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
【课题】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利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和地图的分析,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抓住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时代特征,更有利于带领学生感悟历史的魅力。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的、日、意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到法绥靖政策的错误,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大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和平。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这两个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提问法,活动探究法、图表概括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讨论,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法: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沟通探究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课型】讲授性课
【课时】45分钟
【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漫画《三头怪兽》
这是二战时期流行于英国的一幅漫画,图中的三头怪兽分别指的是谁呢?头部的是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中间的是意大利的首相墨索里尼,尾巴上的是日本的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东条英机,因此,它指的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一罗马轴心”。1936年
11月,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怪兽“三头一体”,“柏林一罗马一东京”三国轴心形成。为了实现侵略的野心,它们必然会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二战的爆发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来重温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么发展的呢?我们首先来看看背景和原因。二战是由法西斯国家发动的,那么,什么是法西斯,它又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呢?请大家结合教材100页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展示法西斯图片及三则材料。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法西斯运动的开端:
1919年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1920年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1921年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巴登巴登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国王授权下,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是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甚至极端种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具有扩张性,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展示图片1929年的华尔街,引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说明其对二战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这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二严重的经济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接下来看第三点,提到《慕尼黑协定》,不得不提的是绥靖政策,有同学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政策吗?展示材料)
英法的绥靖政策
合作探究
史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史料二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1)史料一、史料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上述史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提示:(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2)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请同学们结合课本101页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总结。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亚洲战争策源地
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手段:日本法西斯分子声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继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举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欧洲战争策源地
背景: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征服失去信心,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手段: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撼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举动: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经济扩军备战,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将其吞并,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师:这就是二战爆发的四个主要原因,下面我们进入过程,这个部分上次课已经布置大家下去自学了,这里我们简单梳理一下,重点了解几次重大战役就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略讲)
局部战争
亚洲阶段(1931-1938)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2)1938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3)1938年末,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课堂探究]东方主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东北局部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3)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亚洲大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唯一陆地战场。
(4)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以伤亡3500余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6000亿美元的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欧洲阶段(1939-1941)
(1)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2)1940年4-5月,“敦刻尔克大撤退”为日后盟国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3)1940年7-9月,不列颠之战,德军连续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英国空军奋勇抵抗,粉碎了希特勒对英登陆作战计划。
(4)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了解几次著名战役)
全球战争
展示有关太平洋战争的图片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②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1)1941年8月,在大西洋东北部的纽芬兰阿金夏湾,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他们在二战中的第一次会谈,14日公布了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
(2)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
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二战的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请大家结合教材组讨论三个问题: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展示雅尔塔体系的几次会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后雅尔塔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内容?如何评价?
(一)雅尔塔体系
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主要内容
展示相关图片与有关材料。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独立;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评价
(1)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用和平方式、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维持了战后的总体和平。
雅尔塔体系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权利,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以支持,促进了战后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2)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雅尔塔体系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在世界两极格局下,世界趋向于分裂,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联合国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后联合国是如何成立的?有何宗旨和作用?自主学习。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
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3、地位: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4、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
经济社会发展。
5、原则: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
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意义: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二战的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指出如何看待二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经济逊于美国,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国际格局:确立雅尔塔体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
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和欧洲的分裂,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进入“冷战”状态,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局部战争的根源。
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7、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8、促使政府机构调整了职能,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9、二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巩固新课】
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将ppt上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学生成果展示。)
总结: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人为的浩劫,使人类蒙受了空前灾难。整个二战长达6年,参战国家和地区先后有60多个,人口17亿,占世界总人口80%。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因战争而死亡者在5000万人以上,财产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有形无形的战争创伤在各国人民特别是历经14年抗日的中国人民心头打上深深烙印,决不允许这种悲剧重演,已经成为战后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再次发生,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愿望和共同要求之一。
作业
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二战的看法或二战给你的启示,下次课请3到5个同学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法西斯运动的开端
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英、法的绥靖政策
亚洲策源地
亚欧策源地的形成
欧洲策源地
亚洲
局部战争
欧洲阶段
太平洋战争
全球阶段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二战的结束
二战的影响
建立
雅尔塔体系
主要内容
评价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欧洲
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美国
苏联(共42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亚欧策源地的形成
英法的绥靖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局部战争
全球阶段
二战结束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三头怪兽
德国的元首希特勒
日本的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东条英机
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古罗马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
希特勒
1、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材料二:墨索里尼在官方的
《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希特勒认为,
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上编)
材料三: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贞治《近卫文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919年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巴登巴登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0年
1919年
1921年
1922年
(1)法西斯运动的开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是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甚至极端种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具有扩张性,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材料四:大萧条使得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2年的63.8,共下降36.2%......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希特勒创造了”生存空间”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类似的说法和论点。按照这一学说,
失业和普遍存在的苦难是由生存空间的缺乏引起的。少数几个幸运的国家夺取了所有的殖民地和人烟稀少的海外领土,使其它国家没有维持其人民的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资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929年的华尔街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具体原因:市场供需的矛盾
导火线:股市的崩溃
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3、绥靖政策
慕尼黑会议
1938年,在其操纵下,利用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1940年6月,法国沦陷,绥靖政策随之破产。
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的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加剧了二战扩大的速度和规模。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史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史料二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思考:
(1)史料一、史料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上述史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提示:(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2)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4、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亚洲战争策源地
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手段:日本法西斯分子声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继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举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6年二二六兵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欧洲战争策源地
背景: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征服失去信心,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手段: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撼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举动: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经济扩军备战,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将其吞并,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建立
“柏林——罗马轴心”
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局部战争
全球战争
亚洲阶段
欧洲阶段
太平洋战争
《联合国家宣言》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德国偷袭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局部战争
1、亚洲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七七卢沟桥事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东北局部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3)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亚洲大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唯一陆地战场。
(4)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以伤亡3500余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6000亿美元的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在欧洲
(1)1939年9月德国“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投降,英国坚持抵抗。
(3)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二)全球战争
1、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②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41年8月,在大西洋东北部的纽芬兰阿金夏湾,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他们在二战中的第一次会谈,14日公布了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
英美首脑会晤调整关系和战略
(2)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
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3、重大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大的转折点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是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是中途岛战役
1943.10意大利投降
1945.4苏军攻克柏林
1944.8法国光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4、二战结束
1、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加速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4、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二战的影响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含义:二战中后期,同盟国在雅尔塔等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2、主要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独立;
德国领土变化与分区占领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德国的汉斯?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千年易过,德国罪孽难消。”
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3、评价
(1)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用和平方式、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维持了战后的总体和平。
雅尔塔体系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权利,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以支持,促进了战后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②(2)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雅尔塔体系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在世界两极格局下,世界趋向于分裂,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
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3、地位: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4、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
经济社会发展。
5、原则: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
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联合国
6、意义: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四、二战的影响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布满了指甲抓痕的墙壁
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万人坑”一遗址
2、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苏联经济逊于美国,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二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300年来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3、国际格局:确立雅尔塔体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
二战的影响
二战的影响
4、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和欧洲的分裂,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进入“冷战”状态,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局部战争的根源。
5、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二战的影响
6、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7、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8、促使政府机构调整了职能,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9、二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二战的看法或二战给你的启示,下次课请3到5个同学进行分享。
作业(共28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前说课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目录
一、课标要求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二、教材分析
2、地位: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二战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与前三课不可分割,本课中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本单元第一课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有很大关系;而本课最后的国际秩序的变化是下一单元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背景。所以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高一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同时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但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因此,学习本课,意在加强学生辩证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历史意识,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利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和地图的分析,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抓住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时代特征,更有利于带领学生感悟历史的魅力。
3、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的、日、意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到法绥靖政策的错误,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大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和平。
1、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这两个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重点、难点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提问法,活动探究法、图表概括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讨论,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法: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沟通探究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法
学法
(一)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
(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漫画《三头怪兽》,引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而引出本课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头怪兽
第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这个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我将根据图片和史料,用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四点主要的背景,并进行必要补充。
(三)讲授新课
材料一:希特勒认为,
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上编)
材料二:墨索里尼在官方的
《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贞治《近卫文曆》
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材料四:大萧条使得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2年的63.8,共下降36.2%......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希特勒创造了”生存空间”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类似的说法和论点。按照这一学说,
失业和普遍存在的苦难是由生存空间的缺乏引起的。少数几个幸运的国家夺取了所有的殖民地和人烟稀少的海外领土,使其它国家没有维持其人民的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资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的华尔街
根据两则史料让学生合作探究: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慕尼黑会议
英法的绥靖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6年二二六兵变
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建立
“柏林——罗马轴心”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自学
添加标题
第二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这个部分不是本课的重点,我将其设计为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课后自行整理战争的过程,课上指出比较重要的战役和转折,让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亚洲阶段: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局部战争
欧洲阶段
:德偷袭波兰、敦刻尔克大
撤退、不列颠之战、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全球战争
《联合国家宣言》
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大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是中途岛战役
1945.4苏军攻克柏林
第三部分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这一部分也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我将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讨三个问题——雅尔塔体系及其内容、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联合国。
KINGSOFT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含义:二战中后期,同盟国在雅尔塔等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
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建立联合国组织
结合教材得出评价:
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用和平方式、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维持了战后的总体和平。
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结合教材自学得出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以及成立的意义等。
单击添加大标题
添加副标题
标题
第四部分
二战的影响
此部分是本课拓展内容,展示图片与个别史料,让学生理解二战造成的影响,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呼吁珍爱和平!
小结
作业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的形式结束本堂课,突出重点,强化学习效果。
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二战的看法或二战给你的启示,下次课请3到5个同学进行分享。
(四)巩固新课
采用纲要式板书为主的综合性板书,列出整体框架,突出重难点,具体内容让学生结合课堂讲授、教材及自己的理解自行填充,成为自己的笔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五)板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理论作为设计理念。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初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教学理念,我尽力做到遵循课标、把握学生兴趣,对教材和教学活动进行重组加工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达到教学目标。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的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实际教学中会存在缺陷与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八、教学反思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