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7 第1课时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29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7 第1课时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29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5 16: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单元人文主题
单元学习目标
探索与创新
认识人类探索与创新的意义,发现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的价值,激发探索意识、创造激情和理性精神。

第1课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3.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其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本文根据屠呦呦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拉斯克医学奖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
词 语
易错字
nüè疾

青hāo

nüè待

船ɡāo

胶náng

qiǎng基

nǎng昔

jìng骨

pī霜

yū血

pí邻

yū泥

福zhǐ

沧海一sù

白zhǐ

火中取lì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衷心 忠心
衷心:出于内心的。
忠心:忠诚的心。
相同点:都有“真诚”的意思。
不同点:“衷心”是指真心、出自内心的;“忠心”是指忠诚的心。
例句
①对他效力大连一方时期为球队作出的突出贡献,俱乐部表示衷心感谢。
②大型红色舞剧《乳娘》在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深深打动了现场千余名观众。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本文简介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的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歌颂了他们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为人类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类传染病所作出的革命性贡献。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1.青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
提示:(1)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在第一阶段,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挑选、提取、测试工作,然而进展甚微。
(2)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屠呦呦团队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录的“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让屠呦呦深受启发。这句话让她意识到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可能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于是,他们改为低温提取。这样提取到的成分,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3)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团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疗效,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4)屠呦呦和同事亲自做志愿者,接受青蒿提取物的人体安全性实验,随后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得到喜人结果: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5)1972年11月8日,经过分离提纯,青蒿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被找到。
(6)1973年秋,青蒿素胶囊试用取得了明确的疗效,屠呦呦及她的团队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文章在第4段中说:“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为什么?
提示: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②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而且,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3.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中国传统医药学起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从中草药中寻找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是经过各种失败的尝试之后,最终确定的研究思路。在研究陷入困境的时候,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给研究工作提供了转折的契机,正是该书中的一句话,让屠呦呦找到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的症结所在,最终得到了具有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此外,中药还为青蒿素的提取提供了原材料。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这是运用中医药学智慧的结果。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提示: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青蒿素发现、提取以及研发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医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作出的新贡献。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②从听众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三】 体会科学精神和品质
5.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展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提示:(1)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为了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搜集了2 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又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做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研究毫无进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没有放弃,而是大量阅读文献,寻找突破口。
(3)不畏风险的勇敢精神。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就自己做志愿者,亲身试药,测试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4)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屠呦呦的演讲中只讲述了青蒿素的研究思路和发现过程,而没有谈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所受到的排挤,更没有抱怨自己在收获拉斯克奖之前得到的微薄奖励。她淡泊名利,不在乎个人得失,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追求。
(5)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屠呦呦献身科研,以救治疟疾患者为己任,以为世界人民谋健康与福祉为目标,体现了科学家的高度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屠呦呦及其团队通过人海战术,用5年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研究过程历尽艰难辛苦。2011年,屠呦呦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纵观这一科研过程,屠呦呦及其团队所具有的这种科学家精神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迪意义?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提示:观点一:科研路上没有坦途。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脱不开关系。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尽管屠呦呦已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观点二:要勇于担当,肩负历史使命。我国青蒿素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屠呦呦团队在这方面的长期投入,亦如南仁东之于FAST工程建设、黄旭华之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其初心所愿,皆为国计民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锤炼语言的“科学味”
本文作为一篇自然科学论文,用语准确、简洁、严谨,具有语言的“科学味”。如“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中的“羟基”“衍生物”,属于专业术语,体现了科学论文的准确性、严谨性。那么如何锤炼语言的“科学味”呢?
1.用语要准确严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把握语言的分寸感;②用词贴切,用句规范;③恰当地进行修饰与限制。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用语要简洁。简洁就是要做到文约而旨丰,词简而理周,这就需要在深刻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在精练上下功夫,使文字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在科学论文中,即使是叙述事实、援引事例的部分,也基本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在叙述后,必须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抽象道理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事物的内部。
3.语言要鲜明生动。枯燥的语言让文章面目可憎,而生动的语言则使文章熠熠生辉。优秀的科学论文语言不仅具有极强的逻辑力量,更能寓理于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以“门与路”为话题,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段。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示例门与路是人生的象征。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门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终止,路又在等待着我们开启新的征程。要在门和路的交替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必须踏实走路,努力敲门。别以为马云光用网络搞营销就可以整出个电子商务,别以为乔布斯啃口苹果就能创造他的“苹果”帝国,别以为马化腾光靠复制就造就了如今的腾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们敲开胜利之门时光鲜亮丽的一面,殊不知多少人经过荆棘之途,满身伤痕,多少人努力敲门而大门紧闭。
人们获得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所谓的人品爆发,而是脚踏实地,走在人生之路上,千回百转,才敲开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