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战中的携手相助
The
Cold
War
1945-1991
ba
BOMB
OMB
应等包
战后的针锋相对
美苏士兵痛饮胜利酒
美苏士兵会师易北河
①史料阅读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
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
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
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1944年10月21日),法学教材编辑部《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
(1945-1980)
①史料阅读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
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
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柯耶
夫等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历史纵横
凯南的“长电报”和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双方的态度也逐渐强
硬,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
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
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
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同年9月27日,苏
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
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
霸权,将苏联视汋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
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二战结束仅仅
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东普鲁士
意
办
西白俄罗斯
波
华沙
捷克斯
西乌克兰
联
奥地利
19年波兰边界克
1945年波兰边界
1945年国界
匈牙利马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
美苏鶉法对德圓分区占领
161年,
林塘开始修筮
(1945-1949年)
的
占想妹
德
林奠苏占
波
荷
民和林兰
美占区口法占区
皮恩
德意志联邦共
和
英占区m苏占区
四国分区占额的城市
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
捷克斯洛伐克
空中走廊及航线方向
法和
维也分占他国和柏林示
1919q
利匈
意图及德意志联邦
瑞3
牙共和国和德意志民
意大莉一面利主共和国的建立
莫斯科苏联
美国
加享大
华盛顿
度洋
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199年以
军事分界线
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1955年
注:阿尔巴尼亚于196年退出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
一、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观点,认识冷战的发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两极格局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以及评价两极格局的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冷战、两极格局、多极格局、苏联解体的时空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课本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冷战的发生、发展、结果,探究两极格局和苏联解体的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冷战发生的原因,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的影响,培养学生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冷战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存在和瓦解,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树立以人为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意识到中国是人类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重难点
重点:了解冷战的原因、表现、影响,多极化的表现,两极格局的瓦解的基本史实。
难点:掌握冷战的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评价冷战的影响,分析理解冷战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40分钟
教学媒体:多媒体、板书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授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苏联和美国在战时表现出亲密无间的关系,那么战后美苏关系还会如此亲密吗?又或者它们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PPT上展示美国和苏联在二战时亲密无间的图片)
【讲授新课】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一目】
那什么是“冷战”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8页阅读并思考一下“冷战的含义”。待会儿老师请同学来回答。(板书: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冷战的含义)
(提问、出示冷战含义的文字,对关键字进行强调)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冷战的原因,请同学阅读课本109页的史料阅读并结合教材思考“罗斯福讲话反映战后美国的什么意愿?”(板书:(二)冷战的原因)
(出示文字材料,师生一起分析得出“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的结论)
那苏联呢?战后苏联的态度又是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109页的学思之窗部分,看一看斯大林的讲话战后苏联的什么态度态度。?
(出示文字材料,进行讲解得出“战后苏联极度关注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的结论。)
我们来看一下课本110页上的历史纵横,阅读并思考一下,材料反映了战后美国和苏联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出示材料,提问,总结。得出“战后美国和苏联对外都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我们来看一下下一个原因,这是当时英国的前总统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一个演说,其中他提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就是“铁幕演说”。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丘吉尔在有意挑拨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我们也通常说“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出示材料,丘吉尔的照片、进行讲解)
我们对冷战的原因进行总结一下,第一点冷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直接原因)
第二点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继续膨胀,将苏联成为称霸障碍;
第三点苏联极力扩展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其实第二三点背后反映的都是国家利益冲突和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在国际关系领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由此可见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我们也把它看做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五点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合作转向了对抗,态度逐渐强硬;
第六点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导火索)
(出示总结性文字,进行讲解)
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小问题——冷战爆发的原因,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小问题“冷战的表现”,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10页以小组的形式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老师PPT上的表格。五分钟后老师请小组来回答。(板书:(三)冷战的表现)
(出示表格,进行提问)
1947年3月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那什么是“杜鲁门主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鲁门主义”。同学们从杜鲁门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的目的是什么呢?
对就是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苏联为了应对美国的挑战,在1947年9月出台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这样两个对立的阵营。
(出示“杜鲁门主义”的材料、图片,解释材料,提问,补充)
经济上,美国在1948年出台了“马歇尔计划”。那什么是马歇尔计划呢?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又是什么?我们将从三则材料来分析一下。
(出示有关“马歇尔计划的原因、内容”的材料,分析材料,得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为了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实现称霸战略的结论。)
马歇尔计划巩固了美国在西欧的统治,苏联就在1948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以苏联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在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
(出示材料,图片,解释材料)
在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个紫色的部分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橙色的部分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华沙条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
(出示“北约”“华约”的对峙地图,提取地图信息)
提示怎样理解“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这句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不完全”是因为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不对称”是指在冷战中,美国及其盟国的实力总体要大于苏联和它的盟国。)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冷战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的学习。【第二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1页的内容,了解一下“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大致经过。(板书: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发的表现
1、柏林危机)
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柏林局势恶化,大量东德人流入西柏林,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年轻人、科技人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苏联在西柏林周围建起了一道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玻璃墙”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高潮也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结束。
(出示“柏林墙”的图片,进行解释)
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PPT上的漫画和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一下“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材料一说的是苏联希望以和平的发生来解决,而材料二说的是美国想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我们很容易可以得出古巴导弹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就是“美苏都选择各退一步”。
并且冷战也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冷战”,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仍有局部的热战,比如说“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
(出示漫画、材料,解释材料,对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进行总结)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子目的第二个问题“多极化局势的出现”(板书:(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讲授这个内容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极的概念。
极:在国际政治中,“极”是指发挥重要作用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
多极:指同时并存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这种力量。
多极化:描述国际格局从单极或两极向多极演化的态势。
现在我们极的概念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为什么说当时世界多极化局势出现了呢?世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们先来看一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西欧: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
日本:1983年,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向家乡选民发表演说时宣称,他执政的目标是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强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是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从西欧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日本经济的”起飞“,表明已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出示西欧经济发展速度的柱状图以及材料,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引用尼克松的讲话增强真实性)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首先是中苏关系的破裂,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撤回全部1390名援华专家,废除343个专家合同和257个科技合作项目。此举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很多在建的重要工程被迫下马。1961年,苏联又趁中国经济困难之际,要中国连本带息归还朝鲜战争时期的军事贷款(本息共计达14.06亿卢布)。苏联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为了顶住苏联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美苏关系破裂后中国有什么样的发展呢?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老师PPT上的这些图片,这都是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崛起并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出示材料、图片,解释材料,与学生一起分析图片,说明在社会主义阵营多极化局势出现的表现)
现在我们看一下第三世界的兴起。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
(出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讲话的图片和不结盟运动的徽标,师生共同探究多极化局势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两极格局的瓦解【第三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3页的内容,了解一下冷战的变化。(板书: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冷战的变化)
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老师PPT上“苏联入侵阿富汗”和“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图片。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下面两幅照片是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照片和美苏领导人签署中导条约的照片。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苏关系缓和是以苏联的妥协和退让为前提的,背后是综合国力的对比。
(师生共同探究冷战发展的变化——从对抗走向缓和)
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已经趋于缓和但是我们也说过这事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最后还是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而结束,那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PPT上的材料,分析一下苏联解体的原因(板书:(二)两极格局的瓦解
1、苏联解体的原因)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点:(1)政治上高度集(2)经济上高度集中(3)思想上个人崇拜。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材料二中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是苏联改革的直接原因。
材料三中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他们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出示材料,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板书:2、苏联解体的影响)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且多极化趋势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停止,而是继续发展。
在本课的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思考探究题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两极对峙中,国际关系跌宕起伏,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1、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2、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重视教育,促进科技文化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3.军备竞赛消耗大量的资料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冷战思维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大国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我们应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5、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下去进行思考补充。
【结束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德日法西斯沦为战败国,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国实力空前强大,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这种形势下,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但是美苏都不敢轻易动武,这就形成了“冷战”。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由于两极格局的不稳定性,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部发生了分化,第三世界逐渐崛起,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地冲击。最终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六、板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冷战
1、概念
2、原因
3、表现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发展的表现
1、第二次柏林危机
2、古巴导弹危机
3、多级化趋势的出现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冷战的变化
1、美苏对抗
2、美苏关系缓和
3、美苏关系正常化
(二)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2、影响(共28张PPT)
第七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说课课件)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第二册
目录
壹
说教材
贰
说学情
叁
肆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伍
说教学方法
陆
柒
捌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专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四课。本课教材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相比,内容偏多,涵盖了冷战的背景、形成乃至结束。每一篇目下典型事件介绍翔实。同时拥有历史地图以及历史纵横等众多史料。
课程标准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下启冷战后世界格局新的变化。
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新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理解思维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还不善于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还很有限,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由浅入深、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观点,认识冷战的发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两极格局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以及评价两极格局的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冷战、两极格局、多极格局、苏联解体的时空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课本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冷战的发生、发展、结果,探究两极格局和苏联解体的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冷战发生的原因,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的影响,培养学生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冷战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存在和瓦解,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树立以人为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意识到中国是人类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壹
贰
(一)讲授法
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阐释历史事实,描绘历史情境,解释历史概念,论证和分析冷战与世界多极化的历史知识,并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本质。
说教学方法
(二)探究法
围绕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冷战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世界多极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加深记忆。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渲染课堂氛围。
以美苏关系发展为主线使学生対冷战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感知。
展示目录
学生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定的了解和准备。
更加直观的目录提纲开启新知识的学习通道
讲授新课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教师请同学阅读课本,思考“什么是冷战?”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讲解和对冷战概念的着重点进行强调。紧紧把握“既非和平又非战争的对状态”。通过课文阅读后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对课本的掌握和知识的概括能力,对“什么是冷战”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一)冷战的含义
(二)冷战的原因
用斯大林的讲话来提出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使同盟国分裂”,引发人们对有什么不同的利害关系进行思考。
1、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材料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2、利用精选材料,创设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课堂氛围。
3、学生通过自己史料分析得出结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対“冷战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4、培养学生善于从国家利益角度看待国际关系。
(二)冷战的原因
(三)冷战的表现
1、通过课本阅读完成表格,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冷战的表现
通过对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地缘政治、军事的对比和对重点内容进行进一步讲解有助于使学生对冷战的表现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突出教学重点。
(三)冷战的表现
通过思考探究的的思考,加强学生对冷战知识的理解。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发展的表现
通过图片和漫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史料分析的能力。
通过图片、漫画和材料使学生対冷战的表现的认识更为深刻。
教师先对“极”“多极”“多极化”的概念进行解释。使学生对“多极化概念有所了解”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用资本主义阵营的三足鼎立来体现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用有关美苏关系破裂直观的材料和中国崛起的图片来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图片和文字资料更能够让学生感受世界多极化的原因和表现,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冷战的变化
通过列举重要事件和简单介绍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要动态地发展地看待历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两极格局的瓦解
通过材料和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的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变化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同时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思考探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做题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思考探究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的是纲要式板书,概括出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层次,要点。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板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冷战
1、概念
2、原因
3、表现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发展的表现
1、第二次柏林危机
2、古巴导弹危机
3、多级化趋势的出现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冷战的变化
1、美苏对抗
2、美苏关系缓和
3、美苏关系正常化
(二)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2、影响
本次课堂我重视双主体的作用,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自己更多的作为一个展示和引导者,对教材和教学活动进行重组加工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和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加强了合作探究学习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方法。
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理想,当然,也有其他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
?
说教学反思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