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种子的萌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种子的萌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5 20: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该内容属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关于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种子的结构后出现的,这是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教材中设置本节内容,是为了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且种子的萌发是被子植物生命历程的开始,与后面植株的生长等内容紧密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尽管前面已经有进行过探究活动,但是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还是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交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教学难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从旁进行指导点拨。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搜集相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菜豆和玉米种子以及植物幼芽的图片
师:前面我们以菜豆和玉米种子为例学习了种子的基本结构,如果把种子看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那么种子的萌发就是植物生命历程的第一步,但这个过程我们平时往往很难看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种子的萌发。
板书:种子的萌发
学生欣赏,并仔细思考。
用图片导入,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展示农民春播的图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假如给你一些种子,你应该把它们栽种在哪种环境条件下才容易发芽?
那么这些因素都是种子萌发的必须条件吗?
引导学生逐渐排除不必要的条件,直至剩下空气、水分和温度。
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比如:阳光、温度、水分、土壤、温度、空气、肥料等。
列举一些具体例子验证自己观点。
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89-9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比较四组实验的主要区别。2.预测实验结果。3.思考其中的原因。
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巡回检查学习效果,进行点拨。
快速阅读教材P88~89内容,然后以小组形式分析讨论有关题目。
通过汇报交流,得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师:满足了环境条件之后,种子就一定可以萌发吗?
那么什么样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不能萌发呢?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种子要想萌发不仅满足外界条件,自身也需要一定的条件:种子自身结构完整、活的胚、储藏丰富营养、度过休眠期。
师:这些条件有的靠肉眼无法判断,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帮助我们选育良种。接下来大家就自学课本92-94页内容。
点拨指导学生的回答,出示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样检测的意义与作用。
生:不会。
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自主思考并分析问题。
学生结合经验回答: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此外,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阅读相关内容。
交流抽样检测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一些关于选种育种的科学方法,也有助于加强生物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有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后,就可以萌发成为幼苗。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小段视频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神奇。
结合种子结构示意图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变化
观看种子萌发的过程,感叹生命的伟大,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而且这种形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跟随老师的讲解,回忆并记忆本课所学内容。
强化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随堂检测
出示随堂测试题,当堂训练。
认真审题、答题
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