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案
【课题】: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七单元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归纳,让学大致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过程与范围。
2、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所作的努力。
【重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及历史意义。
【难点】
一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二是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三是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提问法、活动探究法、图表概括法、阅读指导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讨论,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法
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型】
1、讲授新课
2、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概念解释
:什么是民族民主运动?
对内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
对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了解了概念以后我们进入课文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阅读课本95页,补充以下表格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东亚
中国国共合作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的斗争、越南反法殖民统治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地反英法占领
南亚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给学生五分钟,阅读课本95页,请同学回答,补充表格。多媒体展示。)
(教师使用多媒体梳理印度尼西亚的斗争,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并梳理甘地领导下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斗争)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向学生展示三个史料,请同学们思考,同桌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得出背景)
(1)背景
材料一: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用政府捐赠了11550万磅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承认每个印度人应给予英帝国以慷慨无私的、毫不含糊的支持一战,我们期望在不久之后,印度能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材料三:1919年《罗拉特法案》: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以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
问题:从上述材料中请同学们总结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大多数民族主义希望通过与英国合作来换取战后印度的自治。但是,战后的英国政府不但不允许印度自治,反而加大了镇压民族独立运动的力度。
1919年英印当局颁布的《罗拉特法》授予总督宣布戒严令、设立特别法庭和随意逮捕判决人民的特权。
(请同学们看课本96、97页,归纳甘地领导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分为哪三个阶段,产生了什么影响。)
(2)过程
第一阶段:1920-1922年,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名誉职位等,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不买英国布。
第二阶段:1930-1934年,“食盐进军”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
第三阶段:1940-1942年,
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3)影响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但是局限于非暴力,显示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影响了革命的深入开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通过下图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师补充甘地的主要思想)
(4)主要思想
1)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宗教观念;
2)
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的政治思想;
3)
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
4)
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
由此可见,甘地主义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物,并受到印度传统宗教的影响。甘地主义的核心,就是非暴力主义。
(阅读课本97页学思之窗,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学思之窗:如何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甘地认为,“非暴力”思想的核心就是爱,他主张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即爱的方式,去感化和唤醒人的内在善性,从而使恶人弃恶从善,使犯错误者改邪归正。
甘地倡导的“坚持真理”的斗争,就是其“非暴力”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甘地不仅把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和“文明不服从”等运动看作“坚持真理”的形式,而且把他经常进行的绝食斗争也视为“坚持真理”的形式。为了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甘地曾进行过15次绝食斗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印度特有的民族主义的斗争学说,它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印度民众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发动印度民众投身民族独立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师生共同梳理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
(1)背景
1)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斗争,逐步控制了埃及的政治、经济、财政大权。实际上已将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2)一战期间,埃及成为英国在近东的重要军事基地,英国曾声明战后给予埃及独立地位,但在停战后英国反悔。
3)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成立,其党纲规定:通过完全和平合法的方式实现埃及独立。
(2)过程
第一阶段:领导: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
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
结果: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第二阶段: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第三阶段: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3)影响: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摩洛哥
(1)表现: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2)成果: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
(3)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埃塞俄比亚
(1)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2)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赛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3)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军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简单介绍阿根廷和智利的斗争)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出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时间、组织者、目标、战旗、斗争对象与方式、结果)
表现
(1)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时间:1926年
组织者:桑地诺
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战旗: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斗争对象与方式: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结果: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请同学们总结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
(2)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不懈努力。
改革内容:
(1)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2)经济: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破除大地产制,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3)社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结果: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探究: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1、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2、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3、国外:遭到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
(四)影响
1、这场民族解放斗争具有民族民主运动的性质。
2、从各个方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本国的封建、保守势力。
3、对当时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际秩序造成冲击,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渐进变革。
(请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
(五)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是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亚洲;二是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既有共产党领导,如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其他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如在亚洲和非洲;三是参加者具有广泛性,社会各阶层都有参加,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四是该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也更为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五是运动具有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20年代和30年代都有高潮,即使在20年代西方国家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总体上说仍在继续高涨;六是由于各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一时期的运动仍然呈现不平衡性;七是影响更加深远,虽然这些运动也大多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通过时间轴来对本节课进行要复习)
(六)【附:板书设计提纲】(共27张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什么是民族民主运动?
对内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
对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表现
区域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东亚
中国
北伐战争中收回汉口、九江等英租界;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地反封建斗争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
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越南
反抗法国殖民统治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
反对英法占领
南亚
印度
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阅读课文95页,补充以下表格
3.印度尼西亚的斗争
1926-1927年
共产党武装起义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遭到残酷镇压,革命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1927年
民族党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1)背景
材料一: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用政府捐赠了11550万磅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承认每个印度人应给予英帝国以慷慨无私的、毫不含糊的支持一战,我们期望在不久之后的来,印度能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三:1919年《罗拉特法案》: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以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
问题:从上述材料中请同学们总结非暴力度合作运动的背景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大多数民族主义这希望通过与英国合作来换取战后印度的自治。但是,战后的英国政府不但不允许印度自治,反而加大了镇压民族独立运动的力度。
2)
1919年英印当局颁布的《罗拉特法》授予总督宣布戒严令、设立特别法庭和随意逮捕判决人民的特权。
(2)过程
(3)影响
积极: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消极:局限于非暴力,显示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影响了革命的深入开展。
(4)主要思想
1)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宗教观念;
2)
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的政治思想;
3)
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
4)
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
非暴力不合作
抵制英国
争取自治——争取民族独立
思想:爱、真理、非暴力
方式:合法、和平手段
学思之窗
1.甘地用爱的方式,去感化和唤醒人的内在善性,从而使恶人弃恶从善,使犯错误者改邪归正。
2.
“非暴力”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即甘地倡导的“坚持真理”的斗争。他把“非暴力不合作”和“文明不服从”等运动以及绝食斗争看作“坚持真理”的形式。
3、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印度特有的民族主义的斗争学说,它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印度民众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发动印度民众投身民族独立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的斗争
(1)背景
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斗争,逐步控制了埃及的政治、经济、财政大权。实际上已将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一战期间,埃及成为英国在近东的重要军事基地,英国曾声明战后给予埃及独立地位,但在停战后英国反悔。
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成立,其党纲规定:通过完全和平合法的方式实现埃及独立。
第一阶段
领导: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
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
结果: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第二阶段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第三阶段
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2)过程
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斗争
(1)表现: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2)成果: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3)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
埃塞俄比亚的斗争
(1)背景: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埃塞俄比亚国王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2.表现
阿根廷
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智利
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时间:1926年
组织者:桑地诺
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战旗: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斗争对象与方式: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结果: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不懈努力。
改革内容
结果: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政治
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经济
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破除大地产制,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社会
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想一想
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2、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3、国外:遭到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影响
这场民族解放斗争具有民族民主运动的性质。
从各个方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本国的封建、保守势力。
对当时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际秩序造成冲击,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渐进变革。
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亚洲;
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既有共产党领导,如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其他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如在亚洲和非洲;
参加者具有广泛性,社会各阶层都有参加,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探究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该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也更为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
运动具有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20年代和30年代都有高潮,即使在20年代西方国家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总体上说仍在继续高涨;
由于各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一时期的运动仍然呈现不平衡性;
影响更加深远,虽然这些运动也大多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印尼共产党成立
埃及宣布为独立国家
摩洛哥里夫共和国成立;埃及颁布第一部宪法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
桑地诺反美统治
印尼民族党成立;印尼共产党第一次反荷起义
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恢复国家独立
印度反英斗争
第一阶段:开始斗争
印度反英斗争
第二阶段:取得成果
印度反英斗争
第三阶段:陷入低潮
小结
板书(共20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
课前说课
目录
一、课标要求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六、教学与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一、课标要求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版本: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二、教材分析
2、地位:本单元共有四课前两课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国际秩序,以及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最后一课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在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运动的基础下,进一步学习一战和十月革命所带来的影响,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时,由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所以本课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下一课的基础,它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有一定分析能力,对历史知识有一定认识,但认识比较浅显,思维能力不足。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知识,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所了解。因此,本课教学侧重梳理知识发展脉络,点明其意义。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归纳,让学大致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过程与范围。
2、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所作的努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及历史意义。
难点:一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二是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三是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与方法
【教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提问法、活动探究法、图表概括法、阅读指导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讨论,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法】
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
1、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2)讲授新课(33分钟左右)
(3)探究与总结(4分钟左右)
七、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七、教学过程
3、教学要点的阐述及逻辑关系
【要点】
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概况、对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逻辑关系】其一,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基本在同一时段里,在空间上是并立的。其二,三个地区都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但发展程度不同,主要诉求也不完全相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也有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还在于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则是在其民族独立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以争取民主的革命与改革为主要任务。其三,受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领导作用,而非洲的斗争主要是民族主义政党或当地社会的上层如首长、皇帝等领导的。
七、教学过程
4、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及技巧
【重点】
以表格、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及特点,将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配合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得出其影响。
4、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及技巧
【难点】以史料分析,思考探究的形式突出难点的讲授,将知识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逐一攻破难点。
图形记忆,化繁为简
合作思考,加深理解
攻破难点: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攻破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活动探究
学生合作
史料分析+知识梳理+活动探究
攻破难点: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都国际去去变化的影响。
5、课堂小结
以时间轴作为小结,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6、板书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东亚:中国
东南亚:
西亚: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
南亚:印度
印度尼西亚:两个阶段
越南
(1)背景
(2)过程
(3)影响
(4)主要思想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里夫地区人民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阿根廷工人的罢工
智利反法西斯
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四、影响
采用以纲要式板书为主的综合式板书,结构较完整,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理论作为设计理念。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初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教学理念,我尽力做到遵循课标、把握学生兴趣,对教材和教学活动进行重组加工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达到教学目标。《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会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实际教学中会存在缺陷与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恳请老师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