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漏》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漏》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5 18: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婆

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

胖”等13个生字,会写“里屋
莫非
厉害”等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有趣的表达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
5.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懂得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有趣的表达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难点: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贴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猜图导入
(一)看图猜故事
1.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看图猜故事。(点击:看图猜故事)准备好了吗?
2.师:①仔细看,第一个——(点击:弈射九日)大家真聪明!咱们接着猜!
②下一个出场的是——(点击:宝莲灯)谁知道?你们太棒了!就是《宝莲灯》。
③再来看下一个(点击:白蛇传)这是什么故事?真了不起!
④还想猜吗?看,这个故事是?(点击:牛郎织女)一起说——牛郎织女!
小结:(出示:四个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故事都流传在民间,它们口口相传,充满了奇妙的幻想。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发现
故事的特点,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
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揭示课题
1.学写“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来,伸出小手,跟老
师一起写写这个故事的名字。(出示: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右边的“尸”字头撇要写得伸展,穿插到三点水的下方,下面的“雨”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看清楚了吗?
2.齐读课题
师:来,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方案一:学生读题拖长腔
师:不拖长腔,再读一遍。
方案二:学生读题声音小
师:放开声音,再读一遍。
方案三:学生读题不整齐
师:这样读,27

读。
3.理解课题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很特别,只有一个字。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一:我想知道,“漏”指的是什么呢?
预设二: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漏”呢?
小结:那就带着你的疑问,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故事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敢于质疑,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归类学词
1.学习去拼音词语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个故事,那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出示不带拼音词语:老婆婆
脊背
莫非
粘胶
旋风
顺势一纵

颠)自己先读一读!(脊、旋、颠三个字加拼音,随机正音)
预设:齐读词语
(打断)注意,自己读自己的。
师:下面咱们开火车来读!
预设一:有的词语读得不够准确
(打断)师范读,再读一遍。
预设二:全读对了
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2.发现规律,归类学习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词,我把它们排列成了这样,看——(出示:①黑脊背
白胸脯
安安稳稳
②翻山越岭
浑身发抖
撒腿就跑
③走南闯北
腿脚发软
晕头转向)你能发现什么?谁来说说?
预设一:学生没发现规律
师:看看第一行写的是谁?第二行呢?
预设二:学生能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行写的是小胖驴(点击:小胖驴);第二行写的是老
虎(点击:老虎);第三行写的是贼(点击:贼)。
小结:你真会发现!它们在故事中表示的是不同的角色。
(2)指导读词
师:第一行,谁来读?
A.请你来读!指名女生读。(指导读出可爱的感觉)
预设一:读出了可爱
多么可爱的小胖驴啊!那第二行呢?
预设二:没有读出可爱
师范读,多么可爱的小胖驴啊!谁再来读读?
B.第二行,谁能带着动作来读读?指名男生读。
真不错,都读准了!
C.最后一行我们一起读!
3.词卡巩固认读
师:(清屏)这里面有几个词语,可不太好读,我们就用反复见面的办法来记住它。来第一个谁会读?(走南闯北)第二个?请你来读!(翻山越岭)下一个,请你读!(黑脊背)这个词语可不太好读,我们可以借助拼音来读准确,你再来读读,请你读!最后一个(晕头转向)咱们一起读!
师:读得真不错!看来词语难不倒大家了!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借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给词语分类,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良好语感。】
4.借助人物说故事
师:故事里除了讲到小胖驴、老虎、贼,还提到了两个人,(出示:老公
公、老婆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你能借助着这几个人物来
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自己先练习一下!谁来试着说
说?(随机指导)
预设一:学生说得很复杂
(打断)简单一点说,只说主要人物和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就可以。
预设二:从前,有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他们养了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一天晚上,老虎和贼同时来到老婆婆家偷驴。他们因为老婆婆的一个“漏”字,吓得差点丢了性命。天快亮了,小胖驴安安稳稳地在驴圈里吃着干草,老婆婆的屋顶却漏雨了。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我们通过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就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借助主要词语,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初读课文,感受有趣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渲染:(配乐)从前,有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他们养了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山上有一只老虎,山下有一个贼,他们一个想吃这头小胖驴,一个想偷这头小胖驴。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下面拿出课文纸,默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生读
课文)谁来说说?
1.学生找到: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
‘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
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一处有意思?能具体说说吗?
预设:老虎和贼心里想的是一样的。(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你从他们的内心想法中感受到了故事的有趣。
是啊,他们内心的想法真有意思。谁还想说?
2.①学生找到: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师:这是你找到的句子。你能来具体说说吗,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有意思?(出示:句子)
预设:我从“正巧”能体会出有故事意思。
②民间故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正巧”(“正巧”变红),这个故事中也还有很多巧合的地方呢,你能找到吗?
预设一:老虎和贼同时来到老婆婆家屋外的,我觉得这里很巧。
是啊,他们选择了同一天晚上来干坏事,真巧!
预设二:他们听到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说“漏”,都以为“漏”是个怪物,都特别害怕。我觉得这里很巧。
他们同时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漏”产生了疑虑和惊恐,真巧!
预设三: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说“漏”,没想到天亮后屋顶真的漏雨了,这里也很巧。
是啊,怕什么来什么,屋顶还就真的漏雨了,真是太巧了!
小结:同学们,正是这么多的巧合,才让这个故事更加有趣了!
咱们接着来汇报你刚才找到的有意思的句子,谁来接着说?
3.学生找到: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折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师:你觉得哪里有意思?
预设:我觉得“紧爬慢爬”“倒栽葱”写得很有意思。
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你觉得有意思!
4.学生找到: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师:为什么找到这一处呢?
预设:我从“歪”“纵”“蹿”这些词中感受到了故事的有意思。
师: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吗?
是啊,这些词语就把老虎和贼急于逃命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了。
小结:同学们,正是这些有趣的表达和这么多的巧合,才让这个故事充满了趣味性。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句,领会故事中一波三折的情
节和充满趣味的表达,感受故事中有意思的内容。】
四、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厘清故事脉络
师:同学们,这个有趣的故事一定记住了,古人大多数是靠你讲给我听,我讲给他听来传播民间故事的,今天,咱就来试着复述一下。故事这么长,我们该怎么复述呢?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在黑板上贴图),你能试着把你记住的内容给这几个地点排排顺序吗?说说为什么这么排。(随学生汇报,贴图)好,我们就按这个顺序来复述。
(二)学习三~十八自然段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回到故事发生的那天晚上——
渲染:这一天,下着蒙蒙细雨,天黑得特别早——老虎和贼都悄悄地来了……
1.研读关键语句,聚焦人物心理
师:接下来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下面默读课文的三~十八自然段,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内心想法的句子。(生读课文,画句子)(师巡视,提醒学生)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学生汇报:
(1)
“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2)
“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3)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4)
“终于甩掉‘漏’了!”
“终于甩掉‘漏’了!”
(5)
“‘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把五处想法都找到了。
2.对比阅读人物心理
(1)对比阅读,发现民间故事特点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句子。(出示:五次想法)对比着来读读,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一:老虎和贼想的是一样的。
是啊,他们内心的想法一样。还有谁有其他的发现?
预设二:他们心里都很害怕。
你真会发现!他们心里都非常恐惧。
是啊,老虎和贼内心的想法和心情都是一样的。
小结:通过对比老虎和贼的内心想法,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他们害怕的心情,还厘清了故事的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人物内心想法,朗读句子,体会人物心情,厘清
故事脉络,带领学生更深层次地走入故事情境。】
(2)练习复述故事片段
师:其实,民间故事内容也有特点,发现了特点,故事复述就简单多了。下面就按照这个特点,选择一个片段试着来复述一下吧!谁还想来复述一下其他的片段?
小结:你们看,抓住故事的特点,我们就能够把一个片段复述清楚了。
(3)学习第一次想法
师:我们先来看看老虎和贼的第一次想法,(出示:“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隐去其他内容)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预设一:读得好。
读得真好!我听出了他们的自以为是,还充满了怀疑与不解。
预设二:读得不好。
师范读,这时的老虎和贼都很自以为是,还充满了怀疑与不解呢!谁再来试试?
读得真好!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
(4)学习第二次想法
过渡:听了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话,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突然,贼脚一滑,摔到了老虎背上。
师:这时,他们又想……(出示:“坏事,‘漏’捉我来了!”“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隐去其他内容)谁来读?
预设一:读得好。
读得真好!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恐惧。
预设二:读得不好。
师范读,这时的老虎和贼心里害怕极了。谁能把他们的害怕读出来?
读得真好!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恐惧。
(5)学习第三次想法
师:就这样,他们在路上跑啊,跑啊……(出示:“‘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这次我们男生来读老虎,女生来读贼。
我听出了这是一只凶猛的老虎,还有一个不安好心的贼。
(6)学习第四、五次想法
师:他们跑到了歪脖老树跟前,(出示:“终于甩掉‘漏’了!”
“终于甩掉‘漏’了!”
“‘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隐去其他内容)第一次相遇时老虎想——(男生),贼想——(女生);第二次相遇时,老虎想——(男生)贼想——(女生)
(7)学习在山坡下相遇
①师:(出示:插图)他们骨碌、骨碌地滚啊滚啊,当浑身沾满泥水的老虎和贼撞在一起时,他们同时惊恐地大叫:“‘漏’哇——”然后吓昏了过去。
②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一部分多有趣啊!下面就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吧!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到小组中去练习一下吧!(生自主练习)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介绍一下你们的角色。我们配上音乐。(小组展示)
方案一:若时间紧张,展示一组。
他们读得好不好?掌声送给他们!请回!
方案二:若时间充裕,展示两组。
师: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上来展示呢,再请一组同学来读读!谁来给他们当旁白?读得一次比一次更精彩了,也谢谢你们!请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理解人物形象的不同,加上动作和表演,展示出
老虎和贼的不同特点。】
(三)回归主题
1.总结全文:同学们,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老虎想来老婆婆家吃驴,贼想来偷驴,结果都被“漏”吓晕了,而老婆婆说的“漏”却是——漏雨。
2.回扣质疑:学到这里,课前你们提出的疑问,现在明白了吗?(明白了)
【设计意图:回扣主题,总结全文,让学生明确“漏”的含义。】
(四)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经过
师:下面我们就借助着黑板上的示意图,来复述一下这一部分。在复述的时候,尽量不要遗漏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想法。自己先练一练!谁愿意来试试?(四生复述,师随机指导)
师:(配乐)一天晚上,下着蒙蒙细雨,老虎和贼都来到了老婆婆家。听到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说“漏”,老虎想……谁来讲?
预设一:“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贼也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时,贼脚下一滑,从屋顶摔了下来,刚好摔到了老虎背上。老虎想:“坏事,‘漏’捉我来了!”贼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师:真不错!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跑啊跑啊,看到前面有一棵歪脖老树。谁来讲?
预设二: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师:到了树跟前……谁来继续讲?
预设三: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了树上。老虎想:“终于甩掉‘漏’了!”贼想:“终于甩掉‘漏’了!”他们逃跑了之后,觉得不甘心,老虎还是想回去吃驴,贼也想回去偷驴。他们又来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师:就这样,他们一起滚下了山坡,谁来继续讲?
预设四:浑身沾满了泥水,撞在了一起。他们都以为对方是漏,惊恐地大叫:“‘漏’哇——”都吓昏了过去。
小结:同学们,我们借助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
的顺序,就把故事的经过部分复述了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黑板上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抓住故事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内心的想法,练习复述故事经过。】
(五)学习十九、二十自然段
过渡:老虎和贼双双滚下了山坡,得到了应有的报应。那故事的结尾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老婆婆家去看一看——
渲染:瞧!(出示:插图)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这时,屋顶却漏雨了。
【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
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练习复述整个故事
师:在课下,请大家运用今天学过的复述方法,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复述
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2.推荐书目
师:课后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中国民间故事》,里面收录的故事都十分精彩,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希望你也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有趣的民间故事中获取一定
的知识,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书设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