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6 09: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下列画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
?
?
?
?
?
?
?
?
?
?
?
?
?
?
?
?
?
?
缟素:白色丧服
B.以头抢地尔?
?
?
?
?
?
?
?
?
?
?
?
?
?
?
?
?
?抢:碰,撞
C.休祲降于天?
?
?
?
?
?
?
?
?
?
?
?
?
?
?
?
?
?休:不祥
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2)下列选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终守之/已而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门人弟子填其室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廷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头函,而秦武奉地图匣,以次进。至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揕:用刀剑等刺。⑤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感谢)
B.以头抢地尔(碰、撞)
C.寡人谕矣(明白)
D.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结)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唐雎和荆轲的人物刻画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
?
?
?

②长跪而谢之(?
?
?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A.怀怒未发?
?
?
?
?
?
?
?
?
?
?
?
?
?
?
?
?
?
?
野芳发而幽香
B.天下缟素?
?
?
?
?
?
?
?
?
?
?
?
?
?
?
?
?
?
?
吴广素爱人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
?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以大易小?
?
?
?
?
?
?
?
?
?
?
?
?
?
?
?
?
?
?
扶苏以数谏故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一个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的例子,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画线的词语。
①天下缟素
②长跪而谢之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从文中可看出唐睢有怎样的精神?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划一处)
仓鹰击于殿上
(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秦王色挠
④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画线词语。
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②寡人谕矣________
③休祲降于天________
④徒以有先生________
(2)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A.秦王怫然怒/谓为信然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仓鹰击于殿上/还于旧都
D.怀怒未发/发闾左谪戍渔阳
(3)下列画线词的用法与例句“天下缟素”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置人所罾鱼腹中
B.陈胜王
C.深入不毛
D.狐鸣呼曰
(4)翻译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D
(3)B
2.
(1)(他们)心里的愤怒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他们三个)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2)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作用: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3.
(1)A
(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①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②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甲】文用秦王和唐雎之间的对话和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唐睢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以及秦王的外强内弱、欺善怕恶的性格。【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4.
(1)①愤怒的样子,②道歉
(2)①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②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C
(4)①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迫使秦王屈服。
②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
(5)示例: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国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5.
(1)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②道歉
(2)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3)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
6.
(1)仓鹰/击于殿上
(2)①怫:盛怒(的样子);
②尝:曾经;
③挠:屈服;
④谢:道歉。
(3)安陵国能够以五十里之地保全下来,全是因为先生您啊。
(4)唐雎是对“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并以此来警告秦王要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会效法他们,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7.
(1)①道歉,②明白,懂得,③吉祥,④只,仅仅
(2)C
(3)D
(4)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