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图文转换
考情分析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09 全国卷I 徽标题 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5分
2009 山东卷 漫画题 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 4分
2009 广东卷 图表题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6分
2010 天津卷 漫画题 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 6分
年份 试卷 考点信息 题干信息 分值
2010 江西卷 漫画题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 5分
2010 广东卷 图表题 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 6分
2011 江西卷 图形题 结合鲁迅画像刻画形象。 15分
2011 天津卷 徽标题 描述徽标形象,并说明寓意,拟一条宣传语。 6分
2011 山东卷 表格题 概括表格主要内容。 4分
2011 湖北卷 图表题 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 4分
2011 重庆卷 表文转换 根据图表,写结论和原因。 4分
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图文转换的考查类型有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两种。
近年高考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注意试题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图表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高考命题有规律可循:
一是选材贴近生活。2007年图文题,内容涉及奥运、旅游、国内经济、官僚作风、少儿节目等话题。2008年图文题,内容涉及粮食问题、汶川地震等话题。2009年图文题涉及抗震救灾、农民工权益、节水、全民读书等话题。2010年的图文题涉及低碳生活、年内去世的萨马兰奇等话题。2011涉及宜万铁路、保护大象、第九届大运会等话题。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新生活、新问题。可见,关注最新生活、关注地域特色应该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
二是考查点相对稳定。2011年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说明图案内容、揭示图案寓意等方面,考查形式上既有表文转换,又有图文转换,秉承了前几年的考查传统,符合考纲的要求。
“图文转换”题型将继续受到追捧。既有图表,又有图画、肖像,图示的考查范围在扩大。2012年高考考查可能主要集中在数据规律、图案内容、寓意和画面内涵方面,命题的趋势是趋于综合考查,即把读图、修辞、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如2011年江西卷,2011年浙江卷将其与公益广告词结合考查。故联合考查将是2012年图文转换题考查的一个重要趋势。
真题演练
1 [2011·湖北卷] 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4分)
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1)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2)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
【解析】 本题是一个图文转换题。这个图表,主要内容为公路、铁路、民航客运量的对比,主图为柱形图,解题时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标注的数据,全面、准确地分析图中的数字以及呈现出的规律,通过比对,按设题及答题要求,概括出结论和原因。
2 [2011·重庆卷]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2分)
①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答案】 (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示例:①社会:平时手写汉字机会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②学校尤其是语文课不重视汉字的书写,忽视纠正错别字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学校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压缩的能力,属于图表概括类,能力层级为D级。(1)考查图文转换,(2)考查图文分析。图文转换因为能够综合多个知识点而成为语言运用的一个常考题型。转换前要留意题目、表头、图表中的文字说明或对白,它们往往是图文数据的内涵或指向所在。①结论要简明,可采用分总式或总分式结构表述。其中总括句要能概括两图的总特点。②原因则需要从图表数据中提炼出规律性或结论性的东西。
此题两个统计图,分别从社会角度和学校角度揭示了汉字书写现状堪忧的原因。图一:手写汉字机会很少和不多的占了69.9%,还有4.4%的人几乎不手写汉字,手写汉字较多的只有25.7%,可见手写汉字机会少。图二:经常提笔忘字的高达45.2%,而提笔不忘的仅占13.6%,可见提笔忘字是普遍现象。
3 [2011·浙江卷]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
(2)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个公益广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动。②构图简洁,图片与文字搭配巧妙,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它们的未来将通向何方?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与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1)画面上是一大一小两头象,背对着镜头。边上配着几行文字,小象在对妈妈说:“妈妈,我长牙了。”说了三遍,并且每一次语调都略有不同。后来在叫了一声“妈妈”之后,小象问:“妈妈,你不为我高兴吗?”结合图文,我们很容易读懂图文故事:
小象欣喜自豪地告诉妈妈它长牙了,可是妈妈因为担心小象的命运而沉默着。再结合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就会有一种感情被激发,有一份责任感被唤醒。在写广告宣传语的时候,要注意“装饰”“象牙贸易”“生命”等因素。
(2)在评价广告创意的时候,可以抓住以下着眼点:①童话的叙述方式,拟人的手法,小孩子的口气,母亲的担忧等,这些容易唤起人类的自我反省。②图画中,这对母子远去的背影,容易引发人类对其前途的担忧。③文字中,小象反复的话语与母亲的沉默作对比,彰显出孩童的天真烂漫与母亲的无奈等。
4 [2011·天津卷] 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预计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7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盛会。下面是此次大运会的吉祥物“津津”。
(1)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要求描述其形象,并说明寓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拟一条宣传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友谊天使“津津”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头戴天津市花月季,象征主办城市“天津”。吉祥物取名为“快乐阳光——津津”,寓意阳光、快乐洒满津城。阳光既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也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契合。“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反映了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民风;“津津”做出跳跃和欢庆胜利的姿态,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并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解析】 描述准确,语言得体,从阳光、快乐、欢迎、运动等方面说明寓意。
(2)【答案】 略。
【解析】 要有主题分析,语言要简洁得体。
5 [2011·山东卷]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网络语言发展前景调查表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
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不超过30个字)。
【答案】 (1)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经过规范,进入日常生活。
(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是比较宽容的(或“接受”“认可”),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解析】 这道题考查概括压缩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练。根据表中内容以及空格前后的句子可以推断:前两处空格应该表述百分比靠前的那两种看法,最后一个空格显然是对前两类人观点态度的打包压缩,也就是找到相同点。
技法点拨
一、解题步骤
(一)表格数据题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有的则要求续写,故应注意题目要求。
2.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对图表,考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明确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而准确。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答题时,要“六注意”:
(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
(2)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3)重视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4)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到提示的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5)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有“近一半”、“大部分”、“绝大多数”、“所有”、“约几成”等。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6)注意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今年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阅读下面图表,请你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宣传标语。(16字以内)
【思维轨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属于图文转换类型,关键是抓住题目要求的“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写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 ①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②保护耕地,珍惜粮食。③手中有粮,心里不慌。④杜绝耕地抛荒,禁止滥占土地。⑤粮食安全问题应当警钟长鸣。
(二)徽标题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表,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解题技巧为:
1.要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要知道常见的标志含义。如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方面的颜色标志,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等。
3.要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按照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进行介绍,对图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
【思维轨迹】 此题要求考生拟一副对联。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即: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那么,根据信息提示,符合对联的特点,便可以答题。
【参考答案】 示例:祥云朵朵,楚韵荆风迎宾客;编钟声声,高山流水觅知音。
(三)漫画题
1.答题步骤
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审阅漫画本身,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首先要读懂“画中话”,在此基础上,再研读“画外话”。具体要遵循以下步骤:
(1)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要“五看”:
①看漫画的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②看漫画的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③看漫画的文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④看漫画夸张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⑤看漫画细节点。细节蕴含着玄机。比如:每幅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什么,人物的衣着物件都怎样,人物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如果观察仔细,自然对漫画的主题会有正确的把握。
(2)联现实展想象,揣摩画外是什么。
①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
②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之音。
③多个角度想想看,作者创作动机是什么,他想要表达什么中心,进而确定最佳画意点。
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个字。
【思维轨迹】 漫画内容要按顺序介绍,不遗漏,透过画面,再考虑其深层内容。画面内容如果是一位家庭主妇,正在全神贯注地调整水龙头的流量,使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滴入水壶。这是一个观察的误区,是没有注意画面中的水珠连成的SOS这一有特殊意义的细节。正是由于观察画面的失误,如得出这样的寓意,就有偏差:在“水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却在用水上大做文章,利用水龙头“滴漏”时不走水表的办法取水,以此“揩油”,损公肥私,有损社会公德。
巨大困难。
【参考答案】 画面内容:一位家庭主妇,把水龙头拧到最大,流出的水却很少很少,一滴一滴呈现出“SOS”字形滴向下面的水壶。寓意: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接近枯竭,向人类发出了求救信号;水情如此严峻,人类要珍惜水资源,否则生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
2. 规范表述答案注意点
(1)描述画面类。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
(2)概括内容类。要做到语言简明,要揭示画面中人与人的、人与物的、物与物的关系。
(3)归纳寓意类。表达要简洁明了,像广告词那样,琅琅上口;含义囊括所有画面,不丢三落四;不就事论事,应从人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语言简明,措辞要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4)拟写标题类。要紧扣画面内容或寓意拟写。一般可采用中心事件描述法、引用画中人物语言法、比喻法等拟写标题。
二、易错提示
1.信息归结多余、遗漏或无中生有。如:
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画面解说应符合情境,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6分)
有的考生做出了这样的答案:“①一个人向倒放的钉耙走来;②他被踩翻的钉耙柄打了一下;③他舞动铁锤将耙柄钉在地面;④他继续前行,钉耙仍倒放在地。”答案没有拟出标题。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样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想想,它之所以没有写出标题,问题出在还有一些信息没有归纳到,而本应省略的信息又出现在答案里。即图中的第一幅图的那个人是把铁锤拿在手上的,也就是说,他原本是想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中途却出现了意外,他一气之下,就用钉子把钉耙钉在地上,以为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其实,这样的作法,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因为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正因为信息归纳得多余或信息的遗漏,就归纳不出标题,也就是没有看懂漫画的真实讽喻意义。
【思维轨迹】 标题是阅读漫画的第一途径,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讽刺对象的作用,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描述画面,要注意漫画中的“人、物”等信息,然后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信息,最后写出创作意图。本题的画面中的人对耙采取的措施是否管用,“治标不治本”是个值得沉思的问题。
【参考答案】 题目:钉耙。画面①:路上遭遇一钉耙。画面②:一不小心挨了砸。画面③:拿出钉子钉了耙。画面④:但愿不再把人砸。
2.信息推断错误。信息推断的失误,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看懂图表,如上述的例题所述的提供不出标题,就是因为推断时,因综合不了图表的所有信息而无法定夺或推断错误。
3.答案表述啰唆。图表转换题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组织答案。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全都说明出来,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如对坐标曲线图的分析,学生时而以年份为主,时而以产量或发展状况为主,时而把两者交织在一起分析。
又如对复杂表格的分析,不能片面就一个角度来展开,要综合分析三个维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总之,答案组织表述要全面准确反映图表信息,符合题干的要求。
新题精练
1.下面是新疆卫视的台标,请仔细观察画面,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这一台标的创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台标形似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整个图案又是新疆的汉语拼音“XJ”的组合体;丝带代表着丝绸之路,也代表了新疆人民渴望与内地沟通与交流的愿望。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题意,应从“新疆台标”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深刻寓意等角度分析其创意,表述时语言要简明、准确。
2. 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然后说说理由。(4分)
(1)标题:________________(1分)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示例:(1)进步与倒退(或:科技的两面性/双刃剑(2)科技虽能满足人类需求,给生活带来便利,为人类造福,具有正面价值;但它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拟写的标题符合要求,得1分;阐述的理由能揭示漫画的深层意义,得3分;如仅说明漫画的表层含意,酌情扣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漫画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分析其立意所在之处,然后再根据要求作答。此漫画一方面展示了科技的进步,一方面似乎又通过书写能力的后退给予人们以某种警示,至此,应可判断出其立意在于客观地看待科技发展,然后按照题目要求,拟制标题。拟漫画标题时注意首先要能直观有效地揭示主旨,然后注意语言的巧妙性。
3.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图载《光明日报》2011年3月28日)
(1)用简明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是农历兔年,你“宏兔大展”了吗?“钱途无量”了吗?日常生活享受“口蜜腹健”(营养液广告词)了吗?……户外广告以及某些媒体大肆使用这些似是而非的成语。某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一位语文老师,请你为这位语文老师拟写一段“答记者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名年轻人踩在一本厚厚的成语词典上,声嘶力竭而又兴高采烈地大喊“宏兔大展”“咳不容缓”“钱途无量”。
(2)成语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表现力强,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奇葩。它们具有较强的凝固性,不能随意改动。篡改成语、滥用成语都是对母语文化的不尊重,也是社会上一些人心态浮躁的反应。滥用成语会给学习语言文字、理解民族文化带来不良影响,应该坚决制止。(如果考生拟定老师从成语使用的灵活性、发展变化以及滥用成语正是成语魅力的反应等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描述漫画内容应注意结合漫画的寓意,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在叙述中突出能展示寓意的地方。漫画中的人站在成语词典上,口中呼喊着一些改换后的成语,可见此漫画是针对随意乱用成语的批评。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乱用成语虽能灵活发挥现有语言的多样性,但对文化底蕴相对固定的成语而言还是尽量不要随意改用的好。
4.2011年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表,回答问题。(4 分)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 字)(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20 字)(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l)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茶楼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在公共场所禁烟。(2)示例:学校:儿童易模仿,请您勿吸烟!医院:您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酒店茶楼:提神不妨清茶,消愁莫若朋友,何必吸烟!
【解析】 (1)“学校”“医院”“酒店茶楼”“公交工具”“办公场所”等地均属公共场所,统计表中显示,除了酒店茶楼这一场所有争议外,无论是吸烟者还是不吸烟者都支持其他公共场所应禁烟。(2)写禁烟提示语,重在观点明确,有警示提醒的作用;同时应分别根据场所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
5.下面是2010年皖北地区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状况统计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指标(亿元) 皖北地区 同比增长(%) 皖江示范区 同比增长(%) 全省 同比增长(%)
工业增加值 525.7 27.8 2613.9 24 3882.5 23.6
财政收入 173.6 33.5 956.7 28.7 1509.3 31.7
固定资产投资 1018.9 38.2 6062.3 35.6 8557.3 33.9
注:皖北地区GDP占全省的20%,皖江示范区约为66%。
2010年皖北地区前三季度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是:
【答案】 示例:皖北地区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及固定资产投资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分)但与皖江示范区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中的比重仍较低。(2分)
【解析】 观察此表格的统计数据,要注意找有规律的数据现象,可以发现皖北地区的各项指标数值都增长了,且幅度都较大。然后做横向比较,可以发现,皖北地区的指标增长幅度大,但实际增长值与皖江示范区相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