011年广东卷考了短句变长句。
修辞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直接地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变换句式、广告词、对联等)”、“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从知识点设置上看,仿句题常将比喻、比拟、借代等侧重内容的修辞与对偶、排比、反复等侧重形式的修辞中任意两种组合在一起考查,比喻与排比套用、比拟与排比套用、比喻与比拟连用、比拟与对偶套用是四种常见组合方式,比喻与排比套用的考查形式出现频率最高。
在2012年高考中,长句和短句的互换、仿句、修辞手法,仍是考查的重点、热点,每道题的分值为4~6分,备考中应注意重点复习。
真题演练
1 [2011·四川卷]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有四个关键因素:选择恰当的意象、选择合适的句式、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语言要生动。
2 [2011·全国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友情是一把平常的雨伞,能为朋友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雨;友情是一缕暖暖的阳光,能为朋友送去严冬季节的温暖;友情是一汪清澈的湖水,能为朋友滋润荒漠一般的心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仿写的能力。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是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一种标志。其诀窍在于长期的锤炼与仿写训练,而且要展开想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倚马可待的语言表达能力。
3 [2011·辽宁卷]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应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题目明确提出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的要求。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理解“短句”的含义,要注意的是改成的“短句”要主干清楚,短句与短句之间要按照恰当的顺序排列,以求达到“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的要求。
这道题的改写方法是:先找主干句——“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再整理句子内部成分,一是运用了什么——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二是有怎样的内容——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4 [2011·广东卷]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3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以第一句话为主干,提取另外两句的主干部分去做第一句的定语。
5 [2011·重庆卷] 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 理由示例:“黑葡萄”,圆溜溜,有灵动之感,与“深情地注视”和“半洋半土、半文半野”呼应。
(2) ② 理由示例:墨镜下的姑娘的眼睛是黑眼珠,水灵灵,充满了灵气儿,用“黑钻石”可显其高雅,又与后文的“奇异的光亮”呼应。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四个备选的词语都有“黑”的意思,但“黑夜”给人恐怖、死寂之感,且缺乏表现力;“黑墨”形容姑娘的眼睛,缺乏灵气儿。“黑钻石”高雅、闪光;“黑葡萄”状其瞪圆,有原生态之感;根据喻体前后的内容和两个喻体的特点,(1)选“黑葡萄”,(2)选“黑钻石”。
技法点拨
一、选用句式
1.解题步骤
熟悉各种句式,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这是正确解答选用句式的前提和基础。解答选用句式的程序是:
(1)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给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选用能与上下文相通的句式。
(3)解答选择题,要比较各个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要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
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思维轨迹】 此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第一步是审清题目要求,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即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因此在做题时,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常见的解题思路。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
结合本题看,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叙述张丹、张昊在比赛中受伤的事实;第二句也就是横线部分显然是写两人在挫折面前的表现;第三句是对他们这种顽强精神的揭示。因此答案为C。第三步,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再次确认一下。
【参考答案】 C
2.解题“三结合”
(1) 结合具体句意理解。理解句意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判明本语段是围绕什么进行表达或表述的,中心是什么,主体是什么,有何表达方式,由此判断采用从一而贯的句式,或者选用能够准确表达这个中心以及强调重心、情感、语气等的句式。
(2)结合具体语境确认。句式的选择总是为了使表达规范、语意明确,因此必须考虑语意和表达的需要,要特别注意试题所提供的语境。
(3)结合主体语序调整。倘若一个句子附加成分太长,就容易遮蔽句子的主干,影响语言表达的清晰,这就需要对语序作出调整,直到表达清晰为止。
2 选择恰当的句式,按要求重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
①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②植物学家和园艺师们共同努力。
③昙花的开放时间可以延长。
④生长激素和新的栽培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1)强调“科技人员的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轨迹】 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需要重组的是四个句子,四个句子组合后变成复句。这时应该具体理解句意,想一想哪些复句可以在各分句内容中只强调某个分句的内容。一般来说,具有偏正关系的转折复句能强调“但是”以后的内容,所以转折关系的复句便成了首选。然后再仔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四个句子内容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③同①②④之间有因果关系:③是“果”;①②④分别是“因”,并且②是一组,①④是一组。这样分析之后,结合主体语序调整,答案便清楚了。
【参考答案】 (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同生长激素和新的栽培技术的普遍运用固然可以使昙花的开放时间延长,但是这离不开植物学家和园艺师们的共同努力。(2)诚然,植物学家和园艺师们的共同努力使昙花的开放时间得以延长,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生长激素和新的栽培技术的普遍运用。
二、仿写句式
1.解题步骤
(1) 一审:①审主旨内容。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根据例句,审清仿句的内容主旨,做到内容一致。②审句式结构。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及成分与例句相一致。③审修辞格式。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对《考试大纲》中提到的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
这八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问、夸张。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
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不超过60字)
这道题需要审的有:①审主旨内容:“时间”。②审句式结构:复句。③审修辞格式:比喻。
(2)二定: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例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时间”开头,主语加以限定,则确定的对象为喻体。可确定的对象有:清风、细雨;清泉、流水;良药、利刃……
(3)三仿:遣词仿写。根据审题信息,例句的内容是描写书籍的作用,而仿句的内容是要描述时间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相通这一特点,仿写出的语句有:
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清泉能洗涤污垢,流水能冲走痛苦的回忆;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
(4)四连:连贯语句。根据句式一致的要求,把以上内容连贯成与原文主旨一致的几句话。仿写出的语句有:
时间好比一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时间好比一池清泉,它能帮助我们洗涤心灵上的尘垢;时间如同一股流水,它能协助我们冲淡心灵上痛苦的回忆;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帮助我们减轻心灵上的伤痛;时间如同一把利刃,它能协助我们切除思想上的毒瘤……
(5)五验:检查验证。 审视所仿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下面几个仿句是从学生答案中抽出来的,请看它们是否得当:
①时间好比黄金,它能引导我们懂得珍惜生命。②时间好比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③时间好比太阳,它能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温暖和光芒。
上述句子在内容上、句式上、修辞上都符合题目要求,但是,这些句子有语病,比喻不当,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即不符合比喻句的特点。由此可见,答完之后,最后的验证也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在考试中,如果能做到审题、解题、验证三者相结合,那么“句式仿写”这种题的解答就能万无一失了。
2.解题“五一致”
仿写类试题作为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重要题型,总让许多考生头痛不已。其实,只要弄清原句特点,把握五个一致,不愁拿不到高分。以下题为例,谈谈仿写技巧。
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句子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示例: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1)话题一致。即明确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如该题要求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
(2)主旨一致。即理解原句含意,特别是隐含之意。如该题意在从正面强调“时间”“知识”或“兴趣”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哲理性和启发性。
(3)句式一致。仿写的句子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形式上具有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注意句子结构形式要与之高度一致。如该题的基本句式可以视为:话题+比喻性判断+条件+结果。
(4)修辞一致。《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要求。因此,不管题目是否给定要求,仿写前都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如该题示例中的“水”与“沙”是暗喻,而“勤奋地挤”又与“不太在意”形成对比,仿写应当符合此项要求。
(5)情调一致。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色彩要和谐(包括语境色彩和感彩),体现出原句词语的褒贬雅俗,感情的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如该题示例喻体平实,语言朴素,语气恳切,意味深长,仿写的句子也应力求有此效果。仿写出的语句如:
知识是沙漠中的绿洲,只要你不断地寻找,总会找到希望;知识是蓄水池中的水,如果你不及时添加,它就不会增多。
三、句式变换
1.解题步骤
(1)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的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变换句式打下基础。
(3)依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的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与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再如长句换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语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来排列,重新组句;
变换时,有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或关联词语,有时还应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3 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轨迹】 (1)审视题目要求,可以发现本题考查将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的能力。(2)仔细分析原句的特点,我们发现,可以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三句的相同项合并为一项。(3)依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的结构。本题可以保留“王力先生认为”作句子的主谓部分,再以“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作全句宾语的主干,再将“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分别作“抑扬美”和“回环美”的定语。(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
【参考答案】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2.解题“四明确”
(1)明确不能改变原意。句式变换是“同义句”的变换,只是句子形式的变换。明确不能改变句子原意,这是进行句式变换必须遵循的原则。例如:常式句变为变式句,主要是改变句序,将强调某种语意的成分不放在常态位置上。但有些句子的语序、结构变化可引起句意的改变,不属于句式变换。必要时需增删或变动个别文字,也不应影响对句子原意的准确表达。
(2)明确各类句式的特点。明确各类句式的特点是句式变换的基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互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互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换主要思考点是否定词的运用;长句与短句的互换可以用互为相反的方法。整句与散句的变换,多数情况下是一组整句中的一个或两个不和谐的散句变成与其他整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或将一组散句改成一个对偶句或排比句。
(3)明确同语境要协调。句式变换,有的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条件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
(4)明确合乎语法规范。变换句式不能出现病句,不能显得杂乱无章。
四、修辞手法
1.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现在的修辞类试题,不再是前些年单纯地辨析辞格,而是和语言表达题相结合。如按规定的辞格仿句、续句、造句等,要求有了较大提高,做题时光靠死记概念难以奏效,因此,考生必须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用途及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等有一个切切实实的理解。这样,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审读题干,看清例句。审读题干时,不仅要读懂题干的显性要求,还要吃透隐性要求,特别是题干中的暗示或限制,比如“古代先贤”就限定在“古代”,“这些人文景观”就限定在“人文景观”等。看清例句是指搞清楚例句的句式、结构、内容特点、情景氛围等,为仿写或续写的句子打基础,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结合语境,辩证分析。分析任何语言现象都离不开语境,修辞也不例外,如在“他这个人平时张牙舞爪”中“张牙舞爪”是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而在“老鹰张牙舞爪地扑过来”句中,“张牙舞爪”就不再是拟物了。所以,做题时必须把握整个句子或整个文段的内容,挖掘里面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千万不可脱离语境孤立作答。
4.讲究形式,注重内容。有些考生片面地认为修辞只要符合形式上的要求即可,因而常常忽视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实际上修辞的考查不但要求形式上准确,更注重内容上的吻合。有这样一道题: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形式,以“哦,老师!”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哦,黄河!有了你乳汁的浇灌,这贫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茅屋、鸡鸣、老牛的蹄印和闪光的犁绘织而成的田园风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灿烂的文化。
有学生仿写了这样的句子:
哦,老师!有了你汗水的培育,这幸福的国土上,才有了高楼大厦,才有了山川、河流、树木和人群组合而成的美丽画卷,才有了祖国灿烂的明天。
从字面形式看,这段话是仿照例句形式写的,应该符合要求,但是分析一下内容,前后文句之间几乎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防止这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的做法。
5.表述准确,力求最佳。修辞题目一般看似简单,实际做好很难,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关注,如喻体是否恰当,夸张是否合理,对偶是否严密等。因此,答题时最好先在草稿纸上拟出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读一读,斟酌推敲后,再誊到试卷上。
五、易错提示
1.修辞手法使用不当。一般来说,明显的修辞手法大家都能注意到,但使用的修辞手法稍微多一点,有的同学就往往会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只写了明显的一个,却忘了其他的要求。
2.表述不明确简洁,立意格调不高,与整体语境不和谐。
3.只注意题干表面的显性要求,不注意题目内部的隐性要求,对例句的内涵透视不深刻,写起来比较肤浅。
新题精练
1.分别以小草、山桃、杨柳作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使句式协调,语序合理。(可增删个别字词)(4 分)
煦暖的阳光最先把山坡上的小草唤醒,多情的春风最后催促着一向慵懒的山桃灿烂成一片云霞,而蒙蒙细雨则已将河边的杨柳点染成团团碧烟翠雾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山坡上的小草最先被煦暖的阳光唤醒,河边的杨柳则被蒙蒙细雨点染成团团碧烟翠雾,而一向慵懒的山桃最后也被多情的春风催促着灿烂成一片云霞了。(句式协调一致2分,语序合理2分)
【解析】 首先要使“小草、山桃、杨柳”成为陈述对象,其次要注意句式协调一致,可以使用被动句,最后要注意“最先”“最后”等词语,调整语序为“小草、杨柳、山桃”。
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短句(可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简明连贯。(4分)
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干预性的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1973号决议。②该决议是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③该决议的内容是要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④该决议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干预性。
【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句式变换的能力。将一个长句变为短句,可以运用抽主干,将定语、状语独立成句,组后按照事理逻辑关系排序的办法解决。
3.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个别词语)(4分)
亚洲博鳌会是主要就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商讨并为亚洲经济适时提供前瞻性思路和引导的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亚洲博鳌会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它主要就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商讨,为亚洲经济适时提供前瞻性思路和引导。(3个短句每句1分,语义连贯1分)
【解析】 抽取句子主干可得“亚洲博鳌会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将余下的部分根据事件和性质独立成句,然后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排列即可得出答案。
4.参照下列现代诗歌中的任意一首,以“夏”或者“冬”为对象,仿写一段文字。(注意诗歌的格式以及修辞手法)(5分)
春
一夜箫声吹红了姑娘的唇
绿色不是犯人
冲开了土地的牢门
秋
沉甸甸的枝头挂满了记忆和炊烟
妹妹挎着小篮子
摘走了红苹果的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仿写《春》:夏/一曲琴音拨动了浪的舞衣/湖水恐是寂寞/奏响了风荷的婆娑
示例二: 仿写《秋》:冬/舞动的精灵演绎着梦幻和轮回/大地珍藏起小秘密/沉睡于造物主的亲吻/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句时要参照原诗的句式和修辞。
5.请在所提供的文学形象中任选两个,以“理想”开头拟写句子。要求在内容上能体现与人物相关的信息,句式、修辞等与例句基本相同。(6分)
【例句】 写给“荆轲”:理想就是你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兵戈止息,现实中却是易水河畔慷慨的歌声,令天地为之动容。
文学形象:项羽 林黛玉 祥林嫂 玛蒂尔德 桑迪亚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写给“林黛玉”:理想就是你以自己的真情赢得木石姻缘,现实中却是大观园里零落的泪水,令世人为之叹惋。
写给“项羽”:理想就是你宁愿自刎乌江也不失做人的尊严,现实中却是被围垓下之时悲壮的吟唱,令英雄为之扼腕。
【解析】 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选两个”,以“理想”开头,句式、修辞与例句相同,内容上要“因人而异”。解答这道题要求考生对所选的人物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虽然文学常识题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但有时会在其他题目中渗透。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子,句式要与示例相同。(6分)
东风,把山地的寂寞搬开,放出哗哗流淌的绿,在几树白杨上吹奏出春天的歌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藤蔓,把篱笆的寥落赶走,跑出沙沙作响的风,在一块黑土上滚落金黄的瓜果。(准确、连贯给3分,修辞给3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式仿写,难度不大,除了注意句式要与例句一致外,还应该注意例句的隐性要求是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