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单元同步(真题集中训练)总复习
中考科学真题集训一 科学入门
1、(2020·绍兴)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闻气味
C.?测定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2、(2020·杭州)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N???????????????????????????????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nm
C.?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
3、(2018·台州)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同学利用动物肝脏研究酶的某些特点,实验记录如下表:
试管
实验材料及处理
产生气泡快慢
1
5毫升5%H2O2溶液+2滴蒸馏水,常温
最慢
2
5毫升5%H2O2溶液+2滴3.5%FeCl3溶液,常温
较快
3
5毫升5%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常温
最快
4
5毫升5%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70℃水浴加热
较慢
分析实验结果,无法得出过氧化氢酶(??? )
A.?具有专一性????????????????B.?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C.?具有高效性????????????????D.?活性受温度影响
4、(2017·杭州)如图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是(?? )
A.?长度约为26厘米?????????B.?质量约为2千克?????????C.?重力约为0.2牛?????????D.?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
5、(2017·杭州)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6、(2016·缙云)在某金属与其氧化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是由什么物质反应生成的呢?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1)在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该金属和金属氧化物.(2)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现象,甲试管中产生气泡,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针对该实验的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步骤正确完整,可得出气体是金属与HCl反应生成的
B.?应补充一个该金属与水反应的实验
C.?应补充一个该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验
D.?应补充一个该金属与水反应的实验和补充一个该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验
7、(2015·嘉兴)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叶片脱色
C.?震荡试管 ???????????????????????D.?测液体体积
8、(2020·宁波)自然正在向人类发出“警报”。
【材料】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测得高达20.75℃的气温,再次刷新了南极大陆气象观测记录温度的最高值。
【材料二】2020年2月底,南极地区又有新消息: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材料三】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前在海拔5000m以上植物很难生存。但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5000m至5500m范围内的植被显著增加。
(1)材料二中,积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判断,_______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填字母)
A.海拔
B.纬度
C.温度
9、(2016·杭州)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________.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________有关(填化学性质)
10、(2016·缙云)归纳式探究:研究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的运动: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我们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形象地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磁感应强度大的地方,磁感线密;磁感应强度小的地方,磁感线疏.条形磁体外部的磁感线分布如图甲所示,则a、b两点磁感应强度较大的是________。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2)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乙所示,D1和D2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R的半圆金属盒,被置于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它们接在电压一定的交流电源上,从D1的圆心O处释放不同的带电粒子(加速度可以忽略,重力不计),粒子在两金属盒之间被不断加速,最终离开回旋加速器时,获得一定的最大动能。改变带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磁感应强度B,金属盒半径R,带电粒子的最大动能Ek随之改变。得到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带电粒子的最大动能Ek=k________,
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11、(2020·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
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 ?紫外线 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①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________作用。
②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③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________。
(2)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①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________
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
②如图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温度、相对湿度、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据图分析,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关?并阐述理由。________
12、(2019·嘉兴)为了使大众吃得明白、吃得健康,我国规定包装食品必须标注营养成分表,标注的内容包括能量以及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表示每100克该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该营养素的百分比)。
以下是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 ??????????每100克 ???????NRV%
能量 ?????????2369千焦 ???????28%
蛋白质 ???????7.6克 ???????????13%
脂肪 ?????????38.3克 ??????????64%
碳水化合物 ???46.1克 ??????????15%
钠 ???????????400毫克 ?????????20%
(1)每100克该种饼干中具有2369千焦能量,这些能量不可能来自4种营养素中的________。
(2)钠的过多摄入会引发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因此国家卫计委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通过计算判断。接该企业依据的钠营养素标准,若人体摄入的钠全部来自食盐,则人体摄入的食盐量是否符合卫计委的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每年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会大幅度上升,原因之一是寒冷导致血压升高。冬季血压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 ________?。
13、(2016·绍兴)材料一:国际微生物学界有一个科赫法则,主要包括:I.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Ⅱ.要从宿主中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该微生物;Ⅲ,上述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宿主中,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Ⅳ.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如果进行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体。
??? 材料二:沃伦和马歇尔猜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引起胃溃疡的原因。为此,他们进行探究:①在100例胃溃疡患者中,都找到了幽门螺杆菌。②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③无胃溃疡症状的马歇尔当众吞下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恢复健康。④招募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将从患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接种到部分志愿者,出现了胃溃疡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马歇尔用自己吞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的行为,想证明科赫法则的第________步骤,体现了科学家________精神。
(2)当时医学界有很多人都不认同马歇尔自己喝培养液的行为与观点。推测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
(3)要证明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最终,沃伦和马歇尔证明了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由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4、(2020·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________。(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5、(2020·宁波)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20枚,将它们轻放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⑴4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16枚鸡蛋沉于水底。
⑵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θ。16枚鸡蛋的θ大小不一,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3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
⑶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________(填“钝端”或“尖端”)附近。
⑷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
序为________。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⑸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问变长,鸡蛋的________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16、(2020·温州)医学上,头发密度是指头发覆盖区域内单位面积头发的数量。某科研人员为研究头发密度,选择76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志愿者,将头发覆盖区划分为顶部、枕部和左右两侧四个等面积的区域,分别在四个区域内随机取相同面积进行测量。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表一:不同年龄头发密度
年龄段(岁)
人数(人)
头发密度(根/厘米2)
18~29
24
142~150
30~39
18
136~145
40~49
17
129~137
50~60
17
125~132
表二:不同部位头发密度
部位
头发密度(根/厘米?)
顶部
167
枕部
156
左侧
119
右侧
118
(1)测量头发密度时,把志愿者的头发剪短,然后用皮肤镜轻压测量部位,再拍照取样,并用电脑打开照片,如图所示。推测皮肤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表二是某位志愿者不同部位的头发密度,分析该志愿者可能处于哪个年龄段?并说明你的分析过程。________。
17、(2020·嘉兴)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器材】 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1)【收集证据】 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________.
(2)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以下数据。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
(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平均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得出结论】分析上述数据, 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________有关。
(3)【思考讨论】 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对建立的假设,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请你在答题卷的表格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18、(2019·宁波)【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计算出b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4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木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摆长1=800.0mm
次数
1
2
3
4
物理量
铝球
铁球A
铁球B
铜球
D/mm
22.22
22.24
22.20
22.20
m/g
15.5
25.3
44.7
51.0
ρ/g·-3
2.7
4.4
7.8
8.9
T30/s
53.88
53.94
53.85
53.87
T/s
1.796
1.798
1.795
1.796
(1)【思考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________?。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3)【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
【探究2】小科用D=39.86mm、ρ=0.08g/cm3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 ________?不可忽略了。
19、(2019·嘉兴)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粗细有关。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1/2r和1/3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为示意图)。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交流与表达】
①发生毛细现象范围内,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1/5的细管,请预测水位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_。
②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请帮他们完成方案设计。
建立假设
实验方案
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________
20、(2018·台州)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某兴趣小组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方案I:在两玻璃片上同时分别滴加少量相同体积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将2张湿润的pH试纸分别置于距玻璃片上方15厘米处(如图甲),比较2张pH试纸变色的时间。
方案II?:将一支约35厘米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将一湿润的pH试纸置于玻璃管的中间。在玻璃管两端同时分别滴加2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塞上橡皮塞(如图乙),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1)方案I实验中,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针对此现象,你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
(2)请指出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________。
(3)多次进行方案II的实验,均观察到试纸先变蓝色,得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闻气味时,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要扇闻,防止吸入过量的气体;故B正确;
C、测定溶液的pH时,如图的操作则会污染烧杯中的溶液;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浓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那么他的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故A错误;
B.科学课本188页,厚度大约9毫米,那么一张纸的厚度约:9mm188×12≈0.097mm=9.7×104nm , 故B错误;
C.成年人的体重大约80kg,那么对地面的压力为:F=G=mg=80kg×10N/kg=800N,脚掌的面积大约200cm2 , 因此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p=FS=800N200×2×10-4m2=2×104Pa , 故C错误;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那么1.3m/s在正常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A、如果要得出过氧化氢酶具有专一性,至少要有一组不是H2O2溶液的实验组,故A符合题意;
B、对比1、3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对比2、3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对比3、4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解答】A、课本的长度约为20~30cm,故A正确;
B、一本课本质量约200g=0.2kg,故B错误;
C、一本课本质量约0.2kg,则重力G=mg=0.2kg×10N/kg=2N,故C错误;
D、一本课本重力约为2N,面积远远小于1m2 , 根据p=FS , 压强远大于2帕,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宇宙中的星体等远距离的物体,甲为小分子,故甲不符合,故A错误;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胞,乙为酵母菌和衣藻,属于细胞,故B正确;
C、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分子,丙为动物体,故C错误;
D、放大镜适于观察近距离的物体,丁为远距离的星体,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由实验结果“ 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可得金属氧化物不仅不会和盐酸中的溶质反应,同时也不会和溶剂水反应,所以补充“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验 ”完全没有必要,故C、D说法错误。由实验结果“ 甲试管中产生气泡 ”可得金属发生了反应,但这个反应到底是金属与盐酸中的溶质反应还是和溶剂水反应就无法判断,所以需要补充一个该金属与水反应的实验,故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7、【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水,如果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否则装置漏气,故A正确;
B.叶片脱色时,通过水给酒精加热,即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可以控制受热均匀,故B错误;
C.振荡试管时是利用手腕进行甩动,不是上下移动,故C错误;
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应该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齐,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1)材料二中有关于积雪加速熔化的信息“ 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所以可推知,积 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 ,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关于气温的描述,材料二、三都有描述原本并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都有植被的增加,两者联系可知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出现的一些变化,说明温度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故答案为:(1) 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 (2)C
9、【答案】 (1)分液漏斗
(2)SO2+2NaOH═Na2SO3+H2O
(3)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
(4)氧化性
【解答】解:(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2)反应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填:SO2+2NaOH═Na2SO3+H2O(3)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故填: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是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 , 这里反映了氧气的氧化性;故填:氧化性.
10、【解答】(1) 由图a、b两点中a点的磁感线相对较密,磁感应强度较大。
(2)比较次数1和2,在q、B、R相同时,m变为原来的两倍,Ek变为原来的1/2,可知动能Ek与质量m成反比;
比较次数1和3,在m、B、R相同时,q变为原来的3倍,Ek变为原来的9倍,可知动能Ek与q2成正比
比较次数2和4,在q、m、R相同时,B变为原来的两倍,Ek变为原来的4倍,可知动能Ek与B2成正比
比较次数1和5,在q、B相同时,m变为原来的两倍,R变为原来的3倍,Ek变为原来的18倍,可知动能Ek与R2成正比。
综上所述,?可得带电粒子的最大动能Ek= Kq2B2R2m
将第一一组使用数据代入,得4×10-16J=K1.6×10-19Kg2×1×10-2C2×1m23.2×10-27Kg ,
解得k=0.5J·kg/(C2·T2·m2)
故答案为:(1)a;(2)q2B2R2m;0.5J·kg/(C2·T2·m2)
11、【答案】 (1)催化;减弱;发明氯氟烃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烃、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
(2)A;有关,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关,如图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
【解析】(1)①由材料中所给的两个反应: Cl+O3→ClO+O2;ClO+O→Cl+O2 可知Cl原子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 抵抗性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越少、数量越少,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稳定性、抵抗性越弱。由于该地区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生物数量减少, 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减弱。
③根据题干“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 可知,为了保护臭氧层,需要减少使用会使臭氧层变薄的氯氟煙这种物质。保护臭氧层的建议有:发明氯氟烃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烃、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
(2)①根据题干“臭氧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可知,臭氧含量过高将会引起呼吸道疾病,A选项正确;
②根据两图像中温度和臭氧浓度曲线的比较可知,温度曲线与浓度曲线总体上变化趋势相似。但在8月2日、3日、4日这些时段,温度曲线与浓度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所以可以做出如下解释:
有关,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关,如图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
故答案为:(1)催化? ;减弱 ;发明氯氟烃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烃、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 ;(2)A ;有关,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关,如图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
12、【答案】 (1)钠
(2)解: 400毫克20% ?=200毫克=2克
2克× NaClNa ?=2克× 58.523 ≈5.1克<6克
人体摄入的食盐量符合卫计委的要求
(3)冬季气温下降,血管收缩
13、【答案】 (1)Ⅲ;为科学献身
(2)样本数量太少,结论不具说服力,具有偶然性
(3)从接种后患胃溃疡志愿者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解答】(1)马歇尔用自己吞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是为了证明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宿主中,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也就是科赫法则的第Ⅲ步骤,他这种不畏危险的举动体现了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在科学探究实验时,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通常都要做多次实验,一次实验会有偶然性,不具代表性;(3)马歇尔实验已经进行了科赫法则的前三步,要证明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第四步,即从从接种后患胃溃疡志愿者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14、【解答】(1) 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时, 会使根毛细胞会失水, 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 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光照、温度;
(3)扦插是利于植物的茎长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失水? (2)光照、温度? (3)无性
15、【解答】(3)从图中可知鸡蛋在水中时,钝端有往上的趋势,尖端靠近底面。而有气室的一端会上浮可知,气室位置在鸡蛋的钝端附近;
(4)鸡蛋气室占比越大越易上浮,1号鸡钝端在最上面,2号鸡蛋的钝端次之,3号的鸡蛋钝端更低,由此可知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号2号3号;
(5)由分析可知,鸡蛋的体积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鸡蛋由沉在底部变成上浮只能是鸡蛋的重力减小,由此可知, 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质量会变小 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故答案为:钝端;1号2号3号;质量
16、【解答】(1) 测量头发密度时,把志愿者的头发剪短,然后用皮肤镜轻压测量部位,再拍照取样,并用电脑打开照片,如图所示。推测皮肤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
(2)由表一数据可知当年龄增大时头发密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少的,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 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
(3)这位志愿者的头发密度是:167+156+119+1184=140根/厘米2 , 对应表一可知处于30~39岁年龄段。分析过程为: 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
故答案为:(1) 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 (2) 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 (3) 30~39岁;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17、【解答】(1)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即秒表;
(2)将实验1和2对比可知,当伞和重物的总质量和伞面面积相同时,伞面材料不同,下降的速度不同;
将实验3和4对比可知,当伞和重物的总质量和伞面材料相同时,伞面面积越大,下降的速度越小。那么得到结论:分析上述数据, 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伞面面积有关。
(3)根据(2)中表格可知,实验没有探究降落伞下落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的关系,因此要保证伞面材料和伞面面积相同,而改变伞和重物的总质量。将实验1作为对比实验,那么伞面材料为纱布,伞面面积1200cm2 , 而总质量增大为120g,如下图所示: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
( cm2)
伞和重物的
总质量( g)
降落时间( s)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平均
5
纱布
1200
120
//////
//////
//////
//////
18、【解答】(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2)比较表格中1到4实验,摆球的质量不断增大,但是周期几乎相同,可以得到结论: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空气阻力 不可忽略了。
【答案】 (1)减小实验误差
(2)无关
(3)空气阻力(或空气浮力)
19、【解答】【得出结论】将每个玻璃管的半径与水位上升高度相乘,它们的乘积都等于rh,因此得到结论: 同种液体,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 ;
【交流与表达】
①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 15r的细管,那么水位上升的高度为: h'=rh15r=5h;
②该小组要探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要要保证玻璃管的粗细相同改变液体的种类,那么实验方案为: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于两种不同种类的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高度。
故答案为:(1)同种液体,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 ;(2)5h;(3)同解析
20、【解答】(1)白烟是白色固体,是与原来物质不同的新物质,所以通过两滴液滴的上方出现白烟可以说明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固体。
(2)方案I使用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或污染空气;该实验在在开放的空间进行,实验结果易受空气流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该实验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所以还应用其它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继续研究。
故答案为:(1)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固体(2)使用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或污染空气;在开放的空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如空气流动等(3)其它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