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情分析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09 全国卷I 简明、连贯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009 重庆卷 语段中,必须删去的一处和不能删去的一处。 4分
2009 四川卷 简明、得体、鲜明、生动 图文转换题,要求简明得体、鲜明生动。 6分
2010 四川卷 生动 扩展语段题,要求生动、简明。 6分
2010 课标卷 简明、连贯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8分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10 山东卷 得体 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4分
2010 全国卷I 连贯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011 全国卷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011 课标卷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011 辽宁卷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011 安徽卷 简明、得体 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5分
2011 湖北卷 简明、生动、得体 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 4分
2011 广东卷 连贯、得体 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字。 6分
从近几年高考题可以看出:
1.命题思路。本考点的命题思路,仍将是关注生活,贴近生活,语言形式也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语言应用的量化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实现,所以命题还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恰当地选择语言内容和形式,并且考虑相关的情感因素。语言运用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单独考查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的题目较少,多是同时或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
考查注重综合运用,如结合广告语、衔接语、祝贺语、图表转换、手机短信、论坛留言点评、临别赠言、画外音、开场白、综合改错等形式进行考查,如2011年湖北卷的禁烟的温馨提示语、2011年湖南卷的短信、2011年安徽卷的电话预约、2011年广东卷的串台词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2.命题形式。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是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对“连贯”的考查,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客观题。对“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毫无疑问,仍会以主观表达题为主,如2011年的全国卷、重庆卷、湖北卷、四川卷、山东卷、安徽卷等,2010年的重庆卷、湖北卷、课标全国卷、广东卷、浙江卷等都单独设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对语言表达进行了考查。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连贯、句子的衔接,如2011、2010年全国大纲卷、课标卷、广东卷等均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了句子的排序与衔接。相对来说,主观题往往综合考查,难度更大一些,更能体现考生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客观题的考点单一,难度较小。
在2012年高考中,“连贯”应多关注客观题;“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查多关注主观题。本考点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有创意的新题不断出现。要关注新题型,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培养灵活的思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真题演练
1 [2011·重庆卷] 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以删除。(只填序号)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4分)
清晨7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
①
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年
② ③ ④
重庆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
⑤
准备,慢跑,拉伸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
⑥ ⑦ ⑧
紧张。
应当删除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④⑤⑦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能否删除的前提是会不会产生歧义,表述的意思是否清楚而又最为简洁。①后面的“重庆马拉松赛”已经交代了“天空”是“重庆”的,因此,①可蒙后省;④则可承接前文省略掉;⑤与前面的“热身”和后面的“慢跑,拉神韧带”表意重复,可删除;⑦与⑥中的“还没有开始”意思重复,删除。
2 [2011·湖北卷]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书香何需烟草香
示例二:祖国花朵正娇嫩,请君勿用烟草熏
【解析】 关键话题是“公共场所实行禁烟”,场景是校园中“禁烟提示牌”的温馨提示语,拟写时一定要体现这两点。可以用一句话或两句话来表达。
3 [2011·广东卷] 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将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需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团圆甜美的元宵,还是圆如明月的月饼,都无法化解游子的羁旅愁绪。重温了李明介绍的“元宵节”,下面再由韩梅引领我们去回味那寄予了无限思念之情的“中秋节”。
(示例二)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意蕴丰富。李明介绍的“元宵节”寄予了人们对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期盼,下面再由韩梅同学为我们展示“中秋节”中蕴涵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意。
(示例三)谢谢李明同学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元宵节的历史、传说、习俗以及有关元宵节的诗词等知识。是啊,在这样一个“宝马雕车香满路”“花市灯如昼”的夜晚,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吃元宵,其乐融融,皓月当空,彩灯万盏,多么美妙的画卷。其实,在我国还有一个节日也同月亮、团圆相关,那就是中秋节!下面就有请韩梅同学为我们介绍中秋节!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既然是串联词,就应该把前后的节日连起来。应该先回顾上一个节日,概括一下元宵节的情况,然后,再过渡到下面的节日。
4 [2011·全国卷]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答案】 ①凡 ②必定 ③其中 ④有时 ⑤则(每答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解析】 这道题侧重考查现代汉语虚词的正确使用,采用主观题型。①处根据“文理”(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只能填入一个字的词,所给答案“逢”也可,但不如虚词“凡”,既满足了一个字的要求,又能与后面的“必”对仗。②处应该是“顺承关系”,依照“文理”(语言节奏),可以用“必定”“就”等。 ③处承前而来,是对这些年来所问问题的一个总结,故用代词比较好,所给答案“其中”就很好,也可以用“有的”;但从所问问题的质量来考虑,也可以使用表达肯定语气的副词“当然”。
④处开始明显是另一个层次,且与后文的“有时”相呼应,此处答案自然就没有什么灵活性了,只能是合乎“文理”(行文、说话为大家所通用的“固定句式”)的“有时……有时……”,所以只能用“有时”。 ⑤处是处于转折复句之后,且与上句有递进关系,因此可以选用“还”“仍”“还是”“仍然”等,考虑到音节,用一个字的词比较好,所以给出参考答案“还”“仍”“则”。
5 [2011·四川卷] 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
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10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您用捐肝拯救我的生命,您用作品鼓励无数读者,您用行动为世人立下精神高标,您用生命书写生命。您的生命就是一本书,您的故事写尽感动。您是轮椅上的哲人,永远的大师。谢谢您,史老师,祝您一路走好……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紧紧抓住史铁生的人物事迹与精神品质,表达感激之情,语言得体即可。
6 [2011·湖南卷]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A项,有两个错误,一是“拨冗”是敬词,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不用于自己;一是“特此通知”不妥,此信息是回复校庆联络办老师的,不应用“通知”一词,因为“通知”通常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等,是一种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此处可用“告知”。B项,“光临”是敬词,敬称他人的来访,宾客来到。C项,“列席”指作为旁观者出席,从题干来看,回复短信的校友是受到邀请,作为主体来参加的,此其一;其二,“奉告”是敬词,告诉。语言的得体需考虑对象、场景、目的、语体等各种要素。
技法点拨
一、解题指津
1.简明
要做到语言简明,具体要求是:
(1)简要。应抓住要表达意思的重点,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啰唆;不必要的重复,可有可无的词句都是造成语言啰唆的原因。
1 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①苏泽广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②他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③他突然跳下椅子,④合图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⑤他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⑥你要是不回来,⑦我管这个家!”
【思维轨迹】 指代词强调就近指代原则。①直接用“苏泽广”与上文重复,应该删去或改为“他”。③用“他”表意不明,让人搞不清是指哪个人,改为“合图”。④用“合图”,让人感觉跳下椅子和吹灭蜡烛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应删除或改为“他”。⑤用“他”表意不明,让人搞不清是指哪个人,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参考答案】 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2)明确。明确指意思要说清楚,不让人产生误解或歧义。语言表达不明确主要表现是存在歧义。消除歧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补充语境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
②更换词语法。主要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或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这个人好说话。把“好”改成“喜欢”,意思就单一了。
③调整语序法。如:两个中学的老师。除了更换词语,把“个”改为“所”或者“位”之外,还可以调整语序为“中学的两个老师”,也就没有歧义了。
④明确指代法。如:当他把奖品发给小谈时,他对他笑了笑。第2个分句中的两个“他”,只要明确其中一个就行。
⑤标点消除法。如: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只要加一逗号,成为“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歧义随之消除。
2 下面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按要求改写成明确的句子。
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自己的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1)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建议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不同意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轨迹】 这个句子有歧义,要消除歧义,可采用“调整语序法”和“补充语境法”。
【参考答案】 (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对论文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结论的建议。(2)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仍修改了论文的观点,变更了全文的结论。
2.连贯
解答连贯题的技法如下:
(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思维轨迹】 原句提出“探索精神”这一话题,④谈到“物质生活需要”,②将“物质需要”与话题“探索精神”联系起来,①谈到“秩序”,⑤将“秩序”引到“数学”的话题上,③将“物质需要”“秩序”与“探索精神”这个话题统一起来。
【参考答案】 A
(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
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子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聱牙。因此,语气语流的相承、音节的和谐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思维轨迹】 根据①句“也高于”的提示,①句应该在⑥句之后;⑤句是对①⑥句所陈述的“增长”的解说,因而在①句之后。至此,已经判断出正确选项为A。②④③句根据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陈述中国的国际影响、综合实力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置于前。
【参考答案】 A
(3)看前后句式,考虑结构的一致性。
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结构上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思维轨迹】 从题目的填空上看,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⑤③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据此可排除A、C两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衔接不上。
【参考答案】 D
(4)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
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思维轨迹】 首句讲对待大自然的关系问题,后面应该围绕此展开。确定话题范围②,由此讲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③⑥一组,①⑤一组,且③⑥紧挨②,③和⑥存在解说关系,而④中的“然而”表转折,有总结意味。①⑤继续从另一角度阐释,和尾句存在因果关系。从结尾句“结果也”可以看出前文内容应是对自然先“征服”后“亲近”的顺序,再从“征服”“报复”“可惜”等关键词排出次序,最后从四个选项中筛选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B
(5) 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定位。
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连贯中的体现一般是时间先后、空间方位、深浅大小、意识行为等。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角度,其明显语句所显示的语意都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痕或较大的阻隔,思维走向呈现主干型或流线型,而不是干枝型或断流型。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10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 B.⑤①③④⑥②
C.③⑤④⑥②① D.⑤④①⑥②③
【思维轨迹】 纵观备选答案中的六个句子,我们看到⑥句中有“既要依靠……‘内力’因素”,②句中有“也要借助……‘外力’因素”,由此判断,⑥②句相连;①句中有“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字样,可知①句应是紧承⑥②句的理论进行举例说明的;④句中说“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这一问题”应该是指代⑤句中的“结构性问题”,因此⑤④句相连;③句与上文的“增长率”相承接,与⑤句的“然而”构成转折关系,这样,就有了③⑤④⑥②①的排列顺序,且构成了“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问题——举出实例”的论证结构。
【参考答案】 C
3.得体
要做到语言得体,要求如下:
(1)看对象。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的一方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如:有个小朋友读过老作家冰心不少文章,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
鲁迅写文章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
(2)分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场合乃社交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交际场合不同,用语也就不同。例如,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
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3)明谦敬。很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的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4)讲语体。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如:广播稿必须讲究口语化,让人一听就懂;电报稿必须讲究简明扼要,惜字如金等。这就形成了因体而异的用语特色,该特色既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约定俗成的。它一旦形成,就必须维护和遵循。
(5)明转述。陈述对象改换后,叙述角度、人称、时间和地点也随之改变。 转述,是对信息进行传达。要想转述得好,必须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理解发出者发出的信息;第二,转述时可能要对时间、地点、人称等进行变更。
8 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
(1)在商店的广告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给下级的通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____________
【思维轨迹】 根据“看对象”“分场合”“明谦敬”“讲语体”,要用不同的语言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恭贺您的到来!(2)欢迎您来参加!(3)你一定要按时参加!(4)你一定要来啊!
4.准确
“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表意明确,这是对语言运用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准确用词要注意“三符合”:
(1)符合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语境,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是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特定意义的,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意思会有不同。
(2)符合语法、逻辑。组句应根据一定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应做到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句子要符合逻辑,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3)符合对象。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异同,这有助于准确地写人叙事、表情达意、释物明理。
9 合同条款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下面是一份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有多处用语含糊,请找出修改并简述理由。
自即日起,如一方无故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时,违约方除赔偿对方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外,还要赔偿对方信誉损失费10~15万元(具体数额由双方依情况商定,或由省级仲裁机构裁决)。
【思维轨迹】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准确。合同用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的准确性,不能有任何含糊和疏漏之处。
【参考答案】 “即日”,不具体,应改为“合同生效之日”。 “无故”,语言不严密,为“有故”违约留下空子,应删去。“元”,现在有多种货币以元为单位,应标明币种,如“人民币”。
5.鲜明
“鲜明”就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表达鲜明要注意“三恰当”:
(1)恰当选用词语。在选用词语时,不要使用诸如“可能”“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要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选用富有感彩的词语时,要关注整个语境,根据表达时的不同态度与感情选择词语。
(2)恰当选用句式。可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或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更加鲜明。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
6.生动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表达生动要注意“三借助”:
(1)借助词语。语言表达生动就应该借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们感官体验的词语。
(2)借助修辞。借助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如比喻是为使事物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排比可加强语气,反问为了强调,夸张为了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等等。
(3)借助句式。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借助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穿插交错;还应注意语句的整散、错综变化、语气、倒装等方面。
二、易错提示
1.表意不准确。主要是在叙述事情、表达观点、表现情感或介绍事物时,因为用词的失当而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说明时对事物所涉范围的用词失误,表达观点时的模棱两可,都会影响表意的准确。
2.观点不鲜明。没有强烈的感彩,看问题太绝对或太模糊,不用陈述判断而用疑问回避,都有可能造成观点不鲜明。
3.表达不生动。只叙述不描绘,只用平实用语,不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用语,不用倾注了自己主观感情的用语,都有可能不生动。
4.语言不简明。语言晦涩,话语有歧义,啰唆重复,没有条理等都有可能造成不简明。
5.语意不连贯。话题或陈述角度不一致,句子顺序不当,紊乱而没有清晰的条理,句式杂糅不协调,缺乏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照应等,就容易不连贯。
6.说话不得体。不考虑对象,不注意场合,不看目的,不选择方式,用错谦敬词等都可能导致说话不得体。
新题精练
1.当代著名文学家秦牧在谈到读书方法时,主张“牛嚼”(反复钻研)和“鲸吞”(广泛阅读)。某校举办辩题为“‘牛嚼’与‘鲸吞’孰优孰劣”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参赛辩手,选择一方观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词。要求语言简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读书旨在讲究质量。只有“牛嚼”,才能汲取内容的精华,做出正确的判断,产生自己的见解。杜甫曾云:“精能尽其妙” 。而“鲸吞”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可见,“牛嚼”优于“鲸吞”。
示例二:只有“鲸吞”,才能博览群书,去芜存菁;广泛吸纳,兼收并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诸葛亮读书就“独观其大略”。而“牛嚼”只能咬文嚼字,视野狭窄。因此,我方主张“鲸吞”优于“牛嚼”。(观点鲜明1分,论证有力2分,修辞方面1分)
【解析】 “牛嚼”和“鲸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一个侧重深深品味,一个侧重于博览群书;一个利在深而弊在视野窄,一个利在广而弊在浮。无论支持哪一种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修辞手法建议使用引用、对偶、比喻等。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5分)
2010年12月21日晚10时40分许,某大学副校长上课时,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中引起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30分。
(1)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要观点鲜明,写出两点理由,语言简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你认为表达不当的一方,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示例一:副校长言行欠妥。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
示例二: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
示例三:二者言行都欠妥。双方的态度都比较粗暴强硬,彼此缺少理解沟通,不能换位思考。
(明确自己的观点,得1分;两点理由,各1分)
(2)示例一:某副校长:“师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有一点没讲完,请您再等两分钟好不好?”
示例二:教室管理员:“老师,很晚了,要不下堂课接着再讲,行吗?”(或“老师,您太投入了,真不忍心打断您,不过已经很晚了,您看还继续吗?”)
【解析】 对于这个事件,既要看到副校长的官本位思想依旧,权大于规,也要看到管理员在执行校规时过于机械,同时二人都有态度强硬的特点。
3.下面一段话中有语言不简洁的毛病,请修改。(4分)
继亚洲国家对美国3日单方面宣布将恢复实施超级301条款表示强烈不满之后,欧共体12国7日对美国单方面宣布实施超级301条款也表示不安,并且正考虑考察他们有条件地向关贸总协定提出降低税率的建议,理由是,因为美国不履行自己的诺言。
(1)应删去的两处词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简略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将其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考察他们”;②“理由是”或“因为”。(2分,一个词语1分)(2)“美国单方面宣布实施超级301条款”,改为“美国单方面宣布实施此条款”。(2分,一空1分)
【解析】 “考虑”与“考查他们”有重复的意思,且“考查他们”放在这里与后文不搭配所以应删去。“理由是”与“因为”语意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2)“美国单方面宣布实施超级301条款”中的“301条款”与前文的语意一样,可用代词替换。
4.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到2011年6月,中国农村 “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5 800 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示例二: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示例三: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解析】 写公益广告词,首先把握“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要鲜明。(2分)运用修辞方式,如示例中的对偶手法,显示了语言的生动。不超过规定的字数,显示了语言的简明。(2分)
5.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2011年6月7日起到9月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1)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 (1)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弹冠相庆”是贬义词);(2)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贵”是敬词);(3)将“要求”改为“诚邀”(“要求”语气太强硬);(4)将“恳请”改为“恳切”(“恳请”和“希望”重复);(5)将“拙作”改为“大作”(“拙作”用于谦称)。(选对一处且修改正确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语言得体中的谦敬词使用的问题和成语褒贬问题。常见的谦辞与敬辞一定要分清,说话时要考虑对象、目的、情境等因素,不能太生硬。
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山水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
②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
③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
④无论谈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甫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③①⑤②④
【解析】 第③句总说中国人欣赏山水画的态度,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第①句承接上句写山水画给人的总体感觉,第⑤句举例说明这种感觉,第②句和第④句对这种感觉做出理性分析且为因果关系。(共4分,排错一处理即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