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八 课题:核舟记 课时: 2 使用时间: 总课时:
夏邑县济阳初中语文科教学案
课题:23课《核舟记》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教学方法:1、读想法 学生边读边看注释翻译边想象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绘制出示意图。
2、发现法、探究法 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 文章除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
自测——互查——互教
1、《核舟记》节选自《 》, 代 编的,本文作者是
, (时期)嘉善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地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 文。
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
② 核舟的主题是: ,核舟小窗两边所刻的文字是“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 》,右边的刻字出自《 》。它们的作者都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生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
展示——反馈——导学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
A、文章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B、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在书上标出)
2、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核舟地?
3、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4、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核舟地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自测——反馈——点拨
1、“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与文章哪两句话相照应?
2、描述苏、黄、佛三人神态的句子有哪些?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述他们的神态?
3、文中说“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你能想象一下鲁直在说些什么吗?
自测— 反馈——点拨
1、给下列字注音。
罔 膝 褶 髻 倚
戌 篆 八分有 奇 诎 右臂支船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长约八分有奇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诎右臂支船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3、下列各句中“之”的词性相同的一组是:( )
① 能以径寸之木② 箬蓬覆之 ③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 石青糁之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 ⑥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中轩敞者\为舱。 ④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⑤ 盖\简\核桃修狭着\为之。
回顾——总结——回顾 ,
1、写出有关“船”的古诗句。
2、通过学习本文,你知道了什么?
主备课人:凤芝 小组成员签名:云芝 百礼 领导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