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3课第十三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教案+说课课件+上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3课第十三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教案+说课课件+上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6 08:43:05

文档简介

课题: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通过文字资料和地图,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理解其时空背景。
2、通过文字史料分析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埃及和苏丹的抗英斗争及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感悟非洲人民英勇斗争的精神;通过史料分析,客观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重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教法: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
2、学法:以合作探究为主,学思结合。
四、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40分钟
教具:直观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二、亚洲的觉醒
三、非洲的抗争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图片导入法
展示海地争取独立斗争的图片。
教师:自从哥伦布这个伟大的冒险家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之后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就遭受了两三百年的伤痛和压迫,而压迫之后必然会迎来成群结队来自印第安人、黑人奴隶以及原住民白人的反抗和挣扎。而点燃拉丁美洲这片大陆的第一把独立烽火就是来自海地这个小小的国家。上图描绘的就是海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情景。并且结合课本《海地独立斗争》图,引入新课《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学习。
1、拉丁美洲独立的背景
教师:预习课本第76页第一段的内容,总结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是什?。
⑴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⑵条件:
经济基础: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部条件: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拉丁美洲独立的过程
教师:基于上述背景,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海地展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归纳总结拉丁美洲独立的经过。
1789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际,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人自由平等的口号。海地人民趁机向法国提出获得全部公民权的要求,但遭到拒绝。1790年10月,海地爆发第一场武装起义,由此引发海地人民独立运动。
⑴第一阶段:
①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
②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1826年1月,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最后一个殖民地据点
被攻下,结束了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独立。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本来就有很大的自主权,宗主国的统治相对薄弱。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在巴西殖民地的原葡萄牙摄政王彼德罗建立了君主制国家。
教师:分析材料,总结第一阶段的特点。
展示材料:
第一阶段的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独立。
教师:随着拉丁美洲获得独立,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解决独立国家的问题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转而深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分析幻灯片上的史料总结拉丁美洲独立后遇到的问题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如何深入的?
⑵第二阶段:
a拉丁美洲独立后遇到的问题: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除巴西以外,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①各国大都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即“考迪罗”体制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②美国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武力干涉,推行“金元政策”和“大棒政策”。
b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
①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只有巴西保留了奴隶制,直到1888年,巴西废除了奴隶制)
②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第二阶段的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展示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宪法的材料:
教师:阅读教材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部宪法?
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3、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教师: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请总结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⑴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⑵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且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⑶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⑷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1、亚洲觉醒的时间
教师: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那么,该时期的亚洲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2、亚洲觉醒的背景
教师:古老亚洲觉醒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⑴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教师:促使亚洲觉醒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⑵经济:①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②列强的侵略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⑶思想:①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②启蒙思想的传播。
3、性质
教师:亚洲觉醒的性质是什么?
教师: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4、代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时亚洲觉醒中的代表性事件。
教师:首先来认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a、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b、1905年,印度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教师:分析幻灯片上的材料。
⑴教师:国大党代表印度什么阶级的利益?提出了什么主张?
国大党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要求民族平等自治。
⑵教师:英国殖民当局为什么要逮捕提拉克?引发了什么事件,其意义是什么?
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引发了孟买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物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教师:现在将目光移动到中亚地区。了解伊朗的立宪革命。请同学们自主总结归纳课本78页第三段,指出伊朗的立宪革命的经过,并具有什么样的结果和意义?
⑴经过:
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⑵结果:
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⑶意义:
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教师:随着亚洲的觉醒,古老的中国也开始苏醒,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辛亥革命的爆发。
概况: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教师: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此外,辛亥革命还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对比亚洲这三次觉醒。
5、亚洲觉醒的特点以及意义
⑴特点:
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③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政权,颁布法律。
⑵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斗争的重要阵地。
③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⑤颁布资产阶级法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推动了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概括非洲抗争的背景及主要斗争形式有哪些?
1、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教师:同学们请总结归纳课本第三子目,非洲有哪些抗争殖民统治的代表性事件?
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最突出的事件。
1、埃及的抗英斗争
①经过
A.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B.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②结果: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
教师:请问苏丹起义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把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
②概况:
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苏丹马赫迪起义具有什么意义?
这次武装起义规模很大,持续近20年,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③结果: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①概况:
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②特点:国王亲自领导,广泛发动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③意义: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4、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新课内容到此就结束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我们学习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包括有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抗争三个子目。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尽管大部分斗争失败了,但在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复习巩固本课知识点,内化本课内容。
仔细观看图片,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思考为何海地会成为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锋。
自行预习,总结归纳。回答问题。
认真听讲,归纳总结拉丁美洲独立的经过。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分析史料,回答问题。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观看课件,结合老师讲解,认真做好笔记。
看教学ppt,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评价墨西哥宪法。
跟随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总结。并且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
思考问题,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析史料,回答问题。
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思考问题,进行回答。
分析表格,做出结论。
观看课件,做好笔记
思考问题,做出回答
组织答案,进行分析
认真听讲,思考知识点,总结知识。
巩固知识,记住本课任务。
充分运用形象的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回顾以往知识体系,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加有效的引入新课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系统讲解,完善知识系统。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训练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设问,问题引导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运用提问,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运用史料,论从史出,史料证明,使结论使人信服。
按事件梳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
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掌握该知识点。
这是本课的重要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结合史料、表格,同时借助课本相关图片,多种途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形象的认识本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知识点的讲授,带领学生分析史料,更加全面认识非洲抗争的经过和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总结本课,升华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借鉴思想。
六.附板书设计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原因
拉丁美洲独立的背景
条件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时间
背景
二、亚洲的觉醒
性质
代表性事件
特点和意义
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三、非洲的抗争
代表性事件
意义
8(共21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说课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出自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第二课。
2、本课是高中历史课中世界史的组成部分,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与前一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和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史学理解能力;本课在初中的学习中涉及过相关内容,学生能够与就有的知识体系产生联系。但是,高一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较为薄弱,问题理解能力相对单一,本课的知识类似于专题却又有其发展的规律,内容相对繁杂,需要调动初中知识,同时学生容易受固有知识的限制,需要老师积极引导。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通过文字资料和地图,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理解其时空背景。
2、通过文字史料分析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埃及和苏丹的抗英斗争及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感悟非洲人民英勇斗争的精神;通过史料分析,客观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教法: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
学法:以合作探究为主,学思结合。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图片导入法进行导入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新课讲授
第一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分别从拉丁美洲独立的背景、过程和特点来展开本课讲解。首先引导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其背景
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条件:
经济基础: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部条件: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新课讲授
第一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学生分组讨论其过程。
⑴第一阶段:
①1804年海地独立
②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
⑵第二阶段:
a拉丁美洲独立后遇到的问题
b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
第一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过程的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资料,得出民族拉丁美洲民族运动的特点。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分别是南美北部和南部战,场的领导人。两人于1822年在厄瓜多尔举行秘密会晤,后者将秘鲁军队交给前者指挥,并辞去好“护国公”,前往法国定居。1826年
西班无在拉丁美洲大陆300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巴西的独立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没有经历过类似西属美洲殖民地那样的独立战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第二编)
分析材料一,总结第一阶段的特点。
赶走殖民者,获得独立
2、新课讲授
第一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师生共同分析资料,得出民族拉丁美洲民族运动的特点。
1826-
-1850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分析材料二,总结第一阶段的特点。
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增强师生互动
2、新课讲授
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⑴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⑵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且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⑶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⑷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设计意图:增强师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新课讲授
第二子目:亚洲的觉醒
学生自主概括亚洲觉醒的时间和背景。
亚洲觉醒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亚洲觉醒的背景
⑴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⑵经济:①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②列强的侵略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⑶思想:①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②启蒙思想的传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新课讲授
第二子目:亚洲的觉醒
性质: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代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时亚洲觉醒中的代表性事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新课讲授
第二子目:亚洲的觉醒
使用表格说明代表性民主革命的经过、结果和意义等并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表格归纳和对比的能力
2、新课讲授
第二子目:亚洲的觉醒
师生共同总结亚洲的觉醒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③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政权,颁布法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和提炼能力。保持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
第二子目:亚洲的觉醒
师生共同总结亚洲的觉醒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①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
③传播了民主思潮;
④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
⑤颁布资产阶级法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和提炼能力。
2、新课讲授
第三子目:非洲的抗争
学生自主归纳、与小组合作探究得出
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包括对具有代表性的武装斗争进行介绍。
运用资料,学生分析概括得出各武装斗争的的特点。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动脑的习惯
2、新课讲授
结合本课的所学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完善知识结构,升华本课内容
恳请批评指正!(共27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目录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二、亚洲的觉醒
三、非洲的抗争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的背景
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条件:
经济基础: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部条件: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拉丁美洲独立的过程
⑴第一阶段:
①1804年海地独立
②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
材料一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分别是南美北部和南部战,场的领导人。两人于1822年在厄瓜多尔举行秘密会晤,后者将秘鲁军队交给前者指挥,并辞去好“护国公”,前往法国定居。1826年
西班无在拉丁美洲大陆300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巴西的独立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没有经历过类似西属美洲殖民地那样的独立战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第二编)
分析材料一,总结第一阶段的特点。
赶走殖民者,获得独立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拉丁美洲独立的过程
⑵第二阶段:
a拉丁美洲独立后遇到的问题
b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
材料二
1826-
-1850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分析材料二,总结第二阶段的特点。
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⑴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⑵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且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⑶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⑷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二、亚洲的觉醒
1、亚洲觉醒的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二、亚洲的觉醒
2、亚洲觉醒的背景
⑴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⑵经济:①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②列强的侵略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⑶思想:①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②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亚洲的觉醒
3、性质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4、代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时亚洲觉醒中的代表性事件。
二、亚洲的觉醒
1、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a、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b、1905年,印度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二、亚洲的觉醒
2、伊朗的立宪革命
⑴经过:
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⑵结果:
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⑶意义:
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二、亚洲的觉醒
3、辛亥革命
概况: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此外,辛亥革命还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地点
敌人
概况
结局
印度
英国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提拉克领导民众进行斗争;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
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伊朗
英俄
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⑵结果:
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中国
列强
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二、亚洲的觉醒
特点:
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③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政权,颁布法律。
二、亚洲的觉醒
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斗争的重要阵地。
③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⑤颁布资产阶级法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推动了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三、非洲的抗争
1、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三、非洲的抗争
埃及的抗英斗争
①经过
A.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B.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②结果: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材料三
(1882年)
7月11日
英国舰队炮击亚历山大城,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战争在城防要塞均被轰毁后,阿拉比率军撤出,在开罗的北面、西面进行了重点部暑,多次打退英军的进攻。但在东线防务上忽略了,因为轻信列强关于苏伊士运河区中立的保证,他仅部暑了20%的兵力,且是新兵。9月13日,英军主力经运河区突破东线防御,15日兵临开罗城下。城内封建上层集团不顾民族利益,主动打开城门投降,阿拉比被俘。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抗英战争终于失败,英国得以占领整个埃及和苏丹。
——王斯德《世界通史)
(第二编)
埃及抗争的特点?
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武装反抗斗争
三、非洲的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背景: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把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
②概况:
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材料四
1881年8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马赫迪(意为救世主),声称要在世上重建真正的信仰和正义.....1885年6月其病逝,战友阿卜杜拉继任,咱称哈里发,掌管军事、行政和宗教大权。...99年11月在英军偷袭中阿卜杜拉牺牲。到1900年1月起义最后失败。在“英埃共管”名义下,苏丹沦为英国殖民地。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苏丹抗争的特点是什么?
1、利用伊斯兰教传说号召,组织民众进行斗争;2、宗教领袖领导武装反抗;3、规模大,时间长;4、沉重打击了侵略者。
三、非洲的抗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①概况:
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②特点:国王亲自领导,广泛发动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③意义: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三、非洲的抗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作业布置
复习巩固本课知识点,内化本课内容,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思考:“亚洲觉醒”的含义和原因,各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