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课堂教学实录
徐社东
师:看得出,你们今天情绪很高涨?
课代表:他们想演戏,他们急不可待!我觉得先学课文,等领会透了再来表演,这样比较好。
师:你说得对。那我们就把热情保持住,按部就班地来。
(教师走到旁边座位上坐下,侧向学生;课代表示意某生上)
生:我来对口技和作者做一个介绍。(幻灯片放映)——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又称“隔壁戏”。作者林嗣环,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里的一部分。
师:请告诉大家,你的准确资料是怎么获得的?
生:从网上搜索,还参考了课文注解和另外两本书,我做了综合。
师:很好。本文是怎么介绍口技的?
生:本文写一个口技艺人,到了京城,在大庭广众之中表演口技。
师:很好。通过一次真实情景的记写,生动、感性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口技。这样写,就特别好看。有情节,有现场。外面一个故事,里面也是一个故事。
(生下;又一生上)
生:我是本课的轮值词语专家。大家看幻灯片,注意我讲的疑难点,再跟我一起读。(幻灯片放映)——吠fèi(狗叫)、叱chì(大声责骂)、倾qīng(斜)、顷qǐng(短时间);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战战、毕、绝、意、曳、指、名……现在,再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对该生)请你不要读,注意听,然后说出大家读错的地方。
(学生齐读)
生:刚才读到“呓语”、“曳”字时,有同学读错了。读到“不能名其一处”时,有人读成“不能名一处”。“名”是动词,是“说出”的意思,应该读响。还有,这课表示时间的词语特别多,应该读得快一点,如“一时”、“忽”、“忽然”、“既而”、“是时”、“少顷”、“俄而”、“未几”等。
师:好。你说的读响一点,实际上是读重一点。……按照你的意思,这句应该怎样读?并说说,还有哪些字要重读?文章哪里要读快,哪里要读慢?
生:(示范)我觉得,“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里,“奋”是卷起袖子的意思,要重读,这一句要读快。有些地方要读慢,比如“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里要读慢。至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这里要读得非常快,才好。
师:你说得非常精彩。我们为你鼓掌!好,下次其他同学准备字词注音和解释时,最好也像这样,将读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
(掌声中,生下;课代表上)
课代表:我整理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有两方面的。内容方面,有(幻灯片放映):1、口技艺人是在哪里表演?为什么他的表演吓得观众要逃跑?2、人为什么有几百张舌头、几百只手?3、口技艺人为什么能在同一时间发出几百几千种声音?字词方面,有一些刚才已经解决了,现在还有:1、“妇抚儿乳”中的“乳”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小孩子的乳头,还是“喂奶”的意思?2、“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什么意思?……请老师帮助我们。
(课代表下;教师走上讲台)
师:好的,有几个同学似乎想解决问题。好,请说。
生1: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口技艺人是在许多人吃饭的场所表演的。是他表演的效果吓得人要逃走。
生2:我回答第二个问题。不是人有几百张舌头、几百只手,是作者做的一个假设,说即使人有那么多舌头那么多手,也不能模仿出那么多的声音。
生3:我回答第三个问题。这个口技艺人本领很大,他就是能在同一时间里发出几百几千种声音,他有特技!(生笑)
生4:关于字词,我来说。“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喂奶”的意思。“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宴会的意思。
师:好,说得很好。不过,刚才第一个同学说的“吃饭的场所”,原文是怎么说的?再想一想,那种场合为什么要表演口技?还请这个同学来回答我。
生1:我知道了,是举行盛大宴会。那样的场合,一般都有堂会什么的,为了热闹,也为了喜庆。
师:你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对课文也已经有一个大概的理解。这是一篇精彩的文章,一篇艺术性很强的文章。……现在大家跟着我来体会,我提一些问题,请你们思考后回答。要牢牢看着课文。……假如我们教室就是那个口技表演现场,请想像一下,口技表演者处在什么位置,“宾客”处在什么位置,一开始他们的神情、态度又是怎样?
生:口技表演者在西北角,也就是讲台偏左那里,宾客坐在我们这里,众宾团坐,满座寂然。原文没有写口技艺人的神情,但可以想像,他很安静地坐在那里,神态自若。
师:口技艺人是怎么开场的?注意,请不要急着回答。凡是高超的艺术,都需要我们有艺术想像力。请大家在心里勾画一幅深夜图景:“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师:好,现在回答我,一个优秀的口技表演者,他身上需要哪些本领?
生1:会摹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逼真。
生2:平时注意对声音的观察、揣摩和摹仿。
师: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后摹拟(板书“摹拟”二字)了哪些声音?
生:他摹拟了狗叫、妇人打哈欠声、火烧起来的声音、丈夫说梦话打呼噜声、老鼠偷东西吃的声音、婴儿哭声、哺乳声、起火声、救火声等。
师:说得很凌乱。谁能按一个合理顺序说出来?先说你按什么顺序来说?
生:我按先后顺序来说。口技艺人摹拟了狗叫、妇人的声音、小儿的声音、男人的声音、狗的声音、起火的声音、火烧起来的声音、大家救火的声音等。
师:口技艺人使用的道具(板书“道具”二字)是什么?
生1:是屏障。
生2:不对。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还有屏障。
师:这篇文章写得风生水起,跌宕有致,一阵动一阵静,观众的情绪也跟着走。现在,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口技艺人的最高水平?他的口技表演的高潮在哪里?说出原句,并翻译出来。
生1:我认为是“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这里,声音很丰富。这句可以这样译:过了一会儿,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她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后来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生2:不对。是这里!“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样翻译: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
生3:也不对。是这里,“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样翻译:……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在大呼,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
师:后面两个同学说出了口技艺人表演的两次高潮。前面一个同学,也说到了声音,但那是一个由静到动的过渡。口技表演者模拟出的声音,彼此间有联系吗?……现在请大家完整里默读一下文章,在心里为所有声音画一条曲线,把那些声音都想像出来,再来讨论我提的问题。
(学生默读;讨论)
生1:口技艺人有意在第一次高潮后,让声音平静下来,“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时,观众的反应也懈怠下来了,“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这是为后面服务的。
生2:口技艺人表演的声音,先是巷子里的犬吠声,“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这里,一个个声音都接得上,一个引起一个。后来,大家都被吵醒了。
师:对,说得太好了,这是你自己发现的!声音一个引发一个,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到了“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这里,五种声音一时发出。——我还有一个问题,口技艺人在第一次高潮后,安排了一次平静。这有没有艺术表现上的讲究?
生1:是为第二次高潮的到来。
生2:是用静来反衬后面高潮的出现。
师:对。这只是下一个高潮到来之前的虚假平静。引起后一个声音高潮到来的事件是什么?
生:“忽一人大呼火起”。
师:对。这是一句爆发性的声音。这一次,口技表演者要给人以震撼,他让强烈的声音从平静的氛围中突然爆发,这样,会给观众什么样的感受?
生1:惊险、刺激、紧张。
生2:不,老师,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我认为是前面老鼠出来活动,它悉悉索索,发出声响,打翻了油灯,引起了着火,并不是突然起火的!
(全班哗然)
师:啊?你……很有想像力!你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这很好。虽然我们看不出这之间有必然联系,但文中没说不是这样。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很好,很好。我们体会文章,就要像这样,读出自己的意思来。当然,别人好的理解,我们也要接受。……现在,我提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学到现在,体会了一些什么?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是要成为一个口技表演者吗?……不是。……这个口技表演者,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他要表演的是一组声音,他把声音组合得很好。如果你是一个口技表演者,你会这样处理吗?如果现在要你表达一个事物,你会思考并处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吗?……最后,你们说说,是口技表演者表演得精彩,还是林嗣环的文字表达水平高超?
生1:是口技表演者。
生2:是林嗣环。
生3:……不,他们的水平都很高超!
师:请用一些词来赞叹口技表演者。
生1:强,超强,王者!
生2:技艺精湛,炉火纯青!
生3:顾视自雄,无人敢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生4:北斗以南,一人独步。
师:生2说得比较客观,后面的用词,词是好词,但太过分了。……再请你们用一些语言来赞叹作者林嗣环的技法。
生:林嗣环他很会写,他把口技艺人的表演写得十分精彩,还通过听众的反应,来写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师:你说的通过观众的反应来写,是哪一句?
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师:这一种描写手法,叫侧面描写,从观众的角度来反映口技表演者的技艺的高超。既然有侧面描写,就有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写口技表演者的表演。……作者使用的笔墨,很明显,在哪一方面多?
生:正面描写多。
师:作者使用文字正面描写、直接赞叹口技表演者,最精彩的句子是什么?大家齐声读出来。
生:“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师:谁把后面这一句翻译一下。
生:这句可以这样翻译: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
师:翻译是对的。但是大家思考一下,是原文好,还是翻译好?……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文句都是有音律美的,字数的多少,都决定着句子的优劣。我把刚才的翻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里长着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一个地方的情景。这一句不是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而是赞叹口技艺人的技艺。
……我们再回到对作者的赞叹上来。作者除了在开篇交代了一下场景之外,全文主体部分都在写口技表演者摹拟的声音,收篇也干净利落,“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又回到了口技表演者身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内容,是一个故事,口技表演者对观众的艺术感染,也是一个故事。……自古以来,许多民间艺人的表演都发生在民间,许多都没有被文字生动地记载下来,不被人知,真是可惜。感谢林嗣环。我们当然要赞叹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但更要赞叹作者的文字功夫。这是一篇关于声音艺术的文章。口技表演者用舌头来摹拟、表演声音,作者林嗣环用文字来表现声音,他用一支笔就够了,这就是文字的艺术,是描写的艺术!
——好,我们现在齐声朗读这篇课文,注意两个高潮,注意语速快慢的处理,注意情感态度。
(师生共同进行朗读的艺术表现;后,教师离开讲台,复坐于次席;课代表走上讲台)
课代表:现在,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听我的调配,各角色准备好!你们几个,蹲在讲台底下。……全班同学配合好,集体朗读,配合表演。
(课代表手拿一把纸扇,醒木一拍,全场静下。讲台底下,发出摹拟婴儿叫狗叫老鼠叫的。起火声、救火声等各种响声也被摹拟出来。大家情绪激奋、高昂)
师:(笑)演得不错,但有一些问题,谁来说一说?扣住原文语句来说。现在大家很兴奋,请思考一下你的表达,不要用自然语言,用标准语言。
生1:我觉得刚才大家对“惊觉”一词,没有表演出来。“惊觉”,是妇人惊醒过来的样子,人会发出一种声音,比如短促的“啊”的一声。
生2:文中写了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可是,我们底下的同学没有表演,只是读书。“满坐(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到这句时,大家应该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大家应该把群众演员演好。
生3:人们救火时的惶急、纷乱、喊叫,还有火势猛烈的声音、众人紧张救火的声音,在这些声音里面,应该有非常强烈的紧张气氛,这个要表现出来。
……
师:好,你们分析得不错。你们也演得不错。……观众是谁?观众只有我一个。我很感谢你们。现在,全体配合,再表演朗读一次,辅以一定的姿态语言,可以手舞足蹈地活动。如果你已经会背诵了,就不要看书。
(全班朗读)
师:这篇课文是关于口技的。思考一下,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哪些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你看过戏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吗?你遇到过的厨师,他们的手艺如何?一个手工制作者又是如何让你眼花缭乱的?菜市场砍肉、杀鸡的,手脚是如何的利索?蛋糕店里做蛋糕的,又是怎样精心制作杰作的?你能进行描写吗?或者在你的阅读里,有与本文相媲美的文章吗?……请大家回去写一段随笔来尝试表现一下,或者摘抄一段类似《口技》的文字让大家分享。……好,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同步精品练习
文学茶座
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2.本文的作者是 ,字铁崖,福建晋江人, 代顺治年间进士。
字词吧台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齁声( ) 呓语( ) 咳嗽( ) 犬吠( ) 许许声( )
少顷( ) 曳屋( ) 惊觉( ) 叱( ) 几欲先走(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 ②施八尺屏障( )
③满坐寂然( ) ④众妙毕备( )
⑤宾客意少舒( ) 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⑦虽人有百手( ) ⑧不能名其一处( )
⑨无不变色离席( ) ⑩奋袖出臂( )
5.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的不同含义。
①指:人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
②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③妙: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
④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⑤一:一时齐发( ) 又一大儿醒( )
⑥坐:口技人坐屏障中( ) 满坐寂然( )
⑦之:于厅事之东北角( ) 妇拍而呜之( )
6.说说下列加点字的古今的不同含义。
①会宾客大宴。 古义: 今义: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古义: 今义:
③两股战战。 古义: 今义:
④几欲先走。 古义: 今义:
7.把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分类。(5分)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①表示同时发生的词语:
②表示突然发生的词语:
③表示两事相继发生的词语:
④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的词语:
⑤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词语:
句子乐坊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②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④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反衬“抚尺一下”所造成的肃静而紧张气氛的语句: , 。
②对口技表演者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评论的语句: , , ; , , 。
10.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在口技人模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
②在表演者模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
③在表演者模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
作品赏厅
11.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
12.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13.从表现文章中心的角度年,文中对听众反应的描写是属于什么描写,起什么作用
1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哭,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哪些声音直接地表现了火势的凶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怎样盛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五个“百千”连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本段对听众的神色、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口技》同步精品练习参考答案
1.《虞出新志》 清 张潮
2.林嗣环 清
3.hōu yì sou fèi hǔ qǐng yè jué chì jī
4.①擅长 ②安放 ③非常安静 ④全,都 ⑤心情 ⑥夹杂 ⑦即使 ⑧名词作动词,说出 ⑨脸色 ⑩捋起,卷起 5.①指:手指 指出 ②乳:名词作动词,吃奶、喂奶 乳头、奶头 ③妙:妙处 美妙、奇妙 ④绝:极了 停止 ⑤一:同一 一个 ⑥坐:坐着 通“座” 座位 ⑦之:助词,的 代词,他,指小儿子
6.①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聚合,会议等。②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细微 ③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或一种组织单位 ④古义:跑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替离开地面向前移动
7.①一时;②忽,忽然;③未几;④是时;⑤少顷,既而
8.①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②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
③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④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9.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0.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③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善12.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13.侧面描写。突出表演效果,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
14.(1)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②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③虽人有百 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2)运用夸张的手法,称赞口技人表演之“善”。(3) 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逼真,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62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20 口技
属杂技的一种。
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它能同时发出各种声响,这种技艺,是清代“百戏”之一,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又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曾因事充军到边疆,后遇大赦,被放归,晚年住在杭州。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秋声诗》等。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人访拟传奇故事所作的短篇小说,意为“表彰轶事,传布奇文”,内容多为搜奇志异,文后附有评语,故《虞初新志》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听读课文
注意生字读音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 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 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shǎo qǐng
huá
píng zhàng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fèi
yì
chì
xù xù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hōu
ké sòu
shǎo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 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jiàn
yè
hǔ hǔ
jī
bēng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chè
解释词语
注意准确翻译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 坐。少 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擅长、善于
举行宴会
在
的
罢了
只
通“座”,名词
喧哗,大声说话
设置、安放
围绕而坐
一会儿
适逢
大厅
屏风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帷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屏障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遥 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 觉 欠 伸,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远远的
狗叫
就
(被)惊醒
不久、紧接着
也
动词,喂奶
名词,乳头
他,指小孩
打呵欠,伸懒腰
说梦话
停
他的
哭
连续不断的说话
当 是 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 备。满坐宾客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 叹,以为 妙 绝。
正在
这
时候
刚
呵斥
全场
认为
奇妙
极(副词)
同时
偏着头看
默默地赞叹
全,都
具备
没有谁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译: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
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
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译: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 舒, 稍稍 正坐。
逐渐
心情
(把身子)坐正
不久
打鼾
翻倒倾斜
稍微
伸展、松弛
渐渐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
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
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
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客人们(听到这里)
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叫,喊
一会儿,不久
其中夹杂着
的
抢救(财物)
拉
一齐响起来
用力拉倒房屋的呼喊声
突然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译: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
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
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战战,几 欲 先 走。
即使
其中一种声音
说出
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
扬起,
举起
大腿
想要
几乎
抢先
逃跑
打哆嗦,打战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
没有一样没有
指明
一百只手
惊慌失色离开座位
露出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译: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 毕 绝。 撤 屏 视 之, 一 人、一 桌、一 椅、一 扇、一 抚尺而已。
各种声响
全、都
消失
撤掉
看
屏风里面
(个)
(张)
(把)
(把)
(块)
罢了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精读课文
分析课文内容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介绍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介绍表演一家人深夜惊醒的情况及宾客默叹。(由睡到醒)
介绍表演这家人从醒到又睡的情况及宾客情绪的变化。(由醒入睡)
介绍表演失火、救火的经过和宾客惊慌欲跑的神态动作。(失火救火)
介绍口技表演结束后的情形。
一、全文按时间顺序来叙事,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表演前
表演时
表演后
第二部分口技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1、由睡到醒
2、由醒入睡
3、失火救火
课文结构
要点
1、5段首尾呼应
三个场景
(三个情节)
(一家人)
由睡到醒
由醒入睡
失火救火
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
二、三个场景的描写,都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善:擅长、善于
“善”也是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
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采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特点: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以静写动,动静结合
三、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写作有哪些特色?
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正面描写
表演内容:
1、由睡到醒
2、由醒入睡
3、失火救火
正面描写写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侧面描写
两方面:
1、首尾两段表演道具简单: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2、观众的不同神态动作的变化: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侧面描写作用: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交代了道具,说说它们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结构上:首尾呼应。
文中对口技艺人的技艺表演描写属于_______描写,
对听众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属于_______
描写。
正面
侧面
在林嗣环的引领下,我们欣赏了一场三百年前的口技表演,领略了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和表演一样精彩的文字,去感受《口技》这篇文章的魅力。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的是什么。(可从文章的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分析语言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修辞等)
例: “遥闻深巷中犬吠”:以“犬吠”开场,既写出一家人由睡到醒的缘由,又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以致一些微妙的声响都能听得十分清楚,连“欠伸”“呓语”都能听得见;一个“遥”表现声音之远,营造出幽深、夜里宁静的气氛,暗示“深巷”显示人家之多,为后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笔。
从文中找出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的句子
1、“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必备。”
以“犬吠”开场,既写出一家人由睡到醒的缘由,又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以致一些微妙的声响都能听得十分清楚,连“欠伸”“呓语”都能听得见;一个“遥”表现声音之远,营造出幽深、夜里宁静的气氛,暗示“深巷”显示人家之多,为后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笔。
2、“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
“微闻”的“微”说明声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声,盆器倾侧声,夫人梦中咳嗽声,都很轻微,衬托了深夜寂静的氛围。
全文结构图
表演前:道具简单
表演者 宾客
表演中
表演后:
侧面衬托技艺高超
正面
侧面
由睡到醒
神经侧目、微笑默叹
由醒入睡
意少舒 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变色离席 几欲先走
侧面衬托技艺高超
道具简单
最精彩的表演=
最复杂的内容
最简单的道具
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张 ,两三件 ,四方 ,听的五 ,六 ,心里七 八 ,好似九 ,真乃十 。
口
道具
宾客
体投地
神无主
上
下
死一生
全十美
场面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评论 听众
反应
梦 中
惊 醒
由 醒
又 睡
失 火
救 火
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一时齐发)
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 咳嗽 (以响衬静)
众妙毕备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意少舒
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大呼 齐哭 百千人大呼 儿哭 犬吠 力拉崩倒声 火爆声 风声求救声 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
(无所不有)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由分而合
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忽然变大
由少而多
由多而杂
满坐寂然、满坐宾客
坐通“座”,座位。
会宾客大宴
古:适逢,正赶上。 今:会议。
但闻
古:只 今:转折连词,但是。
稍稍正坐
古:渐渐 今: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其中夹杂着 今:在事物两端之间
两股战战
古:大腿 今:屁股
几欲先走
古:跑 今:行走
1.会宾客大宴
2.妇抚儿乳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4.不能名其一处也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绝:
妙:
指:
坐:
乳: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同时发生: 3.表示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忽、忽然
一时
既而
是时
少顷
未几 俄而
1、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
3、施八尺屏障
4、但闻屏障中
5、众宾团坐
6、满坐寂然
7、其夫呓语
8、妇抚儿乳
9、儿含乳啼
擅长
适逢,正赶上;举行宴会
设置,安放
只(古义)今义:但是
坐下
坐,通“座”;静悄悄的样子
说梦话
喂奶
乳头
10、当是时
11、夫叱大儿声
12、众妙毕备
13、以为妙绝
14、侧目
15、宾客意少舒
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7、曳屋许许声
18、虽人有百手
19、不能名其一处也
这(古义)今义:判断词
大声呵斥
妙处;全、都
美妙
看
心情;稍微
夹杂;拟声词
拉;拟声词
即使(古义)今义:虽然
说出
捋起、扬起、举起
跑
大腿;打哆嗦
20、奋袖出臂
21、两股战战
22、几欲先走
23、于厅事之东北角
在; 的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正赶上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喧哗。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了脖子,偏着头,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表演得妙极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们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曳屋许许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应当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一种;(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楚其中的一个地方。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客人无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第一段中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
2、第二段是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吠声惊醒的过程,请先找出描写声音的有关词句并说说其写作的顺序是由 到 ?
3、第三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4、第四段口技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谈谈你读了这个场景的感受。
5、文中几次写到听众的反应?请先找出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6、文中哪些地方写到口技人表演的道具?为什么这样写?
返回表格
1
2
3
4
5
6
“善” 字统领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
1、第一段中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
思考列表
口技人是按照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
2、第二段是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吠声惊醒的过程,请先找出描写声音的有关词句并说说其写作的顺序是由 到 ?
这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思考列表
3、 第三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由醒到又睡的经过和宾客的情绪变化。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思考列表
4、第四段口技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谈谈你读了这个场景的感受。
这一段口技人表演了深夜从失火到救火的全过程。开头用一个“忽”字,连用三个“大呼”,表现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紧接着连用三个“百千”,极写声音之复杂。又用“中间……百千齐作”写火势凶狠,用“又夹…… 泼水声”写大火中人们的行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失火时声音之逼真。突出了口技者表演的技艺高超。
思考列表
5、文中几次写到听众的反应?请先找出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文中三次写到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口技人表演的高超技艺。
思考列表
6、文中哪些地方写到口技人表演的道具?为什么这样写?
文中首尾两段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道具。首尾照应,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四个“一”字,暗示道具简单,衬托了表演者的高超的技艺。
让我们再次
欣赏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