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与平行线有关的辅助线问题
学科
数学
学段:第三学段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数学
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理解本章相关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重点是掌握构造辅助线(平行线)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引入
如图,如果AB∥CD∥EF,那么∠BAC+∠ACE+∠CEF=_____°.
复习平行线的性质:
复习平行线的性质,由课本习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新课
问题1
如果去掉射线CD,那么∠BAC,∠ACE,∠C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
例
如图,如果AB∥EF,用等式表示∠BAC,∠ACE,
∠C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BAC+∠ACE+∠CEF=360°.
证明如下:过点C作CD∥AB,
∵AB∥EF,
∴CD∥EF.
∵AB∥CD,
∴∠BAC+∠ACD=180°.
∵CD∥EF,
∴∠DCE+∠CEF=180°.
∴∠BAC+∠ACE+∠CEF=180°+180°=360°.
小结:本题为什么需要添加这样的辅助线?
添加辅助线是为了帮助我们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因为只有当满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这个条件时,才有同旁内角互补的数量关系.
添加辅助线的一种思路:若已知条件与某条定理相关,但定理的使用条件不足,可考虑通过辅助线补充完整.
问题2
是否还有其它方法能够证明这三个角的数量关系?
方法二: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
证明:连接AE,
∵AB∥EF,
∴∠BAE+∠AEF=180°
.
∵∠CAE+∠C+∠AEC=180°,
∴∠BAC+∠ACE+∠CEF=360°.
方法三:借助四边形的内角和.
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添加了辅助线.都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从而借助它们的性质来解决的.
在添加辅助线之前,应先观察图形,分析已知和未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有目标的添加辅助线.
练习
如图,如果AB∥EF,用等式表示∠BAC,∠ACE,∠C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证明:如图,过点C作CD∥AB,
∵AB∥EF,
∴CD∥EF.
∵AB∥CD,
∴∠BAC=∠ACD.
同理
∠DCE=∠CEF
.
∵∠ACE=∠ACD+∠DCE,
∴∠ACE=∠BAC+∠CEF.
方法二:
方法三:
小结: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不同的解法,不同解法的繁简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提出问题,引入辅助线.
通过例题,明确添加辅助线的作用.
通过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掌握构造辅助线(平行线)的方法.
总结
1.添加辅助线的原因与作用:
若已知条件与某条定理相关,但定理的使用条件不足,可考虑通过辅助线补充完整.
2.添加辅助线的注意事项:
(1)当题目中的几个条件相关联时,辅助线只能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其他结论都要通过证明获得;
(2)在添加辅助线之前,应先观察图形、分析已知和未知,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添加辅助线;
(3)添加的辅助线不同,解法也不同.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
作业1
如图,如果AB∥EF,用等式表示∠BAC,∠ACE,
∠C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作业2
这是课本25页14题,如果去掉这个图中的直线DE,你能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巩固构造辅助线(平行线)的方法.《与平行线有关的辅助线问题》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是在理解本章相关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重点是掌握构造辅助线(平行线)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上任务】
1.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2.要使用平行线的性质,除了两条直线平行,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5.添加辅助线有哪些注意事项?
6.请跟随视频讲解,完成例题和练习.
例
如图,如果AB∥EF,用等式表示∠BAC,∠ACE,∠C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练习
如图,如果AB∥EF,用等式表示∠BAC,∠ACE,∠C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学习疑问】
7.本节课的例题共讲解了三种方法,哪种方法你还没有理解?
8.在添加辅助线时你还有什么困惑?
9.本节课的哪个环节你还没弄清楚?
【课后作业】
10.作业1
如图,如果AB∥EF,用等式表示∠BAC,∠ACE,∠C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1.作业2
这是课本25页14题,如果去掉这个图中的直线DE,你能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答:∠CEF=∠BAC+∠ACE.
证明如下:过点C作CD∥AB,如图所示,
∵AB∥EF,
∴EF∥CD.
∵CD∥AB,
∴∠DCA=∠BAC.
同理
∠DCE=∠CEF.
∵∠DCE=∠DCA+∠ACE,
∴∠CEF=∠BAC+∠ACE.
作业2
证明:过点A作DE∥BC,
∴∠DAB=∠B,∠EAC=∠C.
∵∠DAB+∠BAC+∠EAC=180°,
∴∠B+∠BAC+∠C=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