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九 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 课时: 2 使用时间: 第 16 周 星期
夏邑县济阳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2、我用残损的手掌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歌的艺术形象,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背诵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1、结合资料书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
2、朗读全诗,解决生字词。3、再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测——互查——互教
1、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指名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诗歌可分几部分,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展示——反馈——导学
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自测——反馈——点拨
诗歌两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作简要分析。
自测——反馈——点拨
1、戴望舒,原名____,是30年代_____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集有《 》、《 》、《 》、《 》。他的成名作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锦幛 ( )荇藻 ( ) 蓬蒿 ( ) 蝼蚁 ( )
荔枝 ( )憔悴 ( )粗犷 ( )开拓 ( )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两种不同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损的手掌”这个形象有什么含义?与“广大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
回顾——总结——反思
主备课人:刘艳丽 小组成员签名:刘凤云 刁四忠 验收领导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